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孝徐皇后

仁孝徐皇后

仁孝徐皇后(公元1362—1407),濠州人,明開國功臣徐達嫡長女,閨名徐妙雲。明洪武九年嫁給燕王朱棣被冊封為燕王妃,建文四年被立為皇后,與朱棣育有三子四女。永樂五年七月崩於南京,壽46。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仁宗上尊仁孝皇后諡號曰:“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祔太廟。

生平

燕王妃時期

明太祖朱元璋曾親至徐家,為兒子朱棣聘為妃。父親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母謝氏(謝再興次女)。
徐皇后生於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閨名徐妙雲,比成祖小2歲,明洪武九年正月二十七日,15歲的徐氏嫁給17歲的燕王朱棣為燕王妃。徐氏仁孝溫和,馬皇后不只一次當眾稱讚這位兒媳婦。
洪武十三年三月,燕王妃隨成祖就藩北平。
後來,建文帝削藩,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宣布起兵靖難,在朱棣前往大寧“借”兵之際,面對李景隆五十萬大軍兵臨城下,燕王妃本人親自登城督戰,與世子朱高熾成功保衛了北平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歷時整整三年的靖難之役終於結束,明王朝的京城南京被燕王軍攻陷,燕王妃再次踏進皇宮的時候,已經是這裡的女主人了。

位居中宮

建文四年七月成祖登基為帝,十一月封王妃徐氏為皇后。
做為妻子,在朱棣竭力為自己“正名”的時候,徐皇后也傾盡全力相助丈夫。 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一部《夢感佛說第一希有大功德經》頒行天下。她還編寫了《內訓》二十篇,《勸善書》一部,都頒行天下,這些文字旨在推行針對女性的教育,並倡導修德勸善,為自己更為丈夫贏取民心。 除此之外,徐皇后還曾經向朱棣要求召見大臣們的妻子,並對她們說:“女人侍奉丈夫,並不僅僅是關心他們的衣食起居而已,應該對他們的前途事業也有所助益。朋友的勸告,不易被男人採納,同樣的話妻子來說,就容易入耳得多了。我與皇上朝夕相處,從不以私慾開口,所說的一切都以生民為念。希望你們也能以此自勉。”
可惜,徐皇后年壽不永,她只做了四年皇后,就在永樂五年(公元1407)的七月離開了人世。臨終前,她最後一次勸諫朱棣,讓他愛惜百姓,廣求賢才,恩禮宗室,不要驕慣自己的娘家。她還叮囑太子朱高熾說:“我一直惦記著當年在‘靖難之役’初起時,為守住北平城而應命作戰的將士妻子,感念她們的功勞和付出的傷亡。想要趁著皇帝日後北巡的機會,親自向她們以及她們的家人贈予嘉獎撫恤。只可惜我再也無法完成這個宿願,這是我此生唯一的恨事。”

駕崩

徐皇后去世時年僅四十六歲,朱棣對結髮妻子的去世非常悲慟,他為徐皇后上諡號曰仁孝,並從此不再立後。
永樂七年(1409年),朱棣北巡,回到了盛滿往事的北平,並著手遷都事宜。於是命禮部尚書趙羾和江西術士廖鈞卿等前往北京一帶卜選陵址,隨即選得吉地於昌平縣天壽山,得到朱棣的認可後,即降旨圈地80里,作為陵區禁地,並指示建成後將仁孝皇后安葬於此。同年,動工建設。
四年後永樂十一年(1413年)二月長陵地下玄宮落成,朱棣將仁孝皇后的梓宮從南京遷至北京葬於長陵。自永樂五年皇后去世時至永樂十一年下葬,這期間徐氏的棺槨一直被置於南京皇宮內未葬[3],徐皇后也是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
十五年後,即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七月十八日,壯心未己的朱棣病逝於徵漠北的途中,享年六十五歲。同年十二月,朱棣與徐皇后合葬長陵。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仁宗上尊仁孝皇后諡號曰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祔太廟。

子女

徐皇后為朱棣生有他半數以上的子嗣,其前三子俱為徐後所生,分別為太子朱高熾(明仁宗)、漢王朱高煦及趙王朱高燧。除長子高熾性情溫和好學之外,漢王高煦、趙王高燧則都生性驕橫,她主張立高熾為太子,曾屢次向朱棣進言,指出高煦高燧性格不好,不但不能重用,還得為他們選擇敢於監督勸誡的僚屬。

仁宗朱高熾
漢王朱高煦
趙簡王朱高燧

永安公主,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下嫁廣平侯袁容,永樂十五年(1417年)薨,子袁貝。
永平公主,下嫁富陽侯李讓,正統九年(1444年)薨,子李茂芳
安成公主,建文四年(1402年)十二月下嫁宋琥西寧侯宋晟子),正統八年(1443年)薨。
鹹寧公主,永樂元年(1403年)二下嫁宋瑛(西寧侯宋晟子),正統五年(1440年)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