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是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北京卷作文題,要求以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不限文體。該題目取材於溫家寶總理的一首詩歌《仰望星空》,其詩中透露出總理對真理、正義、自由、博愛的追求之志,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切之情。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實際上是一個“尋找夢想”與“追求夢想”的問題,它們之間並不矛盾。溫總理曾說過:一個民族只有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才會有未來……的確,我們需要懂得仰望星空,像梭羅那樣,把對俗世名利的追逐化為對星空的幻想,當其他人為了錙銖之利斤斤計較,習慣於用數字衡量人生的價值,梭羅卻在廣闊的自然中找到了方向,在浩瀚的星空里找到了最純真的夢想。

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樣遼廓而深邃;

那無窮的真理,

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樣莊嚴而聖潔;

那凜然的正義,

讓我充滿熱愛、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樣自由而寧靜;

那博大的胸懷,

讓我的心靈棲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樣壯麗而光輝;

那永恆的熾熱,

讓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響起春雷

010聯考題

北京聯考作文

在連續多年的給材料作文之後,2010年聯考出現了命題作文――《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馬老師認為,這樣的題材學生平常比較熟悉,不會感到意外。命題本身有文學色彩,但實際需要通過比喻找到話後面的含義。這樣的題目是“關係性作文題”,先要解釋什麼叫仰望星空,什麼叫腳踏實地,然後回答“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二者的關係,二者是對立的也是統一的,如果能這樣論述,分數不會低。這道題與總理的詩有關,如果考生知道事件背景,寫總理對大家的期望,也可以。從考生們的反應看,大多數考生寫的都是理想與現實的關係。

考生反映,2010年考題中增加了一些比較個性化的內容,默寫內容可以從6個小題中選擇4個。

在新題型“閱讀延伸”部分,一篇是柳宗元的《宋清傳》,從文中舉例,談談他為什麼經營上有長遠眼光,結合當前現實談對他經營理念的認識和感受。

第二篇給出的材料是季羨林的《海棠花》,寫的是思鄉的情緒。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談談對文中“距離”的認識。

馬老師認為,這樣的考題答案個性化更強。考生可以自由發揮。

溫總理詩歌成作文題

一看到2010年北京的聯考作文題,很多人一下子就想到了溫總理寫的一首詩歌《仰望星空》,前不久這首詩歌還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選為校歌。其實,2010年來在視察高校時,溫總理多次對青年學生提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的希望,最近的一次是在北京大學。

今天上午,北京大學團委書記呂晨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回憶,2010年五四青年節,溫總理在北大看望大學生時,在北大學生書畫研究會的書畫展室,當溫總理緩步走進來時,同學們都很興奮,大家都在想著應該給溫總理寫點什麼,這時,學生書畫社社長、哲學系學生李丹琳想到了溫總理那首著名的詩歌《仰望星空》,隨即為溫總理書寫了“仰望星空”四個大字;溫總理看完大學生的書法作品後,微笑著說:我和上四個字,於是揮毫寫下“腳踏實地”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呂老師說,“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這八個大字,寄託著溫總理對青年大學生的殷殷期望,既要有遠大理想、內心要有崇高的追求,同時也要踏實務實、從小事做起,戒驕戒躁。北京聯考以此為題,具有很深遠的現實意義。

