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

人民論壇

《人民論壇》(People's Tribune)於1992年創刊,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江澤民同志題寫刊名。《人民論壇》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力求及時、準確闡述黨中央精神,反映民眾意願,交流時代信息,展示思想理論成果;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中國郵政發行暢銷報刊;獲中國政府出版期刊獎提名獎,被北京大學等眾多“211”院校列為國家一類學術期刊。《人民論壇》經國家 新聞出版總署和 北京市新聞出版局批准,旬刊批准文號為京新報(2009)159號。

基本信息

人民論壇

刊名:人民論壇People's Tribune

主辦:人民日報社

周期:旬刊

出版地:北京市

《人民論壇》雜誌圖片《人民論壇》雜誌圖片

語種:中

文;

開本:大16開

ISSN:1004-3381

CN:11-2961/D

郵發代號:2-15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人民論壇

創刊時間:1992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期刊榮譽:

社科雙百期刊

刊物特色

作為中央主流媒體、重點黨刊、思想理論傳播重要平台,《人民論壇》全方位集結思想動態、深層次研判政策時局、多視角解析熱點難點,互動傳播名家大家和實踐一線官員的精品力作與前沿思考;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領導數十次肯定、批示或引用《人民論壇》有關調查報導;被讀者譽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第一政論期刊”,轉載率、引用率、影響力、關注度名列同類期刊前茅,反響巨大。當前,《人民論壇》已成長國內領先的高端思想理論傳播平台,旗下品牌包括:政論雙周刊、學術前沿、人民論壇網、中國縣域科學發展網、第一政論網、問卷調查中心、課題研究、系列圖書出版、論壇會議等。

人民論壇雜誌創刊於1992年,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江澤民同志題寫刊名,2006年1月1日由月刊改成雙周刊。為“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

每期雜誌60%以上的文章為各領域著名學者專家、學者型高官撰稿。99%以上的文章被各類媒體廣泛轉載。被學術類期刊轉載、評論或引證達25%以上。如2006年,列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政治類全文轉載量前30位。被各類大眾化報刊及網路媒體轉載的達99%以上。被BBC、美聯社、新加坡《聯合早報》及香港鳳凰衛視等海外及港澳台媒體轉載評論的達20%;許多文章在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

《人民論壇》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北京市新聞出版局批准,旬刊批准文號為:京新報(2009)159號。作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國家百種重點期刊,《人民論壇》為提高在學術領域的輿論引導能力,,每月正式出版一期“學術前沿”,共同構成《人民論壇》旬刊。

每期雜誌被送至中央、國家部委及省、市、縣黨政機關主要領導案頭,廣泛影響黨政幹部、企業管理者和知識分子群體。人民論壇訂戶及讀者分布在北美、西歐、日本等17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最具影響力的政論期刊”。

《人民論壇》聘請了300餘位各領域頂級專家與高級官員組成專家諮詢委員會;與100多所重點大學及研究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構建了近200家遍布全國各地的調研點(基地)。以及創辦“中國法學家論壇”、“和諧中國論壇”等品牌論壇會議,形成了以刊物為核心,以調研諮詢、論壇會議為特色的現代傳媒機構,被譽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第一政論期刊”。2009年6月,人民論壇雜誌社發起組織“中國縣域科學發展評價體系”課題調研大型公益活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宗興擔任課題組專家評審委員會主席;李君如、李慎明、李炳坤等100位學者型高官或著名學者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編譯局、國務院研究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及所屬的100家權威學術機構作為課題成員單位,合力建構“中國縣域科學發展評價體系”,得到中央領導、國家部委、地方縣市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支持,影響廣泛,反響巨大,人民論壇雜誌“中國第一政論期刊”的責任擔當與號召力、影響力得以彰顯。

雜誌欄目

《人民論壇》辟有“卷首語”、“論壇特稿”、“特別策劃”、“高端談話”、“國際論壇”、“第一言論”、"法治視點"、“民生民意”、“熱點述評”、“專題調查”、“中外思潮”、“讀史札記”等欄目,“高端、前沿、權威、影響”是《人民論壇》始終堅守的理念、追求的目標。

刊物定位

作為中央重點黨刊,《人民論壇》緊緊圍繞當前重大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策劃選題,集結各領域前沿思想,致力推動中國改革發展重大實踐理論創新與傳播,60%以上的文章為各領域頂級專家、高層官員和新銳作者的最新力作,是現代黨政幹部、知識精英、管理者和白領階層把握時代前沿、了解政策走向、透析熱點難點的首選期刊。《人民論壇》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力求及時、準確闡述黨中央精神,反映民眾意願,交流時代信息,展示思想理論成果。《人民論壇》以“關注民生、傳達民聲”為己任,立足高端,注重深度;站在前沿,追求前瞻;體現權威,傳播影響;引領時代,推進變革;總結經驗,探索未來。

獲獎情況

第二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雙百期刊;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出版政府獎;

