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的特色與發展

這也說明,人民法院對我國仲裁工作是支持的,仲裁事業的發展也有他們的貢獻。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仲裁事業,必須始終堅持走全國仲裁機構共同發展的道路。 這是由我國仲裁工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服務的方向決定的。

作者:佚名

[摘 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近十年了。十年,中國仲裁事業經歷了怎樣的歷程?取得了哪些成績和經驗?面臨哪些問題?下一步怎樣走?這不僅是仲裁界關心的問題,也是立法界、司法界、經濟界以及法學研究人士共同關心的問題。為了釐清中國仲裁事業十年發展的脈絡,本報編輯部特約請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長期負責聯繫仲裁工作的盧雲華副司長撰寫此文,以饗讀者。
[英文摘要]:
[關 鍵 字]:
[論文正文]: 仲裁法頒布並施行以來,仲裁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全國仲裁機構得到重建,以高標準嚴要求選聘和任用了近3萬名專業人士擔任仲裁員,公正及時地處理了各類民商事糾紛,各仲裁機構不斷強化精品意識和品牌意識,認真做好深入貫徹落實仲裁法的同時,不斷改革仲裁方式,仲裁“三率”普遍提高。

 1994年8月仲裁法的頒布,表明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仲裁法律制度真正確立,這是黨和國家根據新時期的歷史任務對我國民商事糾紛解決制度進行的重大改革。

仲裁的本質是解決資本關係的,與解決財產關係等其他糾紛解決方式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仲裁,應當有利於實現資本目的,通過降低糾紛解決成本,靈活便捷地處理糾紛,促進資本效益最大化的實現,從而促進國際經濟交流和我國民族經濟的市場競爭力。仲裁作為市場經濟內部一種解決糾紛機制,更能結合具體經營特點比較準確地把握合作雙方的根本利益所在,找準解決矛盾的正確切入點,並能參考商業慣例,從眾多解決方案中優選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從而平和地處理糾紛,促進市場主體繼續進行合作,以避免官司打贏了市場主體的經濟聯繫也打斷了的結果。

自1995年9月1日仲裁法實施近十年來,全國仲裁工作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仲裁事業的進程中,取得了顯著成績。

仲裁機構得到重建。根據仲裁法和國務院辦公廳有關檔案的規定,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到目前為止,在我國依法可以重新組建仲裁機構的270多個城市中,已先後重新組建了183個仲裁委員會,包括原有的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和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在內,目前全國共有185個仲裁機構。

選聘近3萬名仲裁員。全國仲裁機構依照仲裁法的規定選聘了近3萬名仲裁員,並努力適應仲裁工作發展的要求,不斷最佳化仲裁員隊伍結構,使之更加合理化和專業化。在這些仲裁員中,既有我國大陸地區的專業人士,也有我國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專業人士,而且還有國外的一些專家。總的來看,這些仲裁員了解經濟,熟悉法律,能夠比較好地運用商業慣例和行業規則依法解決糾紛。這支素質較高、能力較強的仲裁員隊伍,聚集了一批社會賢良和精英,為我國仲裁事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以高標準、嚴要求,選聘和任用仲裁委員會組成人員和工作人員。十年來,全國仲裁機構已經建設出一支精神狀態好、作風頑強、具有較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很強的開拓能力的仲裁工作隊伍。這支隊伍,既有從事經濟管理工作多年的領導幹部,又有教學科研機構的學者;既有長期從事法律事務的專業人士,又有研究和熟悉市場經濟的專家和企業家;既有年逾花甲經驗豐富的老同志,又有年富力強朝氣蓬勃的青年才俊。這些同志憑藉著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不畏艱苦,不計個人得失,為創建和發展我國仲裁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公正及時處理各類民商事糾紛。全國仲裁機構嚴格依照仲裁法的規定,公正、及時和妥善地處理各類民商事糾紛14萬件,標的額達2300多億元,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保障和促進作用。這些糾紛案件,許多涉及國計民生重要經濟領域,有的與國家的改革密切相關,有的還是當地的熱點問題,關係到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各仲裁機構堅持仲裁工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服務的正確方向,堅持公平與效率的統一,合情合理合法地解決糾紛,既平息了糾紛又促進了合作,受到了市場主體的信賴。

仲裁機構品牌意識得到提高。全國仲裁機構不斷強化精品意識和品牌意識,努力提高仲裁案件質量,使我國仲裁案件質量的總體水平不斷提升,仲裁工作的整體形象處於較高的水準,仲裁事業的社會公信力有了很大增強。據不完全統計,全國仲裁機構的裁決被司法監督撤銷、不予執行的平均比率低於1%。這也說明,人民法院對我國仲裁工作是支持的,仲裁事業的發展也有他們的貢獻。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仲裁的質量不僅能夠受到國內市場主體的充分信賴,也能夠贏得國際市場主體的信任。