零分作文

仰望星空,我數著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四顆,五顆,六顆,七顆,八顆,九顆,十顆,十一顆,十二顆,十三顆,十四顆,十五顆,十六顆,十七顆,十八顆,十九顆,二十顆,二十一顆,二十二顆,二十三顆,二十四顆,二十五顆,二十六顆,二十七顆,二十八顆,二十九顆,三十顆,三十一顆,三十二顆,三十三顆,三十四顆,三十五顆,三十六顆,三十七顆,三十八顆,三十九顆,四十顆,四十一顆,四十二顆,四十三顆,四十四顆,四十五顆,四十六顆,四十七顆,四十八顆,四十九顆,五十顆,五十一顆,五十二顆,五十三顆,五十四顆,五十五顆,五十六顆,五十七顆,五十八顆,五十九顆,六十顆,六十一顆,六十二顆,六十三顆,六十四顆,六十五顆,六十六顆,六十七顆,六十八顆,六十九顆,七十顆,七十一顆,七十二顆,七十三顆,七十四顆,七十五顆,七十六顆,七十七顆,七十八顆,七十九顆,八十顆,八十一顆,八十二顆,八十三顆,八十四顆,八十五顆,八十六顆,八十七顆,八十八顆,八十九顆,九十顆,九十一顆,九十二顆,九十三顆,九十四顆,九十五顆,九十六顆,九十七顆,九十八顆,九十九顆,一百顆,一百零一顆,一百零二顆,一百零三顆,一百零四顆,一百零五顆,一百零六顆,一百零七顆,一百零八顆……正湊夠一百零八將,忽然狂風大作,沙塵暴居然在夜間來臨。 此時此刻,我腳雖踏著實地,還是眩暈,就像是汶川地震、智利地震、台灣地震、日本地震、玉樹地震、山西地震……大地在顫抖,在沉陷,我無法腳踏實地了,我要飛到到諾亞方舟那裡去,可是我發現諾亞方舟有好多門啊,日記門、廁所門、獸獸門、技校門、富士康跳樓門、詐捐門、鳳姐門、破處門等五花八門,唯獨沒有我走的門,連個聯考的獨木橋都不給我留,看來我只有去富士康打工了。

點評:看來你肯定看過那篇《我說90後》,中毒不淺,特此致歉。好在富士康上調工資66%了,只要你不是十幾跳,我還是能夠欣慰的。

滿分作文

1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致墨子的一封信

尊敬的墨子:

這是兩千年後的一個學生寫給你的信。我不知緣何想要寫信給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個簡單卻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記得小時候,我無意間從書架的最底層摸到一本古樸的線裝書,這便是我與你的第一次“邂逅”。但這第一次似乎並不大美妙,因為從你那黝黑的臉上我看不到一點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嚴苛與冷酷。

那時我覺得,你一定不是個有遠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個會仰望星空的人。

但終究,我沒有放下這本書,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愛,則強不執弱,眾不劫寡”——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散發著一股奇特的稻香。於是每每書頁翻動,我便仿佛回到那個人人“交相虧賊”的紛繁亂世。

蒼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騎著青牛緩緩西去的老者,望天吟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見那杏壇上侃侃而談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臨淄稷下學宮中百家爭鳴的一派繁榮,也見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隱士,正陶醉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終於,我一眼望到了你。你並未選擇歸隱,也不願去與諸子整日無謂地論戰。你只是奔波在華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態現於人間,奔走疾呼,救百姓於水火,解萬民之憂苦。“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你是如此腳踏實地,你的腳步是如此堅實、不屈。

我終於明白,你並非不會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製造蒼白無力的口號的其餘諸子,你寧願腳踏實地地踐行自己的理想,讓“兼愛”——你的這片星空劃出更絢爛的光芒。所以,你總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遠千里遊說楚王,並“九拒魯班攻城之機變”,拯救宋國一方百姓;你又四處奔波,“非攻”“非樂”“非命”“非儒”,為的就是切實地為這亂世提出真正的“濟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總是不忘腳踏實地。因而你的腳步從不停息,你的足跡遍布神州大地。而在這浮誇虛假仍存於世的兩千年後,你的腳步也越發顯得堅實、有力。

原來,你的雙眼永遠仰望著星空;原來,你的雙腳從未離開過大地!

黑衣黑髮、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腳踏大地,奔走於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閃電,劃破天際,穿透重霄,為這九州五嶽點燃永不熄滅的火焰!

人類需要仰望星空,因為沒有星空的照耀,我們的路不會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時候,也不能忘了腳踏實地,為他人為社會切實地做點什麼。畢竟,星空的美麗永遠不屬於大地,只有我們腳踏實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個腳印折射出星空的絢麗。

墨子,感謝你,讓我明白了這簡單卻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謝你讓我的生命擁有了最恆久的動力。

2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有人說,人應該懂得仰望星空,否則便會目光短淺;有人說,人必須要腳踏實地,否則就一無所成。而我認為,我們既不能忘記仰望星空,也不能忘記腳踏實地,否則我們要么缺少夢想,要么缺少把夢想付諸實踐的力量。

溫總理曾說過:一個民族只有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才會有未來……的確,我們需要懂得仰望星空,像梭羅那樣,把對俗世名利的追逐化為對星空的幻想,當其他人為了錙銖之利斤斤計較,習慣於用數字衡量人生的價值,梭羅卻在廣闊的自然中找到了方向,在浩瀚的星空里找到了最純真的夢想。試想,若我們不懂得仰望星空的真諦,又如何能超越世俗的羈絆尋到那一個最真最美的理想?

