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離岸業務

人民幣離岸業務

一般來說,各國的金融機構只能從事本國貨幣存貸款業務,但是二戰之後,各國金融機構從事本國貨幣之外的其他外幣的存貸款業務逐漸興起,有些國家的金融機構因此成為世界各國外幣存貸款中心,這種專門從事外幣存貸款業務的金融活動稱為離岸金融。 香港擁有全球最豐富的離岸人民幣產品,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

簡介

人民幣離岸業務是指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的存放款業務。

離岸市場提供離岸金融業務:交易雙方均為非居民的業務稱為離岸金融業務。

當前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在資本項下、人民幣沒有完全可兌換的情況下開展的,通過貿易流到境外的人民幣不能夠進入到國內的資本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發展人民幣貿易結算,就需要解決流出境外的人民幣的流通和交易問題,使擁有人民幣的企業可以融出人民幣,需要人民幣的企業可以融入人民幣,持有人民幣的企業可以獲得相應收益,這就需要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使流到境外的人民幣可以在境外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上進行交易;使持有人民幣的境外企業可以在這個市場上融通資金、進行交易、獲得收益。

概況

人民銀行支持在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人民銀行也在研究,能不能在上海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在人民幣沒有完全可兌換之前,流出境外的人民幣有一個交易的市場,這樣才能夠促進、保證人民幣貿易結算的發展。在新加坡資政吳作棟2011年4月訪華後,新加坡也正式加入了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競爭當中。

過程

形成階段

2004年2月,香港銀行開始試辦個人人民幣業務,包括存款、匯款、兌換及信用卡業務。每人每天不超過等值2萬元人民幣的兌換。集腋成裘,到2008年7月底香港人民幣存量達到1037億元。

2008年7月在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主導下簽署的《清算協定》是香港境外人民幣市場的一大突破。"水"首先在境外活了,有條件接受更大、更多的"魚"。同時,政策制定者也充分認識到現階段境外人民幣市場這一池中的養分只能來源於境內,因而迅速啟動了人民幣的回流機制,使境外的水能夠接通境內的收益,進而可使境外發展規模更大、更多的產品。允許境外金融機構將境外人民幣存量投資於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及盼望已久即將出台的小QFII都會迅速帶動較存款產品更高收益的保險產品和基金產品的發展。而有了更高收益來源的銀行也能以更大規模和更優惠價格吸引更多的人民幣儲蓄產品,進而提高人民幣兌換出境與貿易夥伴使用人民幣的積極性。

總體來看,2011年香港市場已有一千多億人民幣的存量,主要由個人持有,初始驅動力是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投資產品則是存款、國債、保險和基金等為數不多的定息產品。隨著香港人民幣回流內地的渠道逐漸打通,收益開始成為持有人民幣的主要驅動力。至此,可以說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已經初步形成。

成長階段

與上一階段不同,人民幣離岸市場成長階段的主要功能與目標是發展足夠多、足夠規模、享有更高收益,並且交投更活躍的產品來激活、啟動及加大貿易項下兩大主渠的水流,吸引更大範圍的貿易結算夥伴開始使用人民幣,使人民幣離岸市場早日進入成熟階段。

發展更大規模的人民幣產品是為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人民幣投資,進而吸引具規模的貿易夥伴以更大的規模使用人民幣。發展更具交易活力的人民幣產品是增加境外人民幣流動性槓桿。境外市場人民幣存量本來就有限,離岸市場人民幣產品要有活躍的二級交易市場才能有足夠的拉動力增加人民幣的流動性。一元錢的存量若能帶來七八元的交易量,相當於七八元的人民幣流出量,其槓桿效果就顯而易見了。而人民幣產品能否有更高交易量,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產品收益的高低,收益越高的產品越有可能推動更高的二級市場交易。

而要想發展足夠規模、足夠多、足夠交投活躍的產品,還須研究兩個重要課題:一是必須有足夠的初始人民幣流動性,保障發行與交易成功;二是必須有更暢通的人民幣回流境內渠道,以創造產品的收益源泉鼓勵產品發行。

成熟階段

一旦離岸人民幣市場具有足夠的規模和流動性,產品也逐步多樣化,大量進出口企業就有可能開始選擇以人民幣結算,此時,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就進入了成熟階段。前文所述的人民幣貿易項下流出與流入的兩個主渠道就會有大量人民幣進出。其中的水量與水壓均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因為與前兩個階段的人為放水、注水與回流設計不同,此時的水是貿易項下自然流入與流出的大水。與此同時,也會有大量人民幣會長期自然存在於境外流通之中,進而更加促進境外人民幣與產品增長的良性循環。