深入貫徹落實仲裁法。全國仲裁機構認真做好深入貫徹落實仲裁法、大力推行仲裁法律制度的工作,使仲裁制度在市場經濟中快速生根、開花並開始結出碩果。這項工作是我國仲裁工作的重點。雖然我國不實行行業仲裁制度,但積極推進行業仲裁工作,是仲裁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經過幾年的努力,保險系統、建設系統推行仲裁法律制度的工作正在全面鋪開,已經初見成效,其他市場經濟重要行業的推行工作也在積極進行。全國許多仲裁機構都在結合本地情況努力開展工作,有的地區的契約示範文本規範率已經達到80%以上。

不斷改革仲裁方式,仲裁“三率”普遍提高。全國仲裁機構順應歷史潮流,改革仲裁方式,大膽擺脫傳統觀念束縛,不斷更新仲裁理念,提出並有效地實踐了一系列促進企業合作、加快經濟運轉、降低糾紛解決成本、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全新的仲裁方式,全國仲裁“三率”(即仲裁案件的快速結案率、民商事糾紛自願和解調解率、仲裁裁決自動履行率)普遍提高。仲裁工作通過充分發揮仲裁特色,使仲裁維護市場經濟生態系統和生物鏈完整的獨特作用正在前所未有地展現出來。

經驗

近十年的仲裁實踐,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仲裁事業,必須始終堅持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服務的方向;必須始終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必須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必須始終堅持走全國仲裁機構共同發展的道理。仲裁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仲裁事業,必須始終堅持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服務的方向,堅持並充分體現我國仲裁事業的社會主義性質。我國仲裁機構不是私人產業更不是營利性組織,必須依法承擔起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這是我國仲裁法明確規定的。這是方向問題,我國仲裁工作在任何時候都必須牢牢把握。

開展仲裁事業,必須始終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幾年來,全國仲裁界通過積極探索,努力尋求符合中國國情、適合我國仲裁事業發展的仲裁工作方向、路子、步子和基本方法,成功地總結出:我國仲裁工作必須堅持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服務的方向,必須走“推行仲裁法律制度是根本,融入市場經濟是關鍵”的道路。鮮明地提出:中國仲裁要不斷提高民商事經濟契約規範率、仲裁機構約定率和仲裁案件快速結案率、民商事糾紛自願和解調解率、仲裁裁決自動履行率,要樹立正確的仲裁理念,變對抗為協商,要廣泛吸收市場經濟的專家參加仲裁工作,堅持用市場經濟的辦法解決市場經濟的糾紛等,充分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仲裁事業的時代先進性。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仲裁事業,必須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仲裁事業創業初始,全國仲裁受理案件總量不大,優勢不明顯,特色不突出;市場主體對仲裁制度了解不多,認識不到位;有些政府機關對仲裁工作關心不夠,支持力度不大;與司法監督制度的銜接還不夠完善;仲裁機構的管理水平不高等,嚴重製約著仲裁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形勢的發展,國家經濟建設和對外開放新形勢提出的迫切需要,又給仲裁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客觀壓力。幾年來,全國仲裁工作始終把發展作為主題,緊緊扭住不放,一心一意謀發展,千方百計促發展,齊心協力抓發展,走出了日益廣闊的事業發展大道。2004年一年,全國仲裁受案的件數就相當於仲裁法實施前5年總和的兩倍。長期以來困擾仲裁事業發展的問題和困難都在發展中逐步得到了解決。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仲裁事業,必須始終堅持走全國仲裁機構共同發展的道路。仲裁法確定的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服務的任務,僅靠少數仲裁機構是無法完成的。從我國仲裁事業歷史發展的角度看,目前,全國的仲裁機構無論是搞得好些的還是相對落後的,基本上都共處於同一個歷史階段,沒有根本的質的區別,都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需要。幾年來,全國仲裁工作堅持團結大多數、依靠大多數、發展大多數,堅持我國仲裁事業的社會主義性質,堅定不移地走全國仲裁機構共同繁榮發展、共同進步的道路。有一批先進仲裁機構引領方向,大批發展中的仲裁機構奮起直追,造就了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仲裁事業的萬馬奔騰、千帆競進的生動局面。

仲裁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這是由我國仲裁工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服務的方向決定的。仲裁機構是由國家使用國有資產組建的。有關人民政府負有保證所組建的仲裁機構依法運行、維護國有資產權益,推行仲裁法律制度、促進仲裁事業發展的任務。這是我們和國外仲裁機構的重要區別之一。幾年來,全國各有關人民政府,從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局出發,注意充分發揮仲裁制度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認真依法加強仲裁機構建設,切實保障仲裁機構依法獨立仲裁,從工作方向上、管理制度上、人員配備上、後勤保障上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證了我國仲裁工作朝著正確的方向快速前進。這是我國仲裁事業具有的重要政治優勢。

展望

全國仲裁界在認真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仲裁事業發展的宏偉奮鬥目標:努力使仲裁法律制度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保障制度;努力使仲裁成為解決我國市場經濟民商事糾紛的主要手段;努力使我國成為世界仲裁大國,並成為能夠具有國際公信力的仲裁大國。

