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母

介母

jiè mǔ介 母衣﹑烏﹑迂的別稱。其用途有兩種:一是作為獨立元音,拼在聲母之後,作為輔音;二是拼在某些韻母之前,表示齊齒﹑合口﹑撮口三呼之音。因其兼作聲母,故名介母。後因其實際套用時多與其他韻母相拼為結合韻母,於是歸入韻母,介母之名遂廢不用。

介音

介母jiè mǔ

1.大型貝類。

2.漢語注音符號衣﹑烏﹑迂的別稱。其用途有兩種:作為獨立元音,拼在聲符之後;作為輔音,拼在某些韻符之前,表示齊齒﹑合口﹑撮口三呼之音。因其兼作聲符,故名介母。後因其實際套用與他韻相拼為結合韻母,應歸入韻符,介母之名遂廢不用。聲介合母 就是在漢語拼音中把聲母同介音 i u v 讀成一個整體的現象。聲介合母再同其他的韻母連讀,叫作聲介合母拼音法。例如:zhu是聲介合母,再同 ang 拼在一起,就是 zhuang “莊”。

我國的國語里共有四十個聲介合母:

bi pi mi di ti ni li ji qi xi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bu pu mu fu du tu nu lu gu ku hu zhu chu shu ru zu cu su

nv lv jv qv xv

介子推之母

介子推和介母的石雕像介子推和介母的石雕像

據《左傳·僖公廿四年》和《史記·晉世家》等古籍記載,晉文公

重耳在魏國被圍,糧盡草絕,隨他出亡的忠臣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他充飢,使他免於餓死。後來,重耳回國當了國君,大賞群臣,卻忘了介之推。介之推灰心之餘,背著老母進綿山隱居了。晉文公得知此事後,非常內疚,便派人上山尋找,無奈山大林森茂密沒能找著。重耳以為燒山可以把介之推逼出來,便下旨放火燒林,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仍不見介之推母子下山,最後發現他們兩人抱著一棵古柳燒死了。重耳傷心之至,傳旨把綿山封給介之推,改稱“介山”;還規定每年到了介之推被燒死前三天,舉國禁菸火寒食冷飲,“以志吾過,且旌善人”。從此,寒食節成為了中國古人祭祀先人的日子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