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生物節律

人體生物節律

人體生物節律,是一種描述人類的體力、情感及智力的假想周期的理論。該理論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現人自出生之日起,體力、情緒、智力狀態就隨時間推移呈周期性波動變化。這種變化可以用正弦函式(一種波峰、波谷交替出現的波浪形周期性函式)來描述。人體生物節律是指體力節律、情緒節律和智力節律。由於它具有準確的時間性,因此,也稱之為人體生物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人會覺得自己的體力、情緒或智力有時很好,有時很環,人從他誕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終結,其自身的體力、情緒和智力都存在著由強至弱、由弱至強的周期性起伏變化。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生物節律,或生物節奏、生命節律等。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生物體記憶體在著生物鐘,它自動地調節和控制著人體的行為和活動。

基本信息

概述

人體生物節律一詞,代表人體內的生理——生物循環。人體生物節律,是指人的體力、情緒和智力的周期循環。科學家對人體研究結果表明,人的體力循環周期為23天,情緒循環周期為28天,智力循環周期為33天。這三個近似月周期的循環,統稱為生物節律,在每一周期內有高潮期、低潮期、臨界日和臨界期。
人體生物節律理論認為,這些循環從人出生的那時刻開始,就分別按各自的周期循環變化,首先進入高潮期,然後經過臨界日變換為低潮期,按正弦曲線的規律持續不斷地變化,一直到生命結束為止。當這些循環處於高潮期,人們的行為處於最佳狀態,體力旺盛,情緒高昂、智力開闊;當循環處於低潮期,體力衰減,耐力下降,情緒低落、心神不寧,反應遲鈍,智力抑制,工作效率低。特別是臨界期,體內生理變化劇烈,各器官協調機能下降,容易發生錯誤行為。
人體生物節律人體生物節律

二十世紀初,德國醫生弗利斯和奧地利心理學家瓦斯波達通過長期觀察發現,人體生物節律中體力周期是23天、情緒周期是28天。此後奧地利的泰爾其爾教授在研究了許多大、中學生的考試成績後發現智力周期是33天。在1937年國際上召開了首屆生物節律會議。到了1960年在美國召開了專門討論生物節律的國際會議,生物節律為一門新的學科正式問世。1981年國不少地方和部門也開展了生物節律的套用研究工作。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人會覺得自己的體力、情緒或智力一時很好,一時又很環,人從他誕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終結,其自身的體力、情緒和智力都存在著由強至弱、由弱至強的周期性起伏變化。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生物節律,或生物節奏、生命節律等。

主要理論

(圖)人體生物節律人體生物節律

人體生物節律理論,稱人體的體力、情緒、智力分別按照23天、28天、33天周而復始地從弱到強,又從強到弱。這種理論在國內已廣泛運用於安全生產、體育競賽、醫療保健、優生優育、學習考試等領域,據說獲得“顯著效果”。很多人也從網上下載“人體生物周期速查”的軟體,或者直接在網頁上計算自己的周期,以之安排工作、學習、戀愛等生活各方面。
人體生物節律理論認為,這些循環從人出生的那時刻開始,就分別按各自的周期循環變化,首先進入高潮期,然後經過臨界日變換為低潮期,按正弦曲線的規律持續不斷地變化,一直到生命結束為止。當這些循環處於高潮期,人們的行為處於最佳狀態,體力旺盛,情緒高昂、智力開闊;當循環處於低潮期,體力衰減,耐力下降,情緒低落、心神不寧,反應遲鈍,智力抑制,工作效率低。特別是臨界期,體內生理變化劇烈,各器官協調機能下降,容易發生錯誤行為。
人體生物節律規定,出生時每個人的生物周期都從零開始,一直到生命結束,生物周期不斷循環往復。因此只要知道你的生日,就能計算出任何一天處於周期的什麼位置。當你活到58年零66天的時候,你的體力、情緒、智力周期重新歸零,意味著“重生”。國內有人於是牽強地聯想到“六十花甲”這個特殊的歲數上去。
然而人體生物節律缺乏科學依據,在國外被指偽科學,一些人覺得自己的狀態很符合“生物節律”純屬心理作用。國內專家表示由於外部影響因素太多,一個人短期內的狀態不能簡單地套用固定的天數計算。

生物周期

1、生物鐘是生物體隨時間(晝夜、四季等)作周期性變化的生理現象,它們由環境作用於生物種族,在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受中樞神經制約。人的這三種生物鐘是互相影響密切關聯的。生物鐘的每個周期,首先由周期日開始,進入高潮期,高潮期結束,進入臨界日,經過臨界日,進入低潮期,低潮期結束,再由周期日開始,進行往復式的循環。