努力使仲裁法律制度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保障制度。這是由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這個比較長的歷史時期,仲裁制度應該通過自身的獨特優勢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決定的,也是我國仲裁制度與其他國家仲裁制度在性質和作用方面有著很大區別的地方。

努力使仲裁成為解決我國市場經濟民商事糾紛的主要手段。因為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而形成的我國仲裁特色,能夠充分發揮仲裁降低民商事糾紛解決的成本,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提高我國經濟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的作用,這就決定了仲裁在我國市場經濟建設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努力使我國成為世界仲裁大國,並成為能夠具有國際公信力的仲裁大國。中國應該對於人類有所貢獻,促進人類的和平、進步與發展。中國的仲裁也應該在維護民族經濟和促進國際經濟交往中發揮積極的重要作用。這個奮鬥目標是全國仲裁界多年來實踐經驗的概括和集體智慧的結晶,反映了對我國仲裁事業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反映了我國仲裁事業蓬勃發展最終走向輝煌的歷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體現了第一代仲裁事業拓荒者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仲裁事業發展的宏偉前景,充滿信心。

為實現上述奮鬥目標,全國仲裁界還進一步提出實現上述奮鬥目標的“幾步走”發展戰略的構想。具體是:

第一步:制度生成階段。從仲裁法實施到2005年,是我國仲裁法律制度的制度生成階段。主要任務是:建立起能夠滿足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仲裁機構體制;建立一支符合仲裁法規定的、以市場經濟專家為主的素質較好的仲裁隊伍;仲裁為市場經濟服務的獨特優勢和作用開始顯現;仲裁事業的再發展能力基本具備;仲裁機構依法運行機制初步成形;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要求的中國仲裁特色基本確定;仲裁事業發展的外部條件大致具備;我國仲裁體制在公正與效率方面樹立起較好的影響力和公信力。總之,第一步任務的實現將為我國仲裁事業進入第二步的快速發展在思想、組織、發展能力、客觀條件等方面奠定基礎。當前,全國仲裁工作正處於第一步的後半段,只有二年左右的時間,任務是相當艱巨的。當前,全國仲裁界正在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為進入下一階段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步:快速發展階段。一個先進制度在生成後,應該有一個快速發展,這也是客觀規律,是新生事物先進性的集中表現。在這個階段,我國仲裁事業應該有一個較快速度、較大幅度的發展。主要任務是:全國仲裁機構受理的民商事案件數量在全國實際發生的民商事糾紛中,占有相當的份額;我國仲裁體制在社會經濟生活和國際經濟交往中產生普遍的規模效應;仲裁法律制度作為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和服務、促進作用基本確定,大體成型;中國仲裁的特色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凸現,仲裁法律制度得到市場經濟主體的普遍接受;我國仲裁體制結構最佳化的機制基本形成;仲裁機構的規範化、科學化建設有了比較大的進步,具備了持續發展的能力。

第三步:效益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國仲裁事業的發展要實現速度型向效益型、外延型向內涵型的轉變,實現全面進步,協調發展。無論是對仲裁事業自身還是對社會,都是全面取得經濟效益和其他社會效益的階段。主要任務是:仲裁法律制度及仲裁體制的運行機制和有關管理制度的完善化、科學化水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仲裁制度與其他社會糾紛解決制度形成良性互動,優勢互補;仲裁工作和市場經濟融為一體,能夠較好地滿足公正與效率有機結合的需要;受理民商事糾紛的份額進一步提高,我國仲裁特色最終形成;我國仲裁體制結構合理、高效;我國的仲裁機構有一批具有國際品牌,在處理案件的數量、質量以及機構管理等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享有較高的國際知名度。

第四步:基本成熟階段。這個階段的任務是最終實現我國仲裁事業的奮鬥目標。主要內容是:充分發揮仲裁優勢和特色,全面實現仲裁效益,降低民商事糾紛的解決成本,提高我國經濟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對社會經濟發展發揮出重要的促進作用;市場經濟中的民商事糾紛主要採用市場經濟的辦法,通過仲裁方式解決;相當一批仲裁機構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我國仲裁機構體制受到國際信賴。

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中,我國仲裁工作的基本矛盾是先進的仲裁制度與相對滯後的社會仲裁意識、初始的仲裁工作水平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是仲裁工作的作用與市場經濟的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

我國仲裁事業的第二次創業要緊緊圍繞我國仲裁工作的基本矛盾,認真解決主要矛盾,在提升仲裁服務作用上狠下功夫。儘管近十年來我國仲裁工作取得了國際仲裁界矚目的成績,但離仲裁法規定的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作用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國仲裁事業第二次創業的主要目標是,要使目前我國仲裁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揮的積極作用提升為重要作用。這就要求全國仲裁界繼續堅持正確的仲裁工作方向,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貫徹實施仲裁法,不斷創新仲裁發展機制,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大力推行仲裁法律制度,加大融入市場經濟的力度,抓緊抓好仲裁機構的規範化建設,進一步改進仲裁服務方式,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改善投資環境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