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州

南朝陳太建五年(573)陳入據淮北,仁州轄蘄城郡和潁川郡(治今安徽鳳台縣). 隋開皇三年廢郡,仁州領蘄、龍亢、谷陽、臨淮4個縣。 大業二年,撤銷仁州入彭城郡,谷陽、臨淮2個縣改屬徐州,撤銷臨淮縣,併入谷陽縣。

南朝梁置。
南朝梁普通五~七年(524~526)置仁州,治赤坎城,即今安徽固鎮縣新馬橋鎮仁和集。
北齊,仁州領谷陽郡(今安徽固鎮縣城南一公里谷陽城遺址)和蘄城郡(治今安徽宿州市墉橋區蘄縣鎮).
南朝陳太建五年(573)陳入據淮北,仁州轄蘄城郡和潁川郡(治今安徽鳳台縣).
北周仁州領谷陽、蘄城、龍亢3個郡。
隋開皇三年廢郡,仁州領蘄、龍亢、谷陽、臨淮4個縣。大業二年,撤銷仁州入彭城郡,谷陽、臨淮2個縣改屬徐州,撤銷臨淮縣,併入谷陽縣。 
唐武德四年(421),平王世充,復置仁州,領夏丘、谷陽2個縣,治夏丘(安徽泗縣城關鎮東);又析夏丘置虹及龍亢2個縣,計領4個縣。六年,撤銷夏丘縣。貞觀八年,廢仁州及龍亢縣,虹縣改屬泗州;谷陽縣改屬北譙州(初名譙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