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石

伊利石

伊利石是常見的一種黏土礦物﹐常由白雲母﹑鉀長石風化而成﹐並產於泥質岩中﹐或由其他礦物蝕變形成。它常是形成其他黏土礦物的中間過渡性礦物。純的伊利石黏土呈白色﹐但常因雜質而染成黃﹑綠﹑褐等色。底面解理完全。摩斯硬度1~2。比重2.6~2.9。伊利石是我國的一種新礦種。在雙潮鄉渡船頭村已發現有伊利石礦,承德圍場縣南山嘴鄉發現10億噸伊利石礦。伊利石具有富鉀、高鋁、低鐵及光滑、明亮、細膩、耐熱等優越的化學、物理性能。

基本性質

伊利石伊利石

性質

伊利石是一種富鉀的矽酸鹽雲母類黏土礦物,因其最早發現於美國的伊利島而得其名。該礦物單斜晶系,晶體細小,其粒徑通常在1~2μm以下,肉眼不易觀察。在電子顯微鏡下常呈不規則的鱗片狀集合體,類似蒙脫石。伊利石純者潔白,因含雜質而呈淺綠、淺黃或褐色。塊狀者有油脂光澤。其硬度1~2,密度2.6~2.9g/cm3。鱗片能剝開,但彈性比雲母差。無膨脹性和可塑性;土壤中的伊利石能從鉀肥中汲取鉀,並使之儲藏於層間。

成因

伊利石是介於雲母和高嶺石及蒙脫石間的中間礦物,成因有很多種:

(1)由長石和雲母風化分解而成;

(2)蒙脫石受鉀的交代;

(3)熱液蝕變;

(4)膠體沉積的再結晶。廣泛發育在風化殼、土壤及現代沉積物中,亦產於其他沉積岩和石灰岩中。

正文

理想化學組成為K(AlR匳)【SiAlO】(OH)、晶體主要屬單斜晶系的含水層狀結構矽酸鹽礦物。式中R代表二價金屬陽離子,主要為Mg、Fe等。晶體結構與白雲母的基本相同,也屬於2:1型結構單元層的二八面體型。晶體有1M、2M、1Md和 3T等多型變體。與白雲母不同的是,層間K的數量比白雲母少,而且有水分子存在。因此伊利石也稱為水白雲母。還有人把它作為水雲母的同義詞。伊利石常呈極細小的鱗片狀晶體,透射電子顯微鏡下呈不規則的或帶稜角的薄片狀,有時也呈不完整的六邊形和板條狀形態,通常呈土狀集合體產出。純的伊利石粘土呈白色,但常因雜質而染成黃、綠、褐等色。底面解理完全。摩斯硬度1~2。比重2.6~2.9。伊利石是常見的一種粘土礦物,常由白雲母、鉀長石風化而成,並產於泥質岩中,或由其他礦物蝕變形成。它常是形成其他粘土礦物的中間過渡性礦物。伊利石粘土可以作為新型陶瓷原料,作耐高溫汽缸的助熔劑和在核廢料處理上吸附銫以防輻射,並可以作化妝品或塑膠的填料。純的白色伊利石也可以代替高嶺石作為造紙塗層,還能用來生產汽車外殼的噴鍍材料及電焊條。

伊利石是我國的一種新礦種。在雙潮鄉渡船頭村已發現有伊利石礦。伊利石具有富鉀、高鋁、低鐵及光滑、明亮、細膩、耐熱等優越的化學、物理性能。

伊利石的工業用途極為廣泛,可用於製作鉀肥、高級塗料及填料、陶瓷配件、高級化妝品、土壤調整劑、家禽飼料添加劑、高層建築的骨架配料和水泥配料、核工業的污染淨化和環境保護。其中微量元素可製作太空梭的外層塗料。特別是在造紙、化妝品,陶瓷三大行業中,伊利石有著極大的套用價值。

分布

伊利石黏土(岩)是分布最廣的一種黏土岩,常見純的伊利石黏土(岩)不多,往往與其它黏土礦物混雜在一起,成為復成分黏土岩。如果成分單純,可以形成伊利石黏土礦,如我國四川、 湖北西部、河北校付等地都有伊利石黏土(岩)的產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