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高新區

仲愷高新區

仲愷高新區概況仲愷高新區,全稱為“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因成立於廖仲愷的故鄉而得名。 將仲愷高新科技產業園、東江高新科技產業園、惠南高新科技產業園、留學人才發展基地4個園區及陳江、惠環、瀝林、潼僑、潼湖5個鎮(街道)納入管理範圍。 4個園區:仲愷高新科技產業園、東江高新科技產業園、惠南高新科技產業園、留學人才發展基地

簡介

仲愷高新區概況仲愷高新區概況
仲愷高新區,全稱為“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因成立於廖仲愷的故鄉而得名。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全國5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位於珠江三角洲東部、惠州市惠城區,南靠深圳,西接東莞,區內有惠深、惠河、廣惠、莞惠高速公路和京九、惠澳鐵路通過。
2010年2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推動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的決定》,賦予仲愷高新區行使市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和縣(區)一級行政管理許可權,建立高新區一級財政管理體制。將仲愷高新科技產業園、東江高新科技產業園、惠南高新科技產業園、留學人才發展基地4個園區及陳江、惠環、瀝林、潼僑、潼湖5個鎮(街道)納入管理範圍。仲愷高新區面積由原來的12.9平方公里擴大至32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來的近15萬增加到近50萬,地域面積擴大了近25倍,人口數量擴大了3倍以上。

行政區劃

隸屬廣東省惠州市,下轄4個園區及5個鎮(街道)。
4個園區:仲愷高新科技產業園、東江高新科技產業園、惠南高新科技產業園、留學人才發展基地
5個鎮(街道):陳江、惠環、瀝林、潼僑、潼湖

產業體系

建區17年來,仲愷高新區吸引了索尼、西門子、LG、住友、施奈德、可口可樂、加拿大鋁業等世界500強和TCL、德賽、華陽、富紳、億緯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在內的490多家企業落戶,主要產品有彩電、手機、音響、雷射頭、雷射視盤機、汽車導航系統、高能環保電池等,已經形成了以電子信息、新能源、光機電一體化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

交通規劃

公路:區內有橫穿高新區的仲愷大道全長4.9公里,路寬74米、42米、36米、24米的路網貫穿仲愷各個小區,仲愷高新區距惠州市汽車總站(市區)5公里。區內還包括惠深、惠河、廣惠、莞惠、博深(在建)高速公路,交通非常便利。
軌道交通:惠莞、惠深城際軌道、京九、惠澳鐵路(惠澳鐵路總投資為7.68億元,全長52公里,起自京九鐵路惠州站,南至大亞灣的澳頭站,是中海殼牌石化項目重要配套交通工程和惠州港的疏港鐵路)。
海港:國家一類口岸——惠州港,是京九鐵路南端最便捷的出海口。惠州港已有一座30萬噸級碼頭和三座15萬噸級碼頭,年吞吐能力達到9000萬噸。香港和記黃埔已加盟惠州港的開發與建設,將建成兩個5萬噸級貨櫃碼頭。 
空港:周圍有惠州機場(國內)、廣州白雲機場(國際)和深圳黃田機場(國際)。

人才政策

為突破園區發展的人才瓶頸,仲愷高新區結合產業價值鏈升級和創新體系建設的需求,把引進和培養人才作為未來工作的重點,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與培育體系。一是加強人才載體建設: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升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引進大企業、大項目,形成產業優勢,使之成為人才集聚的重要載體;提高園區建設水平,創新專業鎮發展模式,最佳化產業集群發展,實現項目與人才的同步引進,同時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重要載體;擴展企業博士後工作站,使之成為高尖端人才的孵化器;加快企業研發中心和社會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吸納更多高層次專業人才。二是加快人才供求信息系統建設:通過人才網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相連線,建立長期的人才供求信息合作通道;完善人才市場網路服務體系,為用人單位提供快捷的人才信息服務;廣開渠道引進人才,有針對性地選擇國內高校較集中的城市舉辦專場招聘會,適時組織用人單位赴海外和港澳地區招聘高層次人才;要與海外的留學生組織、國外人才中介機構和華僑華人團體建立合作關係,暢通留學生及海外人才智力的引進渠道。三是設立“創新人才專項資金”:用於“創新領軍人才”的吸引,在全球範圍內招募技術和創業“領軍人才”,將個人獎勵與項目配套資助相結合;用於吸引“青年創新人才”,對青年博士及博士後到高新區從事研究開發工作的給予每年科研經費補貼,並可自主向園區申請一定比例的項目配套資助,支持青年科研人員自發興趣的研究;用於支持人才交流與培訓,對高新區內從業人員參加符合園區產業發展導向的專業技能培訓給予適當補貼,對企業與大學、科研院所的人才交換和聯合培養給予“創新獎學金”支持。四是加強人文環境、法制環境和公共服務環境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營造大膽創新、敢於爭先和博愛寬容的人文環境;加快人才工作建章立制,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維護人才的合法權益,努力形成保障有力的法制環境;加強公共服務建設,在圖書資料、網路信息、醫療保健、子女就學教育等方面,為人才提供高效、便捷、優質的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