期刊獎提名獎

國外資料庫收錄:套用力學評論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排名2008年度“複印報刊資料”法學期刊全文轉載量第9位;《甘肅政法學院學報》榮獲“第二屆全國百強學報”稱號併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核心期刊”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獲“甘肅省優秀期刊”榮譽稱號;《甘肅政法學院學報》入選2006年度“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甘肅政法學院學報》入選“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2004年、2006年連續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目錄,2008年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目錄。

影響因子

複合影響因子:0.364 綜合影響因子:0.194

欄目設定

本刊設有法學專論、部門法研究、法學爭鳴、法律與實踐、青年法苑等欄目,並開闢有民間法與民族習慣法、學術新視點等專欄。

投稿須知

1、稿件須在正文前附200字左右的文章摘要和3—5個關鍵字。其中文章摘要應根據原文中提出的新觀點、新方法、新論證進行概括和提煉,摘要的表述不得超越原文內容,並一律使用第三人稱,儘量不用“本文”、“筆者”,“我們”等詞作主語,力求簡明扼要、客觀準確、完整連貫。

文章摘要、關鍵字以及文章題目、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須同時譯成英文。

2、請附作者簡介,包括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單位、職務、職稱、主要研究方向、通訊地址、郵編及聯繫電話。

3、文中引文請仔細核對原文,注釋採用腳註,參考文獻採用章節附注。注釋和參考文獻請按下列順序書寫:

主要作者(專著作者、論文集主編、學位申報人、專利申請人、報告撰寫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文獻類型標識(見圖示)、出版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文獻起止頁碼。

專著M 論文集C 報紙文章N 期刊文章J 學位論文D 報告R標準S專利P

4、本刊概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

5、對採用的稿件,本刊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前提下,可對稿件進行技術處理,如不同意請在來稿時聲明。

6、凡被採用的稿件文責由作者自負。因一稿多投或抄襲、剽竊等侵犯他人著作權給本刊造成不良影響者,本刊保留依法採取適當措施的權力。

期刊範例

人民幣國際化如何“水到渠成”賈康

“禮”的中國式糾結 唐鈞

警惕官員“調歪”身心 張桂輝

大力發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更好推動科學和諧跨越發展吉炳軒

訴訟誠信的思考與實踐 鄭鄂

失控的微博 賈立政等

調查:公眾最反感哪種微博亂象 劉建

方韓罵戰背後的微博因素 王四新

對微博輿論場的四個誤讀 劉海龍

網路意見領袖群體崛起與挑戰 陶文昭

當情緒輿論遭遇政務微博 董立人

微博政治熱潮的可能風險 劉瑞生

微博生態平衡與自我淨化 單學剛

“虛”“實”社會矛盾衝突之解 鄧偉志

發展成就

總編輯:賈立政

團隊從10餘人發展到當前的160餘人,采編崗位人員占三分之一,90%以上為國家重點院校碩士以上學位,素質高、幹勁足,專業化的研究型采編及經營團隊走向成熟,成為雜誌發展的原動力。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130多項,實現了制度管人、制度理事,事事有規範,人人守規則。

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整合國際國內資源,創新發展模式,搭建了點線結合、立體交叉、優勢互補的采編、經營網路支撐體系。搭建專家諮詢、學術單位戰略合作、理論調研基地(點)、通聯員、理事會、全國發行站點網路等八大網路,專家諮詢網路知名專家超過500人;學術戰略合作單位網路達100家;理論調研基地、調研點200餘家,二次傳播、網路傳播、國際傳播、深層次傳播合作夥伴50餘家。全國發行站點網路、通聯員網路復蓋到縣市,已向鄉鎮延伸。高度整合的優勢資源網路體系,為人民論壇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智力、資源支撐。

組織發起“中國縣域科學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大型課題項目。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宗興擔任課題組評審委員會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慎明等100位著名學者組成專家委員會;通過3次大型調查,5次較大規模專家論證,20餘個縣市的針對性專題調研,搭建了“中國縣域科學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為縣域科學發展和幹部政績考核立起了新標桿,有效促進了科學發展觀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最新成果傳播到基層實踐當中去。

期刊範文

第一言論

既得利益群體該怎么辦

“包容”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標誌

中國增長紅利轉換新拐點

巡視監督的“一把手”難題

論壇特稿

開創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局面

特別策劃

2012中外十大思潮

2012中外十大思潮的特點與走向

2012中國民族主義思潮動向

世界民族主義當前發展

理論自信漸成新的思想潮流

德國馬克思主義的四條路向

新自由主義的危害

新自由主義的中國新變術

拜物主義催生的“精神分裂”

“普世價值”論包裹的“私貨”

謹防極端思潮撕裂中國

我們每個人都是新儒家

世界民粹主義趨勢透析

2012“最美現象”:超越道德相對主義

歐洲社會民主主義力量的政策調整

難題研究

公眾內心最關注最期待的改革究竟是什麼?

改革頂層設計如何接地氣

下一步改革會不會動真格?

如何構建改革的公共參與機制

100位知名專家解讀十八大精要之五

十八大報告中的72個“第一次”

十八大報告中的“五權”之思

消除腐敗危險的最大資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