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經

周易評註之人文經
魯公著
意事項
人文經上篇
第一章 天道
天,宙、宇,宇宙之大,無上無下,左右皆無,謂無垠。《老子》曰:“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又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天成則萬物存,天滅則萬物毀。成滅、存毀,乃為規律,終歸一。《乾》曰:“乾:元,亨,利,貞。”是為四德。天道之尊,乃為人尊,守之天道,人之所循。《乾·彖》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貞。”人命在我,適者為上,逆天行道,天道所不容。君子取利先取道,是以順天。故《乾·彖》曰:“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天之廣袤,道之廣袤,奧妙難以窮究。
第二章坤地道
地,天之後成,受天所制,又為“小天”。人之所居,受制於天地。風雨雷電,酷暑寒霜。江河山丘,唯天地相合化泰,萬物以資生。地道承柔,含弘光大,厚德載物,順柔之性,不與所爭,恆念萬物訊息,以光地之道行。地之博厚、順柔,是人所不及矣。故,《坤·彖》曰:“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第三章屯人道
生命所存,難之所存,弱肉強食。動物為生命而飾裝,人為生命而拼搏,是為生之欲。“難”為人所最知,事業所難,追求所難,處世之難,為人所難。“難”伴人生伊始。然,難所不難。人不強己所不為之事;不奢粉飾之追求;與人所不爭;量力所能及;知其之足;是難所不難。高不成,低不就;坐山觀峰,它山獨秀;剛不健剛,柔不守柔;何能不難。故,老子所言:“夫唯不盈,故能敞而新成。”人生之哲理。《屯·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此為人生之道,不可不循。
第四章蒙求文
“知此知彼,百戰不殆”。兵家之格言。我之不才,強為大才所事,是謂無知,無知之舉,只因不善求書。書者,人之恆師,破萬卷者,知可少長,書為人之所命。“政化貴文,事績貴文,修身貴文”(劉勰·《文心雕龍》)。只為求書。知其險者而止,知其不成而不妄求,能為下者不為上,能為上者不為下,適時施治,適時使法,是省世之人也。《蒙·彖》曰:“蒙以養正,聖功也。”
第五章需待事
守株待兔,待之以空。觀待所所,備其所備,耐心以求,待之以實。我待事,事不待我,未雨綢繆,掘井防渴,有備所待。人之能量貯備,唯有知識,日識一字,月明一理,日結月累,是為富有。終日昏昏,無可為是,唯以待空。待之世者以信念,待之事者以耐心,待之人者以禮誠。不妄、不失,何以待之求者不至。《需·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第六章訟矛盾、爭訟
矛盾,自然之必然,天地所存,矛盾所存。國家之爭,主權之爭;官場所爭,政權之爭;民之所爭,敗之所爭;人之所爭,唯是利者。戰爭裁其主權,易其政客。戰爭,政治之胎兒。天無久日晴;海無久日波。知其矛盾,固築自身,適時而動,訟不可長。故,《訟·象·上九》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訟·彖》曰:“‘不利涉大川’,入於淵也。”
第七章師兵役、戰爭
軍旅之存,為民之所存,征,以正義而征,治,以正義而治。不為小利,不傷無辜。《師·象·初六》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慎擇將帥,尊以武德,以局大略。《師·彖》曰:“能以從正可以王矣。”嚴以律、明以法,令行禁止,不可為非,乃軍之命。律不嚴,不以壯威;法不明,不以壯氣;三令不從,不以勝強敵,乃軍之訓。練之千日以征,生存何為我有,頭顱何以惜;報效以國,萬死不悔,乃軍之信。
第八章 比確認朋友、比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然,天地之大,何以久聚,不類之人常群。慎之以處,慎之以存,取其所長,補其之短,內心感悟 ,以求為朋。《比·象·六二》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比·象·六三》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不為奸朋,不為苟合,聚之所群,受之所約,適之所存。
第九章小畜預防為主
為人從事,以防為先,常以自省,可明己誤。以人擬己,方知不足。鄰里失火,自檢爐灶,朋友失盜,修己窗門。夫妻相處,不可終日親親。樂極生悲,只因歡樂無度;夫妻反目,只因善道虛言。《小畜·象九三》曰:“‘夫婦反目’不能正室也。”居家渡日,須有結蓄,以待急需。酒不可過量,語不可食言,行不可失體,修養之間,多為存思。
第十章履行路難
路之遙遙,其勢險。無險之路,只為拓者所為,拓路者,不為勢險而畏懼,技之精,處之慎。山有虎,妄而至,賤以命,不可為。復轍之路,以防奸險,風光之路,以防誘詐。三思而行,是為上也。《履·象·六三》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於大君’,志剛也。”
第十一章泰安泰
《易·泰》曰:“小往大來,吉,亨。”心底無私天地寬,夜半扣門,無患不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強取意外之財,非正人所為,強為意外之行,禍之不遠。慎其言行,處之泰然。來往有度,常樂常歡。《泰·象》曰:“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第十二章否逆境