在錢鍾書先生去世後不久,曾有人撰文紀念他 “寂靜”、“勤於鑽研”的一生,的確,錢鍾書先生可謂是腳踏實地的典範,終生專注於學術研究,從不以口舌爭名求利,從不為交遊虛擲光陰,覽古籍,做學問,寫專著,他的一生都致力於將他對於學問的苛求付諸實踐,刻苦、勤奮,造就了這個學貫中西的大學者。試想,若沒有腳踏實地的孜孜以求,錢鍾書先生又如何能成為玩轉中西文化的大師?

我們可以羨慕梭羅仰望星空的自由自在,亦可以欽佩錢鍾書腳踏實地的刻苦求實,可是,請不要忘記,沒有哪一個偉人是僅靠仰望星空或腳踏實地就能獲得這樣世人敬仰的成就的。若在仰望星空之後,梭羅沒有親自動手在遠離都市的地方開闢一片天地,缺乏用一生去固守一個純淨平和的夢想的決心,更無法腳踏實地將夢想變為現實,如何能有《瓦爾登湖》這樣經久不衰的心靈啟迪,如何能成就這一段精神世界的不朽傳奇?若在腳踏實地之前,錢鍾書先生不懂得仰望人類歷史浩瀚星空,未曾確立那樣高遠的志向,又如何能成就《管錐編》折服世界的旁徵博引,如何能寫出《寫在人生邊上》那些睿智無倫的人生哲思?

因此,仰望星空是我們捕捉夢想的開始,腳踏實地則是我們讓夢想成真的途徑。我們需要用一顆孩童般的心靈去找尋夢的光芒,更需要用成熟和堅忍完成我們實現夢想的征程。

仰望星空,超越現實的束縛找尋夢想。

腳踏實地,用自己的雙手使夢想照進現實。

既然目標在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向著天際最亮的星座,出發,一步一步,才能摘取夢想。

3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是我們的祖先每天的必修課。那時不如現今豐衣足食,所以祖先們必須不停地遷徙、遷徙,直到找到一片水草豐美的土地。於是,他們必須仰望星空以觀天象。星星如燈為他們指明方向,雨、雪、雲、霧孕育於星象的變幻之中,這今夜的星空明朗或陰霾決定了明天的征途是暫歇還是繼續前行。同樣的,他們必須腳踏實地以不懈向前,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可能到達夢想中美好的家園,使生命得以延續。於是,我們在易經中看到了這樣的語句與解讀:天為乾,地為坤,人生於天地之間,頂天立地。天、地、人三才合一,生命奔騰不息,世界向前發展。先民們就這樣在星空的啟示與大地的祝福中走到了今天。

今天的我們,已經沒有了生存的威脅,便也不必每天仰望星空來看氣象抑或是奔跑在莽原中尋找食物。但是我們仍需要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因為我們心中有天地。

仰望星空,至於我們,其實就是體察內心。古人仰望星空,確定明天去向何方;我們體察內心,找到心之所向。古人仰望星空,觀察雲、霧、雨、雪的孕育與運轉;我們體察內心,了解喜、怒、哀、樂的表達與變化。食物豐沛保證我們不必遷徙,不必尋找水草肥美的天堂,然而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要去的遠方。古人仰望星空,在今夜的仰望中,收穫明天繼續趕路的熱情與勇氣;我們體察內心,在今夜三省吾身之後,整理自己的情感,明天對夢想的追逐更加明確而積極。

我們仰望心中的星空,確定夢想的方向。

我曾有過這樣的體驗: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向最遠處瞭望,遠到不能再遠的地方,天與地交匯在一起,看到長長的地平線。我想這天就意味著夢想,但我們無法飛翔,直接觸摸夢想,不過我們可以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向前,走到地平線,在那裡,我們伸伸手就可以夠到天。地平線就是夢想交匯到現實的所在,就是我們心中想去的遠方。