2、周期日是每個周期的開始日,為期一天。周期日時,人體正處在轉換之中,新思想、新行動易在此時產生。雖思維活躍,但辨別力差,身心起伏不定,盲目易動。

3、高潮期是能量釋放階段。臨界日是高潮期與低潮期相互過渡的交替日子。臨界日時,人體由高潮期向低潮期轉換,此時身體各部機能處於調節之中。當人體節律處在臨界日時,人體能量釋放和積累過程相互干擾,導致不穩定,此時節律似乎處於一種暫時性失調和不穩定狀態,它們活動的方向出現了暫時性失常,變得紊亂而不規則。在臨界日,人的機體自我感覺特別不好,機體協調能力降低,健康水平、思維記憶都受到一定影響,效率低,情緒波動大。

4、當兩個周期的臨界日或三個周期的臨界日重疊在同一天或非常接近時,比單臨界日對人體的危害性更大。行車事故、傷亡事故、決策失誤、言行不當、競賽失利等將會明顯增多。所以,安排好臨界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是必要的。臨界日前後一兩天的低態反應,即是臨界日的外延。低潮期是能量蓄積補充階段。

影響因素

人體生物節律人體生物節律測試

按照生物節律理論,每個人都存在體力、情緒和智力的周期性變化,但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個體差異,各人對生物節律的感受程度會有所不同,有的人可能毫無感覺。國外研究認為大多數人屬於“節律型”,而少數人屬於“非節律型”。另外由於外界因素,也會干擾生物節律。例如某人處在情緒高潮期,突遭一精神打擊,他的情緒就會一落千丈。但是此時的情緒如處在低潮期,情緒還要更糟。
人體生物節律是人體自身的一種生命規律,存在於每一個人。但由於人的身體素質、年齡大小、文化知識、修養及接受的教育不同,以及一些內外因素的影響,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也有差別,有的人表現明顯,有的人可能不明顯。
一般來說,知識面廣、修養高的人,可自覺不自覺地進行心理調整,所以其情緒節律的影響就顯得輕。環境、條件、所接觸的人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和刺激也很重要。它們往往是行為的助燃劑。如果在臨界日遇到外部因素的刺激,內因外因加起來,就很容易出事。外界刺激可加劇一個情緒處於臨界點或低潮的人的情緒不穩,使暴躁的人更暴躁。反之,如果處於良好環境中,或者有良好的思想誘導,情緒處於臨界日很可能會引發非凡舉動,成就英雄。
即使算出自己的節律也不應完全依賴,該做什麼還是做什麼,只是要稍加留心。人是在不停的活動之中,或多或少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而使節律的變化規律,在自己的運行軌道上減弱或加強。至於周期的作用和影響,會隨著人的生理心理狀況以及其他意外事件的干擾出現明顯差別,而且在諸多因素中,壓力和疲勞程度、是否疾病、抵抗力、注意、飲食作息以及自我調整能力等的作用最大。

測算方法

人體生物鐘具有準確的時間性,用數學公式能準確地計算出所有人在任何一天的利害日情況。測算結果能使你知道哪天是周期日,哪些天是高潮期,哪天是臨界日,哪些天是低潮期。便於你根據自己利害日的情況,合理地安排學習、工作和生活。
公式
(測定年-出生年)×365+閏年數-(1月1日至生日天數)+(1月1日至測定天數)。所得天數即是經歷總天數,再分別除以23天、38天、33天,所得餘數分別為體力、情緒、智力三個節律情況。
說明
測算人體生物鐘必須用公曆生日,只知道農曆生日者請查萬年曆,查出公曆生日。

舉例:某人生於1964年7月23日,測1993年12月3日三個節律情況。

這個人1964年出生至1993年,經歷了1964、1968、1972、1976、1984、1988、1992共8個閏年,因此閏年數為8。

代入公式:
[1993-1964]×365+8-[31天(1月)+29天(2月)+31天(3月)+30天(4月)+31天(5月)+30天(6月)+23天]+[31天(1月)+28天(2月)+31天(3月)+30天(4月)+31天(5月)+30天(6月)+31天(7月)+31天(8月)+30天(9月)+31天(10月)+30天(11月)+3天]=29×365+8-205天+337天=10725天
10725天÷23天=466……7天
10725÷28天=383……1天
19725÷33天=325……0
人體生物鐘三個節律處在周期日、高潮期、臨界日、低潮期的判定標準,如下表:

周期日 高潮日 臨界日 低潮日
體力節律 餘數等於0 餘數小於12 餘數等於12 餘數大於12
情緒節律 餘數等於0 餘數小於14 餘數等於14 餘數大於14
智力節律 餘數等於0 餘數小於17 餘數等於17 餘數大於17

根據體力餘數7,情緒餘數1,智力餘數0,對照本表,此人1993年12月3日這天:
體力處在高潮期第7天。
情緒處在高潮期第1天。
智力剛好是周期日。
根據體力周期為23天,情緒周期為28天,智力周期為33天,按日曆測算,即可制出此人若干年的人體利害日表。

反對觀點

人體生物節律人體生物節律

人體生物節律理論誕生100多年,至今缺乏科學依據,反而有數個科學實驗的結果與之不符合。例如該理論認為,在周期中間由強轉弱或由弱轉強的“臨界日”里,人會表現得很差,容易發生心臟病等意外。現實中也有不符合“人體生物節律”的例子:1977年10月18日,美國著名棒球運動員雷吉·傑克遜達到職業生涯的巔峰,在一場比賽中連續轟出三支全壘打,然而根據他的生日推算,當日他的三大周期同處低位。

美國女演員蘇珊·聖·詹姆斯是“人體生物節律”的忠實信徒,每天按照自己的周期表來記錄狀態:到了體力高峰的日子,她感覺渾身是勁;到了智力低谷的日子,她感到腦子不好使。加拿大魔術師、著名懷疑論者詹姆斯·蘭迪做了一個實驗,讓“人體生物節律”專家製作了他和秘書的周期表,然後把蘭迪的周期表給了一名女聽眾,謊稱是她的周期表,讓她每日記錄自己的狀態,持續了兩個月。結果女聽眾感覺周期表“正確率至少在90%以上”。蘭迪跟她承認“搞錯”了,再給她一份“對”的周期表進行記錄,結果正確率比第一次還高——那個周期表其實是蘭迪秘書的。

這個實驗表明,“人體生物節律”推算結果與個人感覺很“符合”其實是心理學上的自我實現預言或者主觀確認,而很多偽科學的信徒都會主觀地讓數據“適應”其理論。

區別

只要知道生日,就能測出他的生物節律,這是否和前一陣社會上流行的計算機算命"異曲同工"?其實,這完全是兩回事。生物節律是科學工作者經過長期觀察和研究發現的一種人體內在規律,這種規律從人一生下來就開始作用。要了解某日的生物節律情況,就必須從生日開始測算。因此,有人也將生物節律稱作生日節律。當然,同一天生的人他們的生物物節律曲線完全一樣,但並不表示他們會做同樣事情,會有同樣結果,是一樣的"命"。但是他們每個人的節律變化規律是一樣的。生物節律不能預測一個人吉凶禍福,只是提示人們在某段日子裡可能出現的體力、情緒和智力相對強弱的傾向而已。

用電子計算機算命僅是一種"現代遊戲"。命運不能預卜。算命程式是人為編制的,它把命運歸咎於各人生日,這顯然缺乏科學依據。算命報告上大多也是模稜兩可或自相矛盾的語言,使人看上去總有幾條對的上號,產生不可不信的心理。

調整

人體生物節律是人體自身的一種生命規律,存在於每一個人。但由於人的身體素質、年齡大小、文化知識、修養及接受的教育不同,以及一些內外因素的影響,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也有差別,有的人表現明顯,有的人可能不明顯。

一般來說,知識面廣、修養高的人,可自覺不自覺地進行心理調整,所以其情緒節律的影響就顯得輕。環境、條件、所接觸的人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和刺激也很重要。它們往往是行為的助燃劑。如果在臨界日遇到外部因素的刺激,內因外因加起來,就很容易出事。外界刺激可加劇一個情緒處於臨界點或低潮的人的情緒不穩,使暴躁的人更暴躁。反之,如果處於良好環境中,或者有良好的思想誘導,情緒處於臨界日很可能會引發非凡舉動,成就英雄。

即使算出自己的節律也不應完全依賴,該做什麼還是做什麼,只是要稍加留心。人是在不停的活動之中,或多或少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而使節律的變化規律,在自己的運行軌道上減弱或加強。

