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甲目

介甲目

鰓足綱的1目,體軀包裹在兩片介殼中,殼外有同心環紋,外形很象蚌殼(見圖)。蛻皮時,介殼並不蛻掉。殼頂接近前緣。殼頂的內面有一韌帶與體軀相連。體前部上方有1束閉殼肌,控制介殼的開閉。頭部有1對無柄的複眼。包括現生的蚌殼蟲和化石的葉肢介等無脊椎動物。世界上現存的約有180餘種,中國約有40種。介甲類第1觸角細小,單枝,不分節。第2觸角發達,雙枝,用於游泳。口器大部分被上唇所覆蓋。大顎無觸鬚,磨麵具細齒,第1小顎呈三角形的小片。第2小顎更小而簡單。軀幹部具10~42個體節和10~32對軀幹肢,呈窄長葉片狀,扁平而透明。尾節側扁,前端上方有時具1對尾須,後端上方具1對銳刺,下方具1對堅強的尾爪。雄性第1對或前2游泳足變形為強壯的螯,為交配時的執握器。雌性部分胸肢延長的扇葉形成攜卵器。

基本信息

介甲目

正文

介甲目介甲目
生活在間歇性或長期性的水域中。一般要求鹼性水,對pH值的適應範圍在6.6~9.5之間。如水中溶鹽量或溶鹼量在數星期內穩定在0.05~10%的範圍內,種群的生長就能維持得很好。每年僅產卵1代,卵粒直徑約0.1~0.4毫米,卵孵化成無節幼蟲或後期無節幼蟲,經數次蛻皮即為成體。它們的增長率與溫度有密切關係,其生活史大約在 3周或更長一些時間內即可完成,少數種類的發育各階段已在胚胎時度過。介甲類的冬卵殼厚,能抵抗低溫和乾燥,越冬後,到次年春季或初夏,當氣溫回升而池中有水時,即可繼續發育孵化。在魚苗或幼魚池中大量繁殖時,有害魚苗的生長。
介甲類起源於下古生代,普遍見於石炭紀的淡水沉積層中。

配圖

介甲目介甲目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