此時市場的規模會遠遠超過前兩個階段,驅動力主要來自人民幣的貿易結算。這些資金可能來自周邊國家、地區的貿易人民幣結算,以及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央行與人民銀行達成的人民幣互換協定的安排。而人民幣的交易市場的功能開始從人民幣貿易結算的激活器與推動器向伺服器轉變。

綜上所述,2010年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形成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人民幣以細水長流出境,以個人小額納入;產品以儲蓄定息為主,基本是市場驅動;收益動力以人民幣升值預期為主,開始向固定收益轉變。與此同時,市場建設全面展開,從境外自由流通起步,開始進入整個市場人民幣化的初期準備。

從2011年開始,我們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就發展路徑逐步達成共識,開始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進入成長階段的快車道。而快車道最突出的表現形式是:一、人民幣境外產品的規模化、多樣化與收益曲線的上升;二、人民幣流出與回流的政策措施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大幅增強;三、人民幣產品的二級市場交易大幅增加。

步驟

第一步,擴大人民幣業務經營對象,將非居民、企業和機構納入到銀行存款吸收的範圍內,開展內地與香港及東南亞企業的貿易結算業務,擴大人民幣債券的發行主體。

1.實施條件

隨著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區逐漸建成,中國與東協國家的貿易量將穩步增加。隨著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計價範圍的擴大,人民幣在東南亞國家中的聲譽將得到提高,開展用人民幣進行結算貿易的業務有了客觀基礎。

2.政策安排

中國政府應加強與周邊政府協商,致力於實現中國與東南亞(包括香港地區)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隨著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幣數量增加,對人民幣定值資產的需求會逐漸增加。中國政府可視條件放開人民幣債券的離岸發行,允許內地更多銀行或企業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並允許更大範圍內的投資者參與購買香港離岸市場上的人民幣債券。

3.具體措施

第一,在管理模式的選擇上,嚴格區分居民和非居民。例如,在債券購買主體的選擇上對香港本地居民及機構不進行限制,而對非居民買賣債券進行離岸金融市場發展研究Il國際趨勢與中國路徑較為嚴格的限制,只有經過批准的特定機構才可參與買賣。在對居民和非居民的界定上,可借鑑新加坡的經驗,新加坡主要依靠銀行在辦理業務中按照金管局的定義解釋執行對居民和非居民的劃分,金管局會在至少3年一次的現場檢查中查驗銀行的執行情況。當中國與亞洲國家的貿易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非居民掌握了較大數量的人民幣資產,而人民幣的匯率、利率市場化仍未完全實現,非居民是對本國市場帶來巨大波動性的主要投機主體,必須對非居民資產規模、交易量進行監控。因而,此時對人民幣離岸市場進行內外分離型的管理是比較合理的。建議可在經營人民幣離岸業務的香港銀行中設立獨立的離岸銀行業務部門,配備專職業務人員,設立單獨的離岸銀行業務賬戶,離岸業務與在岸業務分賬管理,離岸業務的資產負債和損益年終與在岸業務稅後並表。同時,建立健全離岸銀行業務財務會計制度,銀行應當嚴格審查離岸賬戶和在岸賬戶間資金往來的有效憑證,並且按照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進行申報。

第二,在業務準人方面,禁止香港銀行把吸納的存款轉到其內地分行融資其內地業務,也應禁止內地分行通過拆息市場取得這些存款,因為這實際上等於放開資本流動。

第三,在監管安排上,要特別注意在特定領域中存在的監管模糊地帶以及由此造成的監管真空,比如加入香港人民幣資金清算系統的銀行可能將多餘的人民幣頭寸用於拆借和貸款業務,以及對人民幣進行信用卡透支所產生的隱性貸款等。必須加強對相關金融機構吸收人民幣業務活動的監管以維護人民幣匯率及其離岸市場的穩定。例如,為保險起見,香港金管局可考慮對離岸人民幣存款規定一個準備金率,通過準備金及相關制度約束,使香港和內地監管當局可以隨時掌握香港市場上的人民幣供求狀況。為防止資本炒家對人民幣的惡意炒作,香港金管局應與中國人民銀行合作制定人民幣離岸業務危機預案,當香港市場上出現囤積人民幣並且對其進行攻擊的行為時,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通過香港金管局進行干預。此外,由於離岸業務在不同的環節為洗錢提供了便利,香港金管局應和中國人民銀行配合加大打擊洗黑錢的力度。這可以利用香港現有的打擊洗黑錢系統,回也可以參照亞洲其他國家反洗錢的政策。為最大程度地打擊逃稅、洗錢等活動,在香港開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的同時,應加強內地相關部門與香港廉政公署的合作,加強內地相關部門與香港金融監管系統的合作,建議可以設立共有的信息平台,共同對洗錢行為進行監控,可以成立世界範圍內的專家小組,包括國際及內地聯絡組、電腦資料鑑證及研究發展組和財務調查組,在個案調查及執法行動方面進行廣泛合作。

