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紋污燈蛾

人紋污燈蛾,學名為Spilarctia subcarnea,屬鱗翅目,燈蛾科。

基本信息

【別名】紅腹白燈蛾桑紅腹燈蛾。
【目科】鱗翅目,燈蛾科
【學名】Spilarctia subcarnea
【分布】華東、華南、華北及西南地區。
【危害對象】芍藥、萱草、鳶尾、菊花、月季等花卉。
【危害症狀】主要以幼蟲啃食葉肉,稍後分散危害,蠶食葉片,造成葉片殘缺不全和孔洞。
【形態特徵】
(1)成蟲:雄蟲體長17-20毫米,翅展46-50毫米;雌蟲體長20-23毫米,翅展55-58毫米;雄蟲觸角短、鋸齒狀;雌蟲觸角羽毛狀;頭、胸黃白色,腹部背面呈紅色;前翅黃白色,後翅紅色或白色,前後翅背面均為淡紅色。
(2)卵:扁圓形,淡綠色,直徑0.6毫米左右。
(3)幼蟲:頭部黑色,胴部淡黃褐色,背線不明顯,亞背線暗綠色;體上密生棕黃色長毛。
【發生規律】人紋污等蛾一年發生2-6代,以蛹在表土或枯枝落葉內越冬;翌春4-6月成蟲羽化,第一代幼蟲在5-6月開始危害,成蟲有趨光性。卵產在葉背呈塊狀,每塊有卵數十粒至百餘粒不等;初孵幼蟲有群集性,稍後分散,老熟幼蟲受振動後即落地,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
(1)園藝防治:冬耕,殺滅越冬蟲蛹。
(2)物理防治:懸掛黑光燈,誘捕成蛾。
(3)藥劑防治:幼蟲活動期,可噴施40%樂斯本乳油l 500倍液,或1%滅蟲靈乳油1000-2000倍液,或24%百靈水劑800~1 5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