見利不妄為,失利不沮喪,成者不驕,敗者不餒。處之逆境尤慎,不可存僥倖;遇困難更堅,不可知難而退。臥薪嘗膽,是蓄存能量;哀兵必勝,是士氣不滅。不為一時失利而傷感;不為一時高低而強爭。居安思危,謹慎從事,何須忘羊補牢?《否·象·九五》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第十三章同人朋友之間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同人·彖》曰:“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朋友之間,以誠相待,以信相守。爾虞我詐,非誠信者所為。不為小利而傷害朋友;不為貧賤而疏遠朋友。朋友之間,不可苟合,為非作歹,以傷正義。大義滅親,乃君子所事。
第十四章 大有大有作為之舉
剛健不訶,與人為善,為人之德,與天地合。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守中正道,應乎與天,不可存害人之心。博愛以負載,文明以行德。明辯之舉也。《大有·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告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第十五章 謙何以謙
滿盈難以持久,遜謙與天同存。可謂:滿招損,謙受益。故老子曰:“夫唯不盈,故能敞而新成”。為人之德,不可自是,不可遷高。剛愎自用,苦酒自釀。智者謙之以度,不為強求,不為偽飾。偽飾之謙,是為不德。故《謙·彖》曰:“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第十六章 豫善於明察
動之以度,行之居(禮)理,大智者若愚。不為其表所感而動;不為其利所誘而行。美其言,畏乎?賄其禮,求乎?反其常態,欲察其源,不可妄為。《豫·象·九四》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第十七章 隨隨不苟同
守其中庸,明哲保身,上下合順,天人皆歡。天之責,剛健自強;地之責,厚德載物。人之責,顯天地之道以持仁。順不失體,合不苟同。男、女、老、少,長、幼、兄、弟,主、次、客、賓,各守其道,不可亂為。隨時而動,方可悅也。故,《隨.彖》曰:“隨時之義大矣哉。”
第十八章 蠱自力更生
承接父輩之志,以揚正義之舉,子孫之志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承其所志而志高也。觀其弊以自省,合天地之德也。為人子孫,不戀祖輩之財,不唯祖輩之權,不顯祖輩之勢。常思一飯一粥之不易;常念一絲一縷之惟艱。貪戀酒色,揮金如土,天地之道所不容。自毀也。
第十九章 臨君王臨政
人上之人,不可獨尊,體民心,察民意,細微之處,不可盲然。誠信知民,勿以誘惑。口甘腹劍,笑裡藏刀,民心不得,自掘墓穴。以誠取信,以愛取心,萬民所幸,百世芳流。故,《臨·象·上六》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第二十章 觀施政之道
治國之道,當權者察其民情以施政。不可以其樂施樂,以其惡施惡。民之所求,政之所施;民之所畏,政之所罰。教以歸善,教以明智,明智、從善,天下以安。法以顯威,法以歸正,正威之下,無有亂黨。不可以仁治亂,不可以法懲善。政化貴文,庸者不政。惡人守獵,百獸不寧,庸者為官,百姓塗炭。故,《觀·象六三》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第二十一章 噬嗑食有度
民以食為天,不可唯一。貪思其食,飽食終日,是為禽獸。言其食而樂道,食其形而失禮,是為愚者。食之以偏,營養不配,是為不智。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使其歸正也。上下無位,長幼無序,亂政之兆;教無法,學無方,亂政之兆;法不嚴,令不行,亂政之兆。萬事度而行也。《噬嗑·象·上九》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第二十二章 賁貴在正德
天地之道,以順自然,為人之道以順天地之性。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施政道。至善之(言)行,以為天下歸。至德之行(言),以為天下贊。自潔自愛,終不能為人所凌也。《賁·象·九三》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立正德而告天下,天下之明嗚;立正德於人,人則永貞吉;立正德於事,則可成千秋。
第二十三章 剝謹小慎為 不可自滿
言不遜,行不節,惡之初,不可不慎。參天大樹微風而折,蛀之禍;千里之堤毀於穴,蟻之過,不可不防。失之以大,成之以小。勝則敗,老則衰,不盈而久也。《剝·彖》曰:“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訊息盈虛,天行也。”
第二十四章 復萬事慎行
舉首投足,理當三思。常修其言,常正其行。古聖人能為之,何況凡夫乎?《復·象·六四》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六五》曰:“‘敦復無悔’,以從道也。”終守中正,不可朝令夕改。錯之必改,不可為是,為是之人,終為咎取。《復·象·上六》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第二十五章 無妄不可妄行
有道之人,以心、以謀而施行,無道之人以“義”、以“氣”而施行。前者為慎行,後者為妄行。慎行者,欲得所得,妄為者,欲望得所失。知常,明,慎作,吉。不知常,昏,妄作,凶。
第二十六章 大畜事必有度