4.風險及影響

首先,香港離岸的個人人民幣業務的開展會對在岸的人民幣業務形成一定的競爭,這種競爭壓力隨著香港離岸市場業務範圍的擴大而不斷增加。為應對這一競爭壓力,可以考慮在適當的時候,在內地選擇適當的城市開展類似於美國的國際銀行設施的離岸人民幣業務,從而防止香港的人民幣業務對內地形成較為強烈的衝擊。其次,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業務範圍的加深,可能會對現有的利率管制和外匯管制形成一定的衝擊,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內地對於貨幣供應量與信貸規模的控制能力。但是,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中國內地的金融監管當局可以直接參與到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監管和運作中來,與香港金管局建立定期的交流和溝通機制。最後,允許用人民幣直接進行貿易結算增加了離岸市場上人民幣的存量,而允許人民幣進行直接投資增加了離岸市場上的人民幣需求,離岸人民幣市場將因此變得更為活躍,離岸市場上形成的人民幣匯率為人民幣匯率的決定提供了更好的參考標準,福匯環球金匯提供離岸人民幣交易業務。

第三步,資本項下的漸次放開。若前兩步政策效果良好,人民幣的跨境流動將和人民幣資本賬戶交易和兌換髮生重要聯繫,這一趨勢將會加快內地資本賬戶開放的步伐。隨著人民幣在香港流通規模的不斷擴大,充分動員香港市場以及境外市場的人民幣資產、推動人民幣金融產品的創新就成為一個重要的任務,這能夠為人民幣將資本賬戶自由化和國際化進程合二為一創造條件,如果沒有足夠的境外人民幣的各種形式的金融資產,香港人民幣的離岸中心就缺乏一個現實的基礎。當境外的人民幣借貸市場形成後,人民幣將成為國際投資資產,是企業和居民投資資產組合的一部分,市場自身已經產生多品種人民幣計價的資產,這標誌著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真正確立。

同時,無論是中國人民銀行還是香港金管局,都應當在這個進程中逐步完善對人民幣離岸業務的監管。從事離岸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應該和政府脫離,以市場為準則,減少政府擔保(含隱性擔保),消除制度和人為壟斷,在市場環境中提高自身經營能力和競爭力。需要指出的是,由於離岸市場在為客戶保密的要求上較在岸市場更為嚴格,因而對於“洗錢”行為的監管需要借鑑國際上其他離岸金融市場的經驗,通過加強商業銀行自身的管理來解決,要求各商業銀行建立“了解你的客戶”規則,以及建立強有力的內部控制機制,提高人員素質,培養員工的競爭意識,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塑造良好的微觀環境,減少內部尋租行為和腐敗現象,以減少洗錢行為對微觀經濟的不良影響。此外,隨著香港市場上人民幣流通規模的不斷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趨勢和利率走勢等可能對香港市場上人民幣與港幣的替代和轉換造成明顯的影響,中長期內港元存在著被替代的壓力,這就在客觀上對港元的匯率制度改革提出要求,需要及早進行預備性的對策方案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學的許多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複雜。任何過於長遠的具體政策構想在“蝴蝶效應”的作用下都可能不能適用於實際經濟。建設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不可能制定明確的時間表,也沒有唯一的明確發展模式,每一階段的進入都需要視市場的發展,都需要待特定的條件成熟後才可。若在條件不成熟、市場發展不完全的時候盲目放開我國的資本市場,實現人民幣可兌換,將意味著很大的風險。非居民可能通過在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上囤積人民幣資產而投機中國外匯市場、股市,造成市場的劇烈動盪。當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內外巨觀經濟運行穩健時,市場會客觀上要求人民幣業務對外開放,這時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才能真正促進中國內地經濟的發展,同時給香港帶來繁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