伊春墜機

"2010年8月24日22時10分左右,一架從哈爾濱飛往伊春的客機在伊春機場降落

2010年8月24日22時10分左右,一架從哈爾濱飛往伊春的客機在伊春機場降落,接近跑道時斷成兩截後墜毀,部分乘客在出事時被甩出機艙,生還希望較小。機上有乘客91人,其中兒童5人。“8·24”墜機事故已造成42人遇難,54人生還。根據失事現場情況判斷和倖存者回憶,飛機在空中沒有發生燃燒或爆炸,初步調查沒有發現人為破壞跡象。失事飛機黑匣子已經找到,事故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中。河南航空有限公司於8月30日公布了“8·24”飛機墜毀事故遇難旅客賠償標準,每位遇難旅客賠償總額為96萬元。
2010年8月24日,河南航空有限公司B3130號飛機執行VD8387哈爾濱—伊春航班任務,於20:51在哈爾濱機場起飛,本計畫於21:40降落於伊春林都機場,但因飛機迫降處置不當,引發飛機突然斷裂、起火、爆炸,至22:10許在距伊春林都機場跑道690米處提前接地墜毀。
失事客機是一架ERJ-190支線客機,飛機由巴西生產,2008年9月第一架交付中國,飛機核定載員108人。目前空難傷員得到妥善安置,善後工作正在展開,客機黑匣子已經找到並於25日送至北京,目前專家正對黑匣子進行解碼。2010年8月25日,國務院“8·24”飛機墜機事故調查組在伊春正式成立,但飛機失事原因分析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因此最終原因的確定還需要一段時間
夜航條件複雜
夜航條件複雜,沒有儀表著陸系統(俗稱盲降設備,ILS),按照中國民用航空局《一般運行和飛行規則》91.157條規定,最後進近階段必須在能見度大於1600米的情況下方可進行目視飛行。
南航黑龍江分公司運行安全技術部2009年8月27日印發的“關於伊春/林都機場運行安全措施”檔案第三部分“伊春機場飛行安全措施”中,第一條就是“9月1日以後伊春機場原則上不飛夜航”,其它還有“晝間不在中雨、夜間不在有降水情況下著陸”,“不允許順風起降”等。
進近程式
伊春林都機場因未安裝儀表著陸系統,所以沒有精密儀表進近程式,只有非精密儀表進近程式。具體為:30號跑道有VOR/DME程式,12/30號跑道各有一套NDB/DME程式。機場運行細則規定,30號跑道按VOR/DME程式進近,最低能見度要求為2800米。
進近最後階段由非精密儀表進近程式向目視飛行過渡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必須是在最後進近定位點之後。二是必須建立了足夠的目視參考。最晚時機是復飛點;而最佳實際則是在高度1000英尺完成著陸檢查單。能見並確認跑道無誤的情況下,逐步轉入目視飛行。
伊春航線開通不足1
哈爾濱至伊春往返航線從今年的8月10日起才正式由河南航空開通,每周二、四、六各一班,由E190支線客機執飛。而河南航空的前身是鯤鵬航空,鯤鵬航空於2010年3月29日完成了主運營基地、住所地的變更程式,正式更名為河南航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