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屍體的奇異生活

人類屍體的奇異生活

《人類屍體的奇異生活》,作者瑪麗·羅琦,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於2013年出版。本書將向你講述人類死後繼續在歷史上留下的點點滴滴,他們生前的所作所為都已湮沒淡忘,但他們死後的貢獻通過書籍訴說著他們的不朽。儘管有時顯得那么怪異,令人驚奇,但總會激發你強烈的興趣。從醫學解剖的無序到有序、從粗放到嚴謹、從暴露隱私到尊重隱私,系統介紹了人類醫學所走過的這段歷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書名:人類屍體的奇異生活
作者: [美]瑪麗·羅琦
出版社: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原作名: Stiff: The Curious Lives of Human Cadavers
譯者: 王祖哲
出版年: 2013-7.
頁數: 272
定價: 35.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 第六日譯叢
ISBN: 9787535776402

內容簡介

對於一本寫屍體的書而言,“嬉笑而滑稽”似乎不可能,但瑪麗·羅琦做到了。
本書將向你講述人類死後繼續在歷史上留下的點點滴滴,他們生前的所作所為都已湮沒淡忘,但他們死後的貢獻通過書籍訴說著他們的不朽。儘管有時顯得那么怪異,令人驚奇,但總會激發你強烈的興趣。從醫學解剖的無序到有序、從粗放到嚴謹、從暴露隱私到尊重隱私,系統介紹了人類醫學所走過的這段歷程。科學幽默作家羅琦女士用並不懸疑、造作,但卻出奇冷靜、科學、嚴謹的話語,講述了一個個屍體背後的,不為人知的秘密。

作者簡介

瑪麗·羅琦 Mary Roach
1959年出生於美國新罕布夏州漢諾瓦市,衛斯理大學心理學專業畢業,現為自由作家,《美國國家地理》、《新科學家》、《連線》的專欄撰稿人,《美國科學與自然寫作年度選2011年卷》主編,2012年獲得哈佛世俗協會頒發的拉什迪獎。迄今已有五本科普暢銷書問世,風格幽默搞怪,可稱為當代最令人捧腹的科學作家。
已出版作品
《人類屍體的奇異生活》Stiff: The Curious Lives of Human Cadavers
《見鬼,科學推倒來世》Spook: Science Tackles the Afterlife
《科學碰撞“性”》Bonk: The Curious Coupling of Science and Sex
《打包去火星》Packing for Mars: The Curious Science of Life in the Void
《消化道歷險記》Gulp: Adventures on the Alimentary Canal

譯者簡介

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從事藝術哲學、美學、文學理論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已經有了《別逗了,費曼先生!》、《居里一家》、《地球簡史》、《神聖幾何》、《夏娃的種子》、《另類美國史》、《愛因斯坦的小提琴》等二十餘種譯著出版。

圖書目錄

Chapter 1 人頭可怕,浪費不得——在死人頭上練習手術
Chapter 2 解剖之罪——盜屍與其他骯髒的故事
Chapter 3 死後生活——人體腐爛與防腐
Chapter 4 死人開車——人體車禍測試與衝擊忍受力研究
Chapter 5 黑匣子之外——乘客遺體講述墜機故事
Chapter 6 死屍參軍——與子彈和炸彈有關的棘手倫理問題
Chapter 7 神聖的屍體——十字架實驗
Chapter 8 怎么知道你死沒死——心臟跳動的屍體、活埋以及科學研究靈魂
Chapter 9 掉腦袋的事兒——斬首復活與人頭移植
Chapter 10 把我吃了——人肉入藥與人肉餃子
Chapter 11 燒成灰、漚成肥——以及辦理後事的其他方法
Chapter 12 作者的遺體——她捐不捐

相關獎項

美國國內公用無線電台 “科學星期五”“2003年最佳書籍”
《洛杉磯紀事報》“2003年最佳書籍”
《娛樂周刊》“2003年最佳書籍”
《拉斯維加斯信使報》“2003年最佳書籍”
《西雅圖時報》“2003年最佳書籍”
《聖荷西信使報》2003年50本最佳書籍
亞馬遜網站2003年編輯推薦書籍
巴諾書店 “發現新的大作家項目”入選
博多書店文學選集入選
2003年博多書店原聲文學獎

