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欽塔拉蘇木

代欽塔拉蘇木

在美麗富饒的內蒙古大草原大興安南麓的松遼平原過度地帶,有個神奇的地方——代欽塔拉王府。這裡是內蒙古科右中旗代欽塔拉蘇木所在地。距烏蘭浩特市100多公里、距通過市不足200公里、距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等地200多公里、111國道貫穿全境,距興安盟突泉縣、科右中旗所在地巴彥呼舒鎮不足20公里。據歷史記載,自清宗德元年(1636年)始至光緒十六年(1890年),曾是扎薩克和項圖什業圖親王的駐地巴彥呼舒。這裡有古哲里木盟十旗供奉的避福寺(蒙古語俗稱\"黑帝蘇莫\"意為佛寺)。到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第十四世扎薩克色旺諾爾布桑布在距巴彥呼舒東北四十華里處代欽塔拉修建王府,使該地成為圖什業圖王的行宮,成為圖什業圖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1947年解放後,建立了代欽塔拉努圖克(區)。代欽塔拉這塊風水寶地,自然資源豐富,依山傍水,風景優美。王府舊址、童子山、山泉、翰嘎利水庫、王府院內的八面石飲水井、賽馬場、五角楓等風景地都蘊藏著神奇的傳說,歷來吸引著國內外遊客參觀遊覽。

代欽塔拉,蒙古語的意思是英雄的草原。代欽塔拉蘇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水草豐美,有迷人的風景,有

代欽塔拉蘇木代欽塔拉蘇木
神奇古老的傳說,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片土地就有古人類活動的蹤跡。從元朝開始,一直是蒙古民族的遊牧地帶。

簡介

公元1636年(清宗德元年),清廷在蒙古地區實行盟旗制度,當時清政府的直轄旗科爾沁右翼中旗的圖什業圖王府設於代欽塔拉,至今已有三百六十七年的歷史。這裡也是名人孝莊文皇后的第二故鄉。代欽塔拉最聞名的就是五角楓了,成片的楓樹在秋天時候紅色的海水般蔓延,美麗極了。代欽塔拉蘇木位於科右中旗北部,土地面積150萬畝,耕地面積9萬畝,可利用草牧場面積100萬畝,轄16個嘎查,總人口11000人,牲畜總數10萬頭(只)。是一個農牧結合的蘇木,也是一個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發展潛力很大的蘇木。

代欽塔拉蘇木代欽塔拉蘇木

代欽塔拉意為“英雄的草原”。這是一片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土地,擁有比較豐富的人文景觀。科右中旗在清代時稱“圖什業圖親王旗”,掌管科爾沁十旗,其王府就在代欽塔拉,是仿照當時北京故宮建築模式而建的,耗資巨大,富麗堂皇,是一個縮小的故宮,可惜在“文革”期間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現存的僅是一處殘牆斷壁的遺址。位於蘇木所在地西北3公里處的遼代古墓群則表明了早在遼金時期這裡就有鮮卑、女真族的活動蹤跡,其考古價值由此可見一斑。環繞在蘇木所在地北側無頭山周圍,111國道旁側的3萬畝天然五角楓森林。以其獨特的魅力早已名揚內外。1999年澳大利亞駐華使館的文化參贊在觀賞這片神奇的楓樹後曾驚嘆:像這樣大面積樹種純而楓葉顏色多樣的景觀世界各地也不多見,並拍下了專題片帶回了澳大利亞。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楓林,以及豐富的水面資源和草原風光,為開發旅遊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全旗唯一的矽石儲量相當豐富,矽含量達到98%。已經探明的大理石、石英石儲量都很可觀,有待於開發。

代欽塔拉蘇木代欽塔拉蘇木

9萬畝耕地適合種植優質綠豆花生雜糧及經濟作物。發展特色農業和畜牧業是當地政府在經濟工作中的“重頭戲”。近年來,已經形成了年產優質雜糧雜豆800萬斤、年出欄育肥牛、育肥羊2000頭(只)的生產能力。