欲之有度,施之有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酒補精氣,醉亦傷神。無堰則水不蓄;網無綱則魚不得;無軌則車不行;無規則人不正。《大畜·彖》曰:“‘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第二十七章 頤做正事
女媧補天,精衛填海,補天地之缺,養天地之不足。拓荒開山,求補給,美曠野,是為美勞。日出而作,披星戴月,勞其身,得其食,健其體,養其氣,悠哉樂哉,豐衣足食。煙花宵夜,戀色貪慾,傷精損氣,人之不容,道之不容。《易·頤》曰:“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第二十八章 大過揚長避短
曲木為弓,直木為柱,用其所長,則取萬利。欲成而敗,欲得而失,過往而不及。取妻擇婿,百般挑剔,終不成就。時過變遷,青春難留,哎之!嘆之!求全太過。審時度世,是為俊傑。
第二十九章 坎從難思考
習水者亡,不習不者則生;行山路而無險,步坦途則傷腳,不慎為禍。《坎·彖》曰:“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為官常省行,觀其政合民乎?為人常省行,能循倫理乎?為事常省果,上下心同乎?設障防敵,於我有利乎?慎之慎者,福兮。《坎·彖》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第三十章 離明明白白
明,日月之德,萬物得之而無怨、無悔。君王守其德,則萬民無怨、無悔。日月不明,萬物無所生,君王不明萬民不得安。政不明,則民亂,法不明,則匪出。善人愛明,奸人厭明。故,《易·離·象.上九》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第三十一章 鹹情感、感情
心通則目明,情通則理順。揠苗助長,何能欲得。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譬如:男歡女愛,相見少時,何以論情說愛,靨然一笑,何謂情真意切而多情自作兮?不明其性,不知其情,自感甚佳,不可以為之。萬事皆如是也。《鹹·彖》曰:“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第三十二章 恆持之以恆
進退攻守,守之以變,是為永恆之道。處世之道,守其信;為人這道,守其誠;從事之道,守其變。故從一而終,則因果相合也。恆守此道,樂也,功成其就也。故,《恆·彖》曰:“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人文經下篇
第三十三章 遁遁世無為
亂世遁隱,勝世遁避,不求鋒芒,以求平常心。《遁·彖》曰:“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言者非知,知者非明,明者非通,通者非精。故,老子曰:“大智若愚”、“大白若辱”。是為遁隱而不顯。與時而行,不妄為,智者之舉也。
第三十四章 大狀恆守中正
人之所立行,骨之所功;房之所立成,棟之所功。亂世出福人,勝世出苦人,天地之常道。恆守中正,謹慎待事,勝不自傲,失不沮喪,祥樂何能遠矣?故,《大狀·彖》曰:“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第三十五章 晉戰爭、戰略
上兵伐謀,以取諸心。取民之順心,民不畏戰而助之。取帥之恆心,帥不唯一城一丘而動志。取兵之齊心,兵不吝生命而施勇。取敵之亂心,敵之無見而難從,勝之在我而敗在敵。《晉·象·上九》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第三十六章 明夷重在不失志
處難而無險,遇險而無咎。三起三落而不屈志,守中正道也,存也。《明夷·彖》曰:“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又曰:“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不明之人,自命不凡,急不可待,飛之甚高,死之甚慘,失中正道也,滅也。
第三十七章 家人家人之
家庭小國,以尚平安,以求和順,父嚴、母慈、子孝、夫唱婦隨,乃家道也。勿求三姑六婆,以靜家人之心。鄉里鄰里,萍水相逢,勿求深交,勿涉商賈,勿與鄰女(妻)同室共事。口角之事,當顯大度。當面以教子,歸房以教妻。勿以小而失大,是家福之久也。天下祥和也。《家人·彖》曰:“正家,而天下定矣。”
第三十八章 睽陰陽之辯證
志者異者,苟同不合。無白不黑,無明不暗。無,天之初,有,物之初。物之所性,何以苟同。天地合,以生萬物,男女合,以成繁衍。存異,則可求同也。《睽·彖》曰:“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
第三十九章 蹇艱難
風光唯在險峰,巧奪天工方顯奇。行大道而怠攀險峰,何興而至,全神貫注,以防不測。妄而為之,平坦之路何無傷者?因時施道,成也、順也、久也。《蹇·彖》曰:“當位,貞吉,以正邦也。”
第四十章 解從本質上解決問題
女之艷飾,淫禍之根,財之招市,盜劫之源。《解·象·六三》曰:“‘負且乘’,亦可醜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循序漸進,適時所顯。上古之時,鑽木取火以其貴;手工之時,手動輪車以其貴;機械之時,人慾行千里;電子之時,則欲踏宇宙之心。時之遷,則欲之進,常也。人之所欲,苛求,則欲之過,人之所愛,過顯,則妒之生。
第四十一章 損不怕吃虧
與時之損,勿須惜吝。我於人損,人亦於我損,何求錙銖。虧之毫釐,其心不快,非大度。惜財如命,毫釐不虧,又何知“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之理。江河之虧損,平安之祥兆,江河之滿盈,災咎將至矣!