腳踏實地,走向地平線,實現夢想。

然而這不可能。

因為無論方向多么正確,無論我們的步伐多么堅毅與執著,我們永遠走不到地平線。因為我們向前,地平線也向前。即便你是近視,地平線也不會拉到近前。這種無論如何也不能達到的感覺令我沮喪。然而我轉念一想又感到開心,追尋本身不就是一種達到嗎?它就那么不遠不近地存在著,這種存在讓我們感到失望卻又感到希望,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希望。

我們的仰望與追尋永遠不會失去意義。

(此文與考場所寫略有不同)

4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黑格爾曾經講過這樣一個觀點:“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注定沒有未來。”

記得我在年少時喜歡做夢。喜歡在漆黑的夜裡仰望星空,望著皎潔的月光,夢想著自己有一個精彩的未來。但是,走夜路是件很危險的事情,總會擔心被腳下的障礙所牽絆,以至於摔得面目全非,渾然不知未來與現實有幾多差距。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實際上是一個“尋找夢想”與“追求夢想”的問題,它們之間並不矛盾。你可以說“仰望天空”是為了樹立自己的目標,找到前進的方向。而“腳踏實地”則是朝著那個方向一步一步地穩健前行。仰望星空固然必不可少,腳踏實地也不可或缺。有目標不行動則會好高騖遠,有行動沒方向將是渾渾噩噩。

雖說“自古英雄出少年”,但是在很多家長和老師眼中,學生們就是擁有了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我們太喜歡仰望天空了,卻忘記了腳踏實地,忘記了真真切切地去付出,去踐行,去體會。他們說的沒錯,老師和家長之所以形成這種觀點,也是從切身經驗教訓中總結而來的。他們同樣經歷過憧憬、衝動的青蔥歲月。他們深刻認識到,在人成長過程中,最難的不是擁有自己的夢想,而是如何找到實現夢想的途徑,並堅持腳踏實地地一步步走下去,不停地追求和進取。所以說,如何追逐自己的夢想,並朝著夢想前行,成為了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如果你能這樣,你就能超越平凡,成為一個令人尊敬的成功者。

我永遠記得那“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陳蕃,“臥薪嘗膽,十年雪恥”的勾踐,以及那“子子孫孫無窮盡,誓要剷平群山”的愚公。歷史一次次證明了我中華民族自古便有的艱苦奮鬥終成大業的精神。當然,一切總要結合於現實。針對於現今社會特殊的90後群體,並不是簡單解決了“腳踏實地”問題後,就能一帆風順、高枕無憂了。不可忽視,針對這個年代孩子們的理想教育正在嚴重缺失。與社會人群交流的障礙越來越多,外界世界的陸離紛繁,使得很多孩子並不會“時常去仰望星空”。在每個靜謐的夜晚,我們可能躲在房間裡打遊戲,也可能在逼迫下完成老師家長布置的各種作業。

作為新世紀的一代,我們這代人身上被寄予著太多的希望和夢想。公務員、白領職員、醫生、律師、老師等這些生活殷實的優質職業,往往都是父母們的選擇。當很多孩子還沒有來得及去識別天空中的星宿,去選擇自己的最愛時,就早早地被裝入了被準備好的“黃金甲”中。當然,父母的期望是有道理,在這個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的時代,保證自己的子女衣食無憂無疑是上上之策,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考慮到社會與個人的長遠發展,這並不是最恰當的選擇。

2008年的奧運會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2010年的世博會讓世界重新了解了中國,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社會仍然需要更大更全面的發展,我們需要優秀的運動員去衝擊世界盃,需要出色的科學家去榮膺諾貝爾獎,也需要各方各面的人才去在各自領域有所建樹,提高我們個人乃至國家的品質,這才是我們社會發展的目的,這是簡簡單單的每個人生活安逸所達成不了的。同樣,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少年人才需要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以及乘風破浪的意志。

我們仰望星空,是因為星空很美,夢想很美。腳踏實地,是因為道路坎坷,圓夢艱辛。我們一定要有遠大的目標,踏實前行,在進取的過程中體會到豐收的喜悅,在憧憬的季節里找到青春的夢想。

