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不蒼涼:民國十六名士寫真

他說:“我為國家,為本黨,無論何人反對,我皆不畏。 他還說:“苟利於國,則吾舉家以殉,亦所不惜。 史量才:“人有人格,報有報格”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第1版 (2010年3月1日)
平裝: 31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100067768
條形碼: 9787100067768
尺寸: 21.6 x 15.4 x 1.6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張建安,山西原平人,70後作家,北京某文史雜誌主編。多年來致力於文史哲的相巧=融通,以動態的觀念關注人物與事件的內外聯繫,努力揭示人心、人道的深層奧秘。已出版《中國古代哲學》、《文化名人的最後時光》、《解讀皇帝遺囑密碼》等二十餘種圖書。作品曾獲過圖書獎,上過圖書排行榜;曾被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等媒體作為專題介紹;曾被搜狐網、環球網、鳳凰網、騰訊網等讀書欄日重點推薦並連載。上過點擊排行榜;曾遠銷海外.被僑報及圖書館重點推薦。部分作品正被翻澤成英、法、德、西班牙等多種語言。

內容簡介

《人生本不蒼涼:民國十六名士寫真》是近代以來十六位有血性、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的合傳。他們多生活於亂世民國,有著不同的生活軌跡,但他們身上有著知識分子共有的高貴品質:血性與良知。他們用自己的生命餞行時代的使命,奏鳴著一曲曲時代的強音

目錄

宋教仁:“為憲法流血第一人”
宋教仁之死,為中國近代民主法制進程投下了濃重的蒼涼色彩,令無數的仁人志士悲痛不已。他們不僅為宋教仁悲哀,也為整箇中華民族的未來擔憂。正如于右任先生所說:“我不為私交哭,我不為《民立報》與國民黨哭,我為中華民國前途哭!”
彭素民:“死便埋名也自由”
1924年8月3日,彭素民積勞成疾,病逝於廣州博愛醫院,年僅40歲。追悼會上,主祭人廖仲愷悲痛之至,“于軍樂嗚嗚聲中,欷噓飲泣,全場注視,皆為動容。”
值得注意的是,彭素民致力革命二十餘年,“未嘗為家謀”。所任職務不可謂不高,但他不謀私利,為革命鞠躬盡瘁,乃至英年早逝後,競然“家貧母老,子女六人俱幼弱,教養無資”。
廖仲愷:舉家殉國亦不惜
在威脅越是迫近的時候,廖仲愷越是坦然自若,將生死置之度外。
他說:“我為國家,為本黨,無論何人反對,我皆不畏。即擊我殺我,亦在所不惜。”
他還說:“苟利於國,則吾舉家以殉,亦所不惜。”
鄧演達:以身殉志,不亦偉乎
何香凝與茅盾怎么也忘不了鄧演達“熱血男兒”的形象:“他就是擇生。他有獨到的政治見解,他具備著幾乎近於執拗的頑強的個性——他能寫、能講,他對中途背叛了總理(指孫中山)遺教的那些升官發財之士表示了無窮的憎恨。他又能帶兵,能打仗……”(何香凝:《憶鄧擇生》)“儘管他依從理性的指示,竭力使他生活紀律化,因而舉止言語也有強烈的紀律味兒,但終於不能掩蓋他本性的熱烈的感情,他實在是一個熱情的人。中國話有一句叫做‘熱血男兒’,我想擇生先生就是這稱呼的典型”。
(茅盾:《一段回憶》)楊杏佛:“為人權流血第一人”
楊杏佛既是“為人權流血的第一人”,也是一位有犧牲精神的熱情的歌者。熱愛民主、科學、自由的人們將永遠記住他,而在回顧他的事跡的時候,是否也可聽到他的歌聲:
人們,你苦黑暗么?
請你以身作燭。
用自己膏血的,方是真正光明之福。
蔡鍔:“但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隨著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逆流日益張狂,蔡鍔的憤慨之情也越來越激烈,他憤憤地對朋友說:“眼看著不久便是盈千累萬的人都要頌王莽功德上勸進表了,老袁便安然登上大寶,這叫世界各國看著中國人是什麼東西呢!我們自知力量有限,未必抗得過他,但為四萬萬人爭人格起見,非拼著命去乾一回不可!”
蔣百里:做一個有骨氣有作為的中國人
民國二年(1913年)6月17日夜,蔣百里又憋著一肚子氣由京城回到保定,他的氣色非常難看,下定了自殺的決心,接著便寫起了遺書。
留給母親的遺書這樣寫著:“為國盡忠,雖死無關重要,然於陸軍前途及國民有益。遺幣二百,薄田數畝,聊供贍養。”
楊傑:絕不為亡者之臣
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開幕式上,由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提議,發出了全體會議致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唁電,揭露了楊傑將軍的死因,並給予楊將軍高度的評價:
“涼聞楊傑將軍在由滇經港來平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途中,慘遭國民黨匪幫用最卑劣的手段加以暗殺。本會議全體同人,無不痛悼!楊傑將軍多年來為民主事業奮鬥,久為反動派所深忌,於今競遭慘禍;本會議全體同人,除一致決議向責會表示哀悼外,深信楊傑將軍的死,將會更加激勵全國人民,一致努力,把革命進行到底,徹底消滅國民黨反動派及其主子美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最後殘餘統治,建設嶄新的中國,以慰先烈,而安生者。謹電致唁!”
邵飄萍為“新聞救國”而死
回顧邵飄萍的記者生涯,面對死亡威脅的次數不可謂不多,邵飄
人生本不蒼涼萍有時也免不了與常人一樣會“心悸”,但他將責任心建立在“新聞救國”的信念之上,所以並不退縮。《新聞學總論》中,邵飄萍仍再三強調新聞記者的責任心,稱:“新聞記者之盡職,以道德人格為基礎,以俠義勇敢為先驅,而歸本於責任心之堅固。張勛復辟之役,余因親赴天津發電,彼時京電局為辮子兵所占守,途經豐臺,夾雜兩軍之中,幾死於流彈之下。當時之危險狀態,至今思之,猶為心悸。若果死,則責任心命我不得不死也。”
林白水:赴死豈能無眷戀
林白水自知大禍將臨,他神態自若,要求給家人寫遺囑。遺囑寫道:“我絕命在頃刻,家中事一時無從說起,只好聽之。愛女好好讀書,以後擇婿,須格外慎重。可電知陸兒回家照應。小林、寶玉,和氣過日。所有難決之事,請莪孫、淮生等諸友幫忙。我生平不作虧心事,天應佑我家人也。丙寅八月七日夜四時,萬里絕筆。外玉器兩件,銅印一個,又金手錶一個。”匆促之間,“八月六日”錯寫為“八月七日”。
成舍我與《民生報》被封事件
成舍我本人曾在《我有過三次值得追憶的“笑”》一文中回憶此事:“民國二十三年,我所主辦的南京《民生報》,因為揭發行政院政務處長彭學沛經手建築行政院官署,貪污舞弊,汪(兆銘)是行政院長,不料競認為這是對他的一種重大冒犯。雖然鐵證如山,他仍不顧一切,以最大壓力,將《民生報》非法封閉,將我非法拘禁了40天,並永遠不許我在南京辦報。此在當時,曾為一轟動全國之巨案。我出獄以後,他叫人示意,如果我向他低頭,則一切不難和解。
……
史量才:“人有人格,報有報格”
杜重遠與新生事件
黃炎培:走向“勝利”與“民主”
馬寅初和他的《農書》
梁漱溟:“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