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彝族苗族鄉

以古彝族苗族鄉

以古彝族苗族鄉是鎮縣以古鎮的一個行政村,地處以古鎮中心點,距鎮政府所在地0.1公里,距鎮雄縣城57公里。轄環山、田壩等13個村民小組。

基本信息

簡介

(圖)以古全景以古全景

以古彝族苗族鄉東面鄰比道角,西面鄰麥車村,南成鄰居老官房村,北面鄰坪上。轄環山、田壩等1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30戶,共3102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3087人,勞動力1709人。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32615.9畝,海拔1864米,年平均氣溫15℃,適合種植玉米.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5565畝,林地4600畝,人均耕地1.8畝,共有經濟林果地33畝。全村農民收入以玉米.烤菸收入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78400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32.94元。村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今後以古村委會的發展重點主要是:種植增加玉米特色產業種植面積500畝,養殖業方面發展7000頭,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500元。村支書:王天美,聯繫電話13638875959,郵政編碼657219。

自然資源

(圖)山地山地

以古村委會位於以古鎮中心,距離以古鎮0.1公里,到鎮道路為通路,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32615.9畝,擁有林地4600畝。耕地總面積5565畝(其中:田0畝,地5565畝),人均耕地1.8畝,主要種植玉米作物。擁有經濟林果地4600畝,主要種植33作物,主要種植梨、核桃

基礎設施

(圖)居民房居民房

以古村委會目前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整個村委會共有525戶通自來水,0戶還在飲用井水,205戶還在飲水困難;727戶通電,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47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96戶。

基層組織以古村委會建有黨總支1個,下設2個黨支部,共有黨員62人,其中男性50、女性12人,年齡在60歲以下的54人,60歲以上的8人。

農村經濟

(圖)蕎地蕎地

以古村委會目前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整個村委會共有525戶通自來水,0戶還在飲用井水,205戶還在飲水困難;727戶通電,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47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96戶。

特色產業

以古村委會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主要銷售於市場。2006年玉米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448940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5%。

文化教育

以古村委會有村國小6所,校舍建築面積7300平方米,擁有教師88人,要校學生325人,距離以古鎮中學2公里。目前整個村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925人,其中小學生人數685人,中學生人數240人。

人口衛生

(圖)衛生室衛生室

以古村委會是以漢、奕民族為主(是漢、奕民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403人,奕族401人,其他民族298人。整個村委會現有農戶730戶,共3102人,其中男1673人,女1429人。農業人口數為3087人,勞動力總數1709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1540人,外出務工人數300人。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5人,享受低保人數252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628戶,總計2517人,參合率81.5%。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2人,該村委會距離鎮衛生院0.1公里。該村委會建有公廁0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

人文地理

全鎮地形地貌呈西南高、東北低、山高谷深,民眾的文化水平低,物質生活貧乏,思想意識落後,針對這一實際,鎮政府採取有力措施,進行合理統籌,必要調整,堅持驪平常發展觀統攬全局,堅持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新農村建設

(圖)安居工程安居工程

在以古村開展民居防震工程,其中包括加固住房和重建住房,加固住房120戶,投資24萬元,重建住房92戶,投資46萬元,總投資70萬元,在峰岩、以古街上、寒婆嶺實行了整村推進,每個點投資了15萬元,總投資45萬元,即將完成環山、岩洞腳街上、貓鼻樑三個整村推進點,每個點投資15萬元,在建工程有:投資50萬元的以古街上和岩洞腳街上的農網改造,投資小米多民族文化示範點建設.

招商引資

(圖)以古彝族苗族鄉以古彝族苗族鄉

以古鎮在安爾村招外商投資500萬元的鐵廠正在實施中,在小米多村招投標修建大型煤廠,總投資1700萬元,為以古閒散勞動力解決了1200人,為以古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為人民的生活生產用煤提供了保障.

扶貧開發

(圖)以古彝族苗族鄉以古彝族苗族鄉

嚴格按照“扶貧工作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與扶貧民族地區相結合,與計畫生育相結合,與解決貧困戶、五保戶相結合”的原則。2006年以來,在以古村、老官房村黑塘村比道角村、安爾村、小米多村、麥車村實施了大面安居工程,投資28萬元,解決了70戶貧困戶的住房問題;在以古新街實行了異地搬遷工程,投資了64.8萬元,解決了民居住房49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