名師點評

王素敏

北京八中高級教師,多年從事高三語文教學,並一直任教實驗班,有著豐富的經驗,所教語文學科在聯考中多次取得優異成績。

首次出現關係型作文題目

王素敏表示,學校在高三作文練習題時,曾出過類似的題目,“一個哲學家說我不在雲端跳舞,我要在地面行走”,這道題目,主要是考查學生邏輯思維的分析能力,屬於關係型的命題作文,對於學生要求比較全面。

王素敏老師說,今年的聯考題是北京題首次出現了關係型的作文題目,“什麼與什麼”,難度比單純的話題要大一些,特彆強調了二者之間的關係,但是也很容易入手。

王老師說,北京作文的變化,也讓不同水平學生都有表達的平台,這道題目,可以讓水平高又有哲理又有文學功底的學生充分發揮;同時對於水平欠缺的學生,也可從雙方面進行考查。

她說,這也提醒今後語文教學中,要在培養語文素養方面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一定要全面,不能重視文學,忽視了思想思維,二者是要相得益彰的。

既重文學又重理性

王素敏老師說,作文入手不難,很平實很平和,有的孩子文學功底很好,給了他們展示的空間,2007年和2009年的聯考作文風格偏重文學東西,而2008年偏重理性的東西,今年則是兩者兼顧了。

對於是否與溫家寶題詞有關時,她表示不能說有直接的關係,但是語文作文題永遠是關注社會生活和時事政治的,作文是一種間接關注。

今年的作文題,有一個大的背景是,現在的孩子既要有理想又要腳踏實地去做事,這也是國家領導人對學生們殷切的希望。

連中國

北京四中語文高級教師、北京四中網校主講教師,有多篇論文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有豐富的聯考備考經驗,曾有執教班級平均分超過了110分、7人獲得聯考作文滿分的教學成績。

恢弘大氣 體現北京高度

連老師認為,“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這個命題恢弘大氣,立意高,體現出了北京聯考作文命題的高度。

在連老師看來,本次聯考命題兼具知識性和感性,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感性的一面,各類考生都能夠從中找到自己的發揮空間。新課標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兼顧各類學生的特質,這種命題是符合新課標理念的。“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二者之間存在一定邏輯關係,作文能夠體現出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助於聯考選拔。

作家點評

海岩

海岩,原名侶海岩,筆名海岩,祖籍湖南衡陽,1954年11月7日出生於北京。

主要作品有 《便衣警察》、《永不瞑目》等。

對自己的將來有設計 才能切題

“我看現在的90後年輕人,仰望星空的多,腳踏實地的少,這個題目出得非常好。”上午,著名作家海岩接受記者電話採訪,對於今年的聯考作文題目,他這樣表示。

海岩說,溫總理的詩歌主要講的是人要有志向,追求自己的未來,而加上腳踏實地,才是題目的重點和主旨。海岩表示,在寫這篇作文的時候,如果只寫展望未來、人類、社會,不寫自己應該怎么做,就會文不切題。

現在拜金主義在整個社會比較盛行,年輕一代很多人將對物質的獲得作為自己的理想,而總理的詩歌表達的情懷,正與這樣的思潮相反。“都講文如其人,先做人,後作文,作文不是技巧的事,應該是一個人的志向、為人、品德性格的寫照。我們都講文質彬彬,文就是作文的技巧和能力,質就是思想、行為,這是做人、作文的最高境界。”海岩說,希望今年的聯考作文考試中,能出現一批有情懷、對自己的將來有設計的考生和文質皆佳的文章。

梁曉聲

原名梁紹生,當代著名作家。祖籍山東榮成,出生於哈爾濱市,現居北京。

要有大情懷才能寫出好文章

溫總理這兩句話,本身具有很大的情懷在裡面,是他對青年人的殷切期望。

但對聯考學生來講,這兩句話之間又有嚴密的邏輯關係。“仰望星空”應該是指某個目標,同時這個目標又具有以下幾個特徵:一、這個目標相對遙遠;二、它確實存在;三、它非常具有吸引力。青年學生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腳踏實地”。

這不是一個很難的題目,但要寫好著實不易,因為它的內涵很大,可能使很多學生一時無從下筆。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平時的視野可能比較自我,面對這樣的題目他們將難以把握。而如果生搬硬套去寫“大情懷”,其行文又很有可能言不由衷,陷入講大話、空話的套路。

綜上所述,那些寫作情懷比較寬廣、能夠跳出個人目標、同時又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比較容易得高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