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牌

令牌

令牌是道教齋醮科儀中常用法器。道教法器令牌起源於中國古代軍隊發號施令用的虎符。《道書援神契》有「令牌」項稱,「《周禮》,牙璋以起軍旅。漢銅虎符上圓下方,刻五牙文,若垂露狀。背文作一坐虎,形銘其旁曰:如古牙璋,作虎符。近召將用令牌,此法也」。令牌是道教齋醮科儀中常用法器。道教法器令牌起源於中國古代軍隊發號施令用的虎符。《道書援神契》有「令牌」項稱,「《周禮》,牙璋以起軍旅。漢銅虎符上圓下方,刻五牙文,若垂露狀。背文作一坐虎,形銘其旁曰:如古牙璋,作虎符。近召將用令牌,此法也」。在現在套用中,在網路管理中有一種被稱作“OTP”的技術,就是運用該技術。

基本信息

古代

古代軍隊傳達命令的一種憑證令牌是我國古代軍事所用的一種物品,多為銀、銅或象牙製成。具體而言,令牌通常由軍隊的最高長官發出,交給下屬軍官,用於在執行任務時證明其已經獲得了最高長官的指令和授權;或者證明持有令牌者是獲得了長官命令,正在執行特殊任務的身份,其作用與令旗相似。類似於今天的介紹、授權證明書或執法證件。我國道教中的一種法器
道教令牌道教令牌
令牌是我國道教的諸多法器中的重要一種。道教的令牌多為木製,其形狀是頂端為弧形、下端為直線形的長條狀,取意“天圓地方”。明代《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中對令牌的樣式作了介紹:。其圖,正面雕有龍蟠劍身,背面有雷令符文。並有文字說明:“右令牌,取雷擊棗木造成,長五寸五分,闊二寸四分,厚五分。選擇吉日,依式造之,四側周圍刊二十八宿名,以錦囊盛之。”翻譯為白話文,意思就是:“令牌是用雷擊過的棗木製成,長16.5cm,寬8cm,厚1.7cm。應選擇黃曆上的吉日,按照道教的儀軌來製造,令牌的四面雕刻二十八星宿的名號,制好後應放在錦囊中收藏。”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道教對於令牌的尊重,即便平時也應必須恭敬地保存好。
其含義借鑑了令牌在古代軍事上的用途,把它作為道士在舉行法事時號令鬼神聽從自己命令的象徵,舉起令牌高呼,就表示可以召喚相應的“天兵天將”來到法壇供自己差遣;放下令牌猛拍桌面,就表示對鬼神下達命令。據說,如果道士在法壇上召神未至,就可以猛拍令牌三下,通常被召喚的將就得趕緊到壇聽用。
按照道教儀軌,法壇上通常至少應陳列:寶劍(桃木劍)、令旗令箭令牌、天蓮尺、鎮壇木這六大基本的法器。在正一派道士舉行授籙儀式時,在授予籙生(即新晉的道士)法名、神職,並頒發職牒、符籙的同時,通常也會發給新晉道士這幾件法器。
道教令牌通常由雷擊後的棗木製作,上面會篆刻上各種與雷霆有關的符號、符籙、圖畫,並通常會標明此令牌的作用,如“天皇敕令”等等。又稱為“五雷令”或“五雷令牌”。

現代

一種網路管理技術令牌:是一種能夠控制站點占有媒體的特殊幀,以區別數據幀及其他控制幀。
令牌法(Token Passing)又稱為許可證法,用於環型結構區域網路的令牌法稱為令牌環訪問控制法(Token Ring),用於匯流排型結構區域網路的令牌法稱為令牌匯流排訪問控制法(Token Bus)。
令牌法的基本思想是:一個獨特稱為令牌的標誌信息(一位或多位二進制數字組成的碼)從一個節點傳送到另一個節點,只有獲得令牌的節點才有權傳送信息包。當一個工作站準備傳送報文信息時,首先要等待令牌的到來,當檢測到一個經過他的令牌為空令牌時,即可以“”為單位傳送信息,並將令牌置為忙向下一站傳送信息。下一站按轉發的方式轉發經過本站但又不屬於有本站接受的信息。由於環中已無空閒令牌,因此其他希望傳送的工作站必須等待。
接收過程為:每一站隨時檢測經過本站的信息,當查到信息包指定的目的地址與本站地址相同時,則一面拷貝全部有關信息,一面繼續轉發該信息包,環上的幀信息繞環網一周,由原傳送點予以收回。按這種方式工作,傳送一直在源站點控制之下,只有傳送信息包的源站點放棄傳送權把令牌置“空”後,其他站點得到令牌才有機會傳送自己的信息。動態口令技術的別稱
一種動態口令“令牌”一種動態口令“令牌”
近年來,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一些公司、機構為了更好的保護使用者的賬號、密碼安全,推出了一種被稱為動態口令的技術。即每隔60秒鐘,自動依照特別的算法生成一組新的隨機密碼(又稱動態口令),而生成、表現這些密碼的載體工具,往往就也被稱為“令牌”,如手機令牌、硬體令牌等。其中,硬體令牌往往是一個鑰匙扣大小的輕巧器具,上有顯示屏可以顯示隨機密碼。這種技術如今已被廣泛運用於網路遊戲、網上銀行、大型企業內部網路管理等場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