全蘇木在改善辦學條件,最佳化育人環境上共投入200多萬元資金。文化、衛生、科技等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本蘇木景色奇異,風光壯美,民風淳樸,資源豐富,交通便捷,通訊暢通,電力充足,是旅遊觀光,投資興業的首選寶地。

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廣袤深邃的科爾沁草原,奔騰不息的霍林河,孕育著豐富的地上資源和地下寶藏,藏匿滋潤了千里牧場,萬頃良田.全放草牧場面積113.3萬能公頃,大小湖泊78個,山泉67眼;野生植物資源種類繁多,麻黃甘草,防風,桔梗等藥材遍布全旗,年產藥材3000萬斤以上,年產山杏核400萬斤;地下礦產有銀、鉛、銅、鐵、鋅、高嶺土、稀土、珍珠岩黑耀岩、共崗、大理石矽石、葉臘石、煤等。這是科爾沁右翼中旗工業發展的巨大潛力。
東鄰吉林省洮南市、通榆縣,南、西接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扎魯特旗,西北連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哲里木盟霍林郭勒市,北靠突泉縣、科爾沁右翼前旗。面積15613平方公里。人口22.47萬,蒙古族18.45萬人,其他少數民族0.42萬人。轄3個鎮、15個蘇木。旗人民政府駐白音胡碩鎮。唐代為地。遼代為黃龍府北境。

代欽塔拉蘇木代欽塔拉蘇木
明代劃入科爾沁。清初為科爾沁六旗之一。19691979年隨哲里木盟劃歸吉林省。1980年興安盟恢復時,由哲里木盟劃入興安盟。地處大興安嶺南麓,屬於山前丘陵洪積台地,地域遼闊,土壤肥沃。霍林郭勒河流經大部蘇木。居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5.6℃,無霜期120天,年降水量388毫米。以牧為主,農牧林結合,多種經營,全面發展。1990年有牲畜51.3萬頭(只),其中羊19.3萬隻。牧業產值5692萬元。農業總產值19717.51萬元。境內有已開採的鋁礦、銅礦、石英礦等。野生中藥材100餘種。山杏核和蘆葦是特產。有國務院批准的面積為900平方公里的科爾沁草原濕地珍禽自然保護區。有釀酒和生產乳品、油脂、水泥的工業企業。1989年工業總產值3696萬元。通霍(通遼至霍林郭勒)鐵路縱貫南北。有遼金時代金界壕、吐列毛杖金城、巴拉哈達洞壁題記等名勝古蹟。
科爾沁右翼中旗轄6個鎮、9個蘇木:巴彥呼舒鎮、高力板鎮、吐列毛都鎮、巴仁哲里木鎮、好腰蘇木鎮、杜爾基鎮、巴彥茫哈蘇木、巴彥淖爾蘇木、新佳木蘇木西日嘎蘇木代欽塔拉蘇木額木庭高勒蘇木、巴扎拉嘎蘇木坤都冷蘇木哈日諾爾蘇木。境內有:扎木欽管理區、布敦化銅礦管理區孟恩套力蓋銀鉛礦管理區、布敦化牧場、吐列毛杜農場。

景點

代欽塔拉蘇木代欽塔拉蘇木
代欽塔拉蘇木代欽塔拉蘇木
代欽塔拉蘇木代欽塔拉蘇木
代欽塔拉蘇木 代欽塔拉蘇木
代欽塔拉蘇木
代欽塔拉蘇木代欽塔拉蘇木

相關詞條

成吉思汗廟 哈拉哈河石塘林達格吐自然風景區大小神山代欽塔拉蘇木七仙湖草原察爾森水庫 好森溝國家森林公園 三角山公主陵古城遺址翰嘎利水庫 鹿鳴湖 松葉湖 台來花草原烏蘭毛都草原 五里泉 五一會議舊址 杜鵑湖 圖牧吉鎮 楊樹溝地下瀑布群 興安蒙古包旅遊村蒙格罕山 翰嘎利湖

興安盟旅遊景點

興安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因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而得名。興安盟東北與黑龍江省相連,東南與吉林省毗鄰,南部、西部、北部分別與內蒙古的哲里木盟、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盟相連。西北部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126公里,興安盟在國內處於東北經濟區,在國際上處於東北經濟圈,地理位置優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