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乸潭

這一天,來好一家,飢腸轆轆,那兩個不懂事的孩子不停地哭,吵嚷著要吃飯,鬧到來好嫂心都煩了。 夕陽西下,暮色蒼茫,他們母子三人來到“青翠打潭”旁邊。 從此,黑坭村及良東、良西等地的村民就把“青翠打潭”叫做“仔乸潭”了。

恩平市良西鎮有個深10余米,寬50多米,呈長方形的水潭,由於歲月滄桑而聞名遐邇。該潭地處良西墟西郊的青翠、狗山、返水龜的3座山之間,它發源於天露山脈的大海河,與流經黑坭村的海仔溪在這裡匯合。它四周樹草密茂,潭水碧綠,魚類豐富,引來許多釣魚翠(鳥類)覓食,故稱“青翠打潭”。民國年間,發生一宗悲慘事件後,它更名“仔乸潭”。
自古道:“農民頭上兩把刀,租重債利高”。民國年間,良東鄉黑坭村貧農吳來好向鄰鄉一個大財主佃耕了—畝多田地,每年夏秋兩季水稻成熟收穫時,按照常年產量的半數向財主交租。從此,夫妻倆在這片田地上辛勤耕作,每天“面向黃土背朝天”,如果收成年景好,生活勉強過得去,若是遭到自然災害,則苦不堪言。民國二十五年(1936),在“青黃不接”時,吳來好夫婦又向財主借1擔(今120市斤)稻穀度荒,財主規定,夏收時“一擔(兩籮)還四籮”。這一年恰逢春旱,禾苗因生長不好而減產。交了租,留了種,已所剩無幾,距離秋收還有3個多月,一家4口,加上來好嫂又懷胎,以後的日子怎樣過呢?
一天,財主帶著家丁如狼似虎的上門來了。財主站在大門口,眼露凶光,用拐杖對著門敲了幾下,然後指向坐在角落裡的吳來好說:“來好早禾都割完了,你借的谷為何不還﹖”
吳來好曉得在這種環境下有理說不清,感到無可奈何,只把嚇得渾身發抖的兩個孩子緊緊抱住,默默無語。
財主見狀,把拐杖向屋內一指,家丁們立即沖了入去,把谷種、谷尾都搶走了,但是依然填不滿財主那4個籮筐。
見到來好嫂在推磨磨谷,財主的拐杖又一指,家丁們立刻走近磨邊,來好嫂見勢不妙,全身伏在竹磨上,家丁將她推開,把竹磨里的稻子、糙米、穀殼一起倒進籮筐里。她跪在地上,兩手抓住籮繩,流著眼淚,苦苦哀求,說:“老爺,積點德吧我們一家四口,如今就只有這么一點糧了。”
財主惡狠狠的說:“有糧不還?你死你賤”
家丁們把她推倒在地,一宗人嘻笑而去。
吳來好看在眼裡,恨在心上,牙齒咬得咯咯響,但不敢吱聲。最後,向妻子發泄道:“還不站起來做人,哭什麼鬼”一邊說一邊跨出門去了。
這一天,來好一家,飢腸轆轆,那兩個不懂事的孩子不停地哭,吵嚷著要吃飯,鬧到來好嫂心都煩了。傍晚時分,她心一沉,背上那個小的,拖著那個大的,沿著青翠山下那條彎彎曲曲的田間小路,向“青翠打潭”方向走去……
夕陽西下,暮色蒼茫,他們母子三人來到“青翠打潭”旁邊。這時,一位收工回家的村民聽到有女人的哭泣聲,一時又看不清是誰﹖只說:“大嬸,天快黑了,該回家煮飯啦”
面向潭水,來好嫂正在躊躇間,忽然聽到有人呼喚,還沒有來得及回應,她乘著那個大的孩子下水捉魚時,就抱起那個小的一起跳進潭裡。
吳來好天黑回到家裡,只見屋裡一片空靜。他走到村上,聽到村民在議論,感到不對勁。到處尋找妻兒不見,最後他點起松明火把來到水潭邊,只見3位親人已命喪潭水。他跪在地上嚎啕痛哭,直至口吐鮮血,昏迷倒地,被跟蹤而來的村民抬回家,不久也離開了人世。
從此,黑坭村及良東、良西等地的村民就把“青翠打潭”叫做“仔乸潭”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