媒體評價

“權威作家羅琦,無盡的好奇,捧腹的詼諧。她的研究一絲不苟,筆法迷人。”
——亞當·伍格,《西雅圖時報》
“這本離奇而有趣的讀物,為生與死,為醫務人員,提供獨到的看法。掩卷之際,你會賞識人類屍體的奇妙。”
——塔拉·帕克-波普,《華爾街日報》
“對於一本寫屍體的書而言,‘嬉鬧而滑稽’似乎不可能。然而,羅琦能做幾乎不可能之事;她寫的這本書,充滿敬意,又幫助讀者增長見聞,同時率性而發,富有機趣。”
——《出版家周刊》,星級評論
“你不會忽視這本書。每個細節都引人入勝。羅琦娓娓道來,讀者不能釋卷。”
——亨利·基瑟,《芝加哥太陽報》
“筆調活潑,出人預料。”
——馬克·羅左,《紐約人》
“作者機智的措辭,為對人類屍體的研究,為屍體在研究中的作用,灌注了新的活力。為社會貢獻某種好東西,到死也是不晚的。”
——克里西·波斯科,《每日新聞》
“瑪麗·羅琦是一個瀕危物種:一位具有幽默感的科學作家。她竟然能使可怕之事聽起來有趣,卻又不觸犯死神的尊嚴。”
——布萊恩·理察·博伊蘭,《丹佛郵報》
“賞心悅目……這是一本奇妙的讀物。”
——蒂姆·瑞德蒙德,《舊金山海灣衛報》
“羅琦的筆法輕鬆,把病理學史的那些怪異的插曲寫得出神入化。死亡或許會笑到最後,但羅琦能在恐怖之中嬉戲。”
——吉爾伯特·泰勒,《書單》
“對無生命之軀體,羅琦採取麥可·摩爾的方法,以別具人情的方式接近屍體處理業。她把幽默的趣聞和歷史上的掌故聯繫起來。”
——托尼·麥克米納敏,《格言》
“羅琦的筆法,宛如與你促膝長談,面對絞刑架也笑得出來,把書寫得生氣盎然。”
——亞歷克斯·阿布拉莫維奇,《人民》
“羅琦似乎故意幫助我們(和她自己)更好地理解死亡的意義,或者說,起碼是要使一個人自己的死有意義。”
——斯蒂夫·菲特,《芝加哥論壇報》
“羅琦的筆觸,亦莊亦諧,遊刃有餘,卻不煽情。她講述屍體的那些超人之舉,筆法清晰而潑辣,她使我們相信,人不免一死,但死也有趣。”
——艾麗卡·博內特,《陌生人》
“探索的決心,關注的眼睛,以及討人喜歡的幽默感,作者瑪麗·羅琦寫了一本與屍體的歷史和屍體在目前的用處的書。”
——黛博拉·拉芙,《理查蒙德時報快訊》
“《人類屍體的奇異生活》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只要你翻開它,你就欲罷不能。”
——威廉·溫克,《威斯康辛州雜誌》
“羅琦寫了一本奇異而有趣的書,她的研究感人而充滿敬意。她勇敢地踏進了我們不想進入的領域。”
——南希·蘇摩爾斯,《坦帕論壇報》
“瑪麗·羅琦的書確實有趣,肯定會成為一本經典讀物。”
——唐納德·科林斯,《論壇評論》,匹茲堡
“羅琦的風格非常溫暖,她對令人啼笑皆非的異常細節明察秋毫。死屍從來不像在她的書里這么有趣。”
——麥可·傑夫,《快報》,聖安東尼奧
“古怪、陰暗,相當機智。該書把死亡描繪得滑稽可笑、別有情趣,而且還奇怪地引人入勝。”
——蘇珊·奧瑞安,《蘭花賊》作者
“引人入勝,滑稽可笑;敏於觀察,探索幽微,瑪麗·羅琦的《人類屍體的奇異生活》是一本重要讀物,記錄對處理屍體的方式——不假文飾。這項研究令人羨慕,逸聞趣事選擇審慎,文筆生動活潑。”
——卡勒博·卡爾,《精神病學家》的作者
“瑪麗·羅琦證明了我們許多人早就疑心的一件事情:生活中真正的迷人之處,只在你死了的時候才開始。我特別欣賞關於頭移植、木乃伊黑市以及如何說清楚你確實死了的那些部分。”
——喬·昆南,《天啊:一個憤世者對聖徒地位的短命探索》的作者
“瑪麗·羅琦是本世紀最令人捧腹的科學作家。如果這聽起來像是假意的奉承(甚至挖苦),那么該書的每一頁都有相反的證據。《人類屍體的奇異生活》告訴我們屍體在哪裡,屍體有何用,以及屍體必須講的那些令人驚異的故事。最重要的,是該書能夠在屍體那裡發現幽默,而不觸犯其尊嚴。死屍萬歲。”
——博克哈德·比爾格,《忽悠傻瓜》作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