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坊院

位於海淀區東南部。東鄰鐵路醫院,西連西三環中路,北始空軍機關大院,南靠蓮花池東路。為遼金京都戶籍管理編定的“坊”,十數個“坊”是在一個地區而得名。

坊又稱里,是民眾生活的區域。遼代燕京城中有二十六坊,金中都在遼南京城址擴建,坊數有所增加,全城六十二坊。坊名多為三字,少量則四字,組詞典雅,賦予一定意義。但遼金城外坊名缺乏資料記載。什坊院在金中都城西牆外,古時屬玉河鄉池水村。遼金戶籍管理每五十戶編為一坊,而此地居民散落,職業紛雜,十數個坊(院)分布在一個長方形地區而得名。另一說十坊院為寺廟之名。據文獻記載,民國二十一年(1932)稱為“什坊院”,1953年稱“什坊院”和“什方院村”。1980年稱“什坊院”。

什坊院國小原為彌陀寺,建於天啟五年(1625),房屋六間,內有泥像三尊,鐵磬一口,木香爐、燭扦三伯。抗日戰爭時期,平西軍分區在什坊院以行醫為掩護,設有地下交通站。什坊院有藥王茶棚,建於清嘉慶年間,民國十四年(1925)重修,房屋十一間,廟內法物有紙像和石碑一座。七聖神祠建於清鹹豐年間。神殿三間,西屋二間,廟內法物有泥塑神像七尊,鐵鐘一個,槐樹一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