至於周期的作用和影響,會隨著人的生理心理狀況以及其他意外事件的干擾出現明顯差別,而且在諸多因素中,壓力和疲勞程度、是否疾病、抵抗力、注意、飲食作息以及自我調整能力等的作用最大。

人的總體表現總是多種影響因素的效用迭加,人體生物鐘不過是這些因素中的一種,我們關注它只是為了更好地引導我們的生活,人要了解自身,必須藉助各種參照系,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學習或實踐,時時反視自身。這也是一種智慧生存之道。

生產

生物節律影響人的行為,尤其影響著人們在生產中的安全。人在節律臨界期的日子體力容易下降,情緒波動和精神恍惚,人的行為波動大,尤其臨界點重疊越多,危險性越大,如果這時工人正在生產崗位上操作,則較容易出現操作失誤,甚至導致工傷事故的發生。從許多學者對對事故的調查統計資料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另外,從套用生物節律理論指導安全生產、指導安全管理所取得的效果,都說明生物節律分析事故原因、預防事故發生的有力措施。

利用

1946年,瑞典商人喬治.湯姆聽說他的一位朋友漢斯.弗若恩在一次火車相撞事故發生後,計算了出事的兩列火車上的司機和司爐的生物節律,出乎意外地發現其中三人生物節律處在“臨界期”,另一人生物節律則處於“低潮期”。一年以後,另一起幾乎類似的事發生了。喬治這次計算了事故中的司機和司爐的生物節律。他十分驚訝地發現:一個司機的兩個生物節律周期正處於“低潮期”,另一個司機和一名司爐則處於“臨界期”,第四位司爐的三個生物周期全部處於“低潮期”。喬治想起了斯的計算結果,看來兩次事故中責任人的生物節律結果與事故發生的關係並非巧合。於是,喬治開始棄商從學,開始了生物節奏方面的深入的研究。後來,他的研究頗有成就,還出版了一部研究性著作——《這是你的日子嗎?》

如何合理套用生物節律
怎樣才能充分利用“生物節律”呢?如何利用"你的日子"呢?其實,人的心理狀態是十分重要的。就拿來體力、情緒和智力的變化來說吧,處於高潮期的時候,就應充分利用自己良好的“竟技”狀態,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多作貢獻。這時如果盲目樂觀,也會給工作和學習帶來影響。例如有的汽車司機就是因為麻痹大意,而在高潮期發生車禍的。

同樣,體力、情緒和智力處於低潮期和臨界期的人,不必過分緊張。因為緊張的心理狀態,會影響人的體力和大腦的機能,使工作和學習效率進一步下降。在這一時期,適當注意休息、鍛鍊和營養,注意用腦的衛生,如變換大腦活動的方式,輪流學習不同的內容,使大腦的各個區域交替活動、勞逸結合,就可以使大腦仍然有條不紊地工作,有利於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事在人為”。掌握人體生物節奏的規律,是為了揚長避短,使人們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學習。憂心忡忡是不必要的,盲目樂觀也是十分有害的。大家應了解“自己的日子”並做到:

工作學習的套用
從事危險作業人員在生物節律低潮期時應引起注意;雙重臨界日更應高度注意;三重臨界日應儘可能避免從事相關危險作業;以防止事故發生。

從事腦力工作或學習的人員,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在體力高潮期儘可能多的參加鍛鍊活動,而在智力和情緒高潮期應抓緊從事用腦活動、這樣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或學習效率會非常高。

體育訓練的套用

從事體育訓練也應根據運動員的體力、情緒、智力節律情況,合理安排訓練項目,在高潮期應多參加訓練,而在臨界日及低潮期應注意進行調整,能避免運動傷害事故並能收到良好好的訓練效果;人們選擇體力高潮期進行體育鍛練可達到好的鍛練效果。

婚姻家庭的套用

如果夫婦要生育計畫時,應查看參考夫妻雙方的生物節律指標,儘可能選擇雙方四條以上生物節律高潮期的時間段內受孕,對於將來出生的小寶寶的聰明健康有很大好處;對孩子的教育,父母也應參考孩子的情緒和智力節律的高潮期對孩子進行合理的教育。

大家應該參考各自的生物節律指標,應避免在情緒臨界日發生爭吵;破壞家庭和睦。

醫學的套用
如有病人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應儘可能避免在體力、情緒臨界日進行,危重病人在體力及情緒臨界日應多加關照和護理,防止意外發生;老人、兒童、體弱者在體力低潮期或臨界日應注意天氣變化,預防疾病感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