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希伯來語:יד ושם;Yad Vashem "Holocaust Martyrs and Heroes Remembrance Authority")是以色列官方設立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位於以色列耶路撒冷,

簡介

博物館入口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希伯來語:יד ושם;YAD Vashem "holocaust Martyrs and Heroes Remembrance Authority")是以色列官方設立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位於以色列耶路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
撒冷,1953年根據以色列國會(Knesset)通過的紀念法令成立。 紀念館建於1953年,新館由著名的猶太籍建築師設計,紀念館主體建築是一座長180米的稜柱體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半懸空在赫茨爾山頂,牆面全部是清水混凝土,沒有附加任何裝飾,只在屋頂採用了很窄的玻璃頂窗。

來源

紀念館的原名Yad Vashem來自於聖經:“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在我牆內、有記念、有名號、比有兒女的更美.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不能剪除。”“有記念、有名號”的希伯來語原文發音為yad va-shem。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

紀念館包含一間紀念堂、一個歷史博物館、一個畫廊、一間"名字堂" (Hall of Names)、一座檔案館、“毀滅社區的山谷”(Valley of Destroyed Communities)、一座猶太教堂、及一個教育中心。此外,紀念館專設一處以紀念那些在大屠殺期間承擔巨大的個人風險,援救猶太人的非猶太人——尊稱為“國際義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 每年奧地利國外服務組織都會派遣年輕的奧地利人至本館擔任奧地利大屠殺紀念服務員。

館內建設

稜柱體長廊是紀念館的中軸線,通過它分別通往十間展廳,每間展廳展示大屠殺歷史的不同部分。同樣是沒有附加任何裝飾的灰色的清水混凝土牆面,地面也是灰色的,通道里沒有燈光,只有高高屋頂上的玻璃窗向下投射的光線。狹窄的通道、兩面向中間傾斜的高牆、慘白的光線、灰色的世界...剛才還是陽光燦爛、藍天白雲、天高氣爽,一下子被帶入了另一個世界,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猶太人,受到壓抑和迫害,而又渴望光明和自由。此時,空氣似乎凝固了,每個參觀者的表情都凝重了起來,心情也隨之沉重。
展廳里大量的文字、圖片和影像資料,一些收集的實物和檔案,敘述著那一段無法從猶太人腦海中抹去的歷史,更無法從歷史中抹去的記憶,猶太人的生活、納粹的產生、二戰的爆發、猶太人從被甄別、被驅逐、被隔離、被集中到最後被大規模的屠殺...
紀念館內不允許拍照,以下圖片摘自網路中的一些百科資料中,只為了更真實的記憶和更真切的感受。
甄別猶太人的器具:德國工業向來以工藝精準著稱,而一些精密的測量儀器也用在了對猶太人的甄別,無法想像德國人用直尺、卡尺精確測量人的鼻子,以斷定是否是猶太人,據說經過這樣的甄別,是不會漏掉猶太人的。
通道中一張猶太人二戰前後的人數柱狀對比圖:上面標註著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分布數量,二戰前後人數的變化。近600萬猶太人被屠殺,令人震驚,而其中曾有330萬猶太人的波蘭,竟有300萬(90%)的猶太人被屠殺。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

集中營:二戰爆發後,位於波蘭的集中營由關押罪犯、同性戀與政治犯變為關押猶太人,性質也轉化為滅絕營,設定了毒氣室與焚屍爐,成為對猶太人進行大屠殺的主要場所,有的集中營一天要處理上萬人。奧斯威辛則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集中營,遺址已經保留了下來。在一張彩色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照片旁邊,一座按照比例複製的焚屍爐,牆面被煙燻黑的痕跡令人心酸;再往前一個毒氣室的微縮模型,赤裸身體準備淋浴的猶太人等待的卻是死亡,模型用白色的材質製作而成,沒有繪以任何色彩;旁邊圈圍的一個區域,層疊堆放著當時猶太人在集中營穿過的鞋,這其中可以看到女人的高跟鞋,男人的手工縫製的皮鞋,當然還有很小的兒童鞋,有的色彩依舊,只是形狀已經面目全非了。
照片是這座紀念館最重要的資料。殘害和屠殺猶太人的德國高級軍官、醫生,設計和製造迫害猶太人的器物的工程師、科學家們的照片、姓名、大屠殺中所犯的罪行...被展出。在二戰期間幫助和救助過猶太人的國際義人的照片、姓名、救助了多少猶太人...也被展出。這其中最為熟悉的是因奧斯卡獲獎的同名電影而被世人所牢記的辛德勒,還有一位是中國的何鳳山,他向數以千計的猶太人發放了“生命簽證”,為很多猶太人提供了保住生命的機會。猶太人希望後人永遠記住那些義士,也同樣要永遠唾棄那些滅絕人性的劊子手。
紀念館的旁邊,還在正義大道上為國際義人種植了紀念樹,並在樹下安放刻有人名的標牌,圖片中的兩棵種在一起的樹是紀念辛德勒夫婦的,他們拯救了一千多猶太人的生命。
“名廳”是整個紀念館的核心,300萬遭到屠殺的猶太人的名字和部分人的照片被整齊地鐫刻在椎體的屋頂上,廳內四周存放著在二戰中被屠殺的猶太人檔案。“我們給受害者們一個身份,我們給他們一個聲音,我們給他們一張臉孔。”站在下面,仰望照片,此時此地,內心已經不只是為死難者傷感,而是感受一個民族的創傷。這一切已經成為歷史,大多數德國人也已經反省和懺悔,記住歷史,並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不再讓悲劇重演。
巨大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的另一端懸在山頂的綠樹叢上,從這裡俯瞰山下的耶路撒冷,在這裡,最應該祈禱的是世界永久的和平。
館外牆上有兩幅浮雕,一幅是描述華沙猶太區的猶太反抗軍,另一幅則刻畫東歐猶太人即將被送往集中營的最後旅程,旁邊以色列大衛星的國旗迎風飄動。
當然,這座紀念館也是以色列的“教育基地”,所有新兵入伍前,一定要到這裡參觀。

格局

新建成的大屠殺史博物館長180米,外形為稜柱體的三角形結構,牆面則由鋼筋混凝土構成。該館占地4000多平方米,大多位於地下。共有十間展廳,每一間廳展覽大屠殺歷史的一個不同部分。與前博物館大多數展品為照片的特色不同,新博物館的展品相當多,其中還有全球大屠殺倖存者、博物館及紀念碑贈送的280個藝術品及2500個介紹和個人項目。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活動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的活動:

記載:

記載大屠殺倖存者的證詞

收集大屠殺受害者的名字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

收集關於大屠殺的照片和檔案  

研究:

進行大屠殺研究

提倡學生們進行大屠殺研究

出版研究和對公眾提供

教育:

經營“大屠殺學國際學校”(International School for Holocaust Studies)

為了教育年輕人關於大屠殺的教訓,為以色列學校和外國學校設計教案。

舉辦大屠殺展覽

進行大屠殺的公眾教育

紀念: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

保存大屠殺受害者的名字、紀念大屠殺受害者

舉辦紀念儀式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博物館簡史

新館建築及有關內容 

1993年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為了取代六十年代建築的舊館,決定建築新館。目前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為全球最大的大屠殺博物館,設計為反映大屠殺時歐洲猶太人及日後以色列由灰燼中復活的歷史

博物館中心由一條長廊構成,分別通往十間展廳,每間展廳展示大屠殺歷史的一個不同部分。博物館內約有2500項大屠殺受害者及倖存者的個人簡介和物品:大屠殺倖存者贈送的大屠殺的藝術品和信。新博物館包括大禮堂、學堂、記載大屠殺受害者的數碼資料庫和紀念大屠殺受害者的紀念碑。

從1950年代開始,本館開始進行大概44000位大屠殺倖存者的證詞錄音工作。由於多數大屠殺倖存者年歲已高,越來越不能訪問紀念館,所以本館擴展證詞方案,改為直接拜訪大屠殺倖存者進行證詞錄音。

2005年3月15日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的大屠殺博物館正式開幕,由有名猶太建築師 Moshe Safdie 設計。四十位國家領導人和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都出席大屠殺博物館開幕典禮。以色列總統摩西·卡察夫並表示新博物館“是全人類的一塊重要路牌,一塊提醒仇恨與謀殺及種族主義與種族滅絕兩者之間的距離有多么短的路牌。” 據說博物館的三角形代表大衛星的下半部,這是為了紀念由於大屠殺而死去的全球半數猶太人。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國際義人

博物館設立的國際義人共2萬多人:例如法國村莊Le Chambon-sur-Lignon的居民(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他們收留躲避納粹的猶太人。)、中國外交官何鳳山(發給猶太人簽證)、日本外交官杉原千畝(發給猶太人簽證)與潘均順(收留逃離屠殺的猶太少女)等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