第四十二章 益能幫人處且幫人
損之己益而資人之不足,吾之受益。天道,施陽光以資萬物,萬物競相敬之;地道,施厚德以載萬物,萬物競相護之。人行天地之道,亦當損有餘而益不足矣!《益·彖》曰:“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第四十三章 夬慎重決定
山徑崎嶇,勇者進,慎者安,猶者殆,妄者傷。小節無防,終是妄為。改過而不決,終是大過。人生如山徑,須常視足下之行,常思口中之言,閉門思過,慎其言行,是智者之所為也。《夬·彖》曰:“‘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
第四十四章 父母各守其道
《易·大象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行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地相交,萬物安泰,男女相交,萬代繁衍。“母”,博愛而廣大,“父”,剛勇而不訶。父母守其道,則家之安福也。
第四十五章 萃教民至善
仁者聚之,國之興,不仁者聚之,國之亂,仁者以施仁,不仁者以施罰。罰不嚴,則亂;賞不明,則民怨。賞罰以告天下明,亂匪不起,民欲至善,國家之興,乃吉。
第四十六章 升萬事不可久
天無久雨,兵無常勝,貧富亦不生來有之。勝不可驕,而哀兵必勝。富不能淫,奢侈乃貧賤之根。用兵本為不得以而為之,勝則止,以養生息。富乃勤儉所至,何去其繭而飾其身,佯作“上賓”乎?柔以時升,固守中道,君子所為也。
第四十七章 困依法治亂
法網灰灰,罪不可逃,匪以畏,人以安。亂世君王,不可畏其亂,法其所施,以利萬民,以揚正氣。禍首而不出,思過從善,如樹倒而猢猻皆散。亂世以安,萬民以樂業也。
第四十八章 井保護環境
掘井取水,以避污濁,短見之舉。違天地之道者,取小利,留污濁之根,淨水何處可得?天本行健,地本厚德。人之不仁,天地何以施德,雙目舉以明察,毀天地必當先毀人矣。
第四十九章 革革新
明君,當閉門思政,明人,當閉門思行,人君當閉門思過。思則得其理,理則使人通。思過則能改其行,革其新,新王不求苟同,適時施革,民觀其新政,興之順之,革之成也。《革·彖》曰:“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革不可強,強使萬民不快,革而亂之,非明革也。
第五十章 鼎鼎立而穩
滴水穿石,專一以恆。水專一,石遭其損。為政之道,不可專政。古之君王,專者自毀,分其所權,則私慾不起,欲受所制。能常聞賢言,常受警示。王者之穩,三足鼎立。分流方見平湖。
第五十一章 震見機行動
萬物萬性,萬人萬心,動靜之行,心性之本能。生為人君,不可為動靜之舉而亂懷,不因滄海洪流而失志。鳥之驚而欲竄,鵬得風暴而翱翔,鎮定自若,謹慎行事,人之所敬。《震·彖》曰:“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第五十二章 艮不可勉強
行則止,不過,靜其所心,勿亂。《艮·彖》曰:“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智者之行,當循此道。強作無止,強欲無度,咎不可除,凶將至。
第五十三章 漸妥善處理
為人從事不從勢,為政從仁不從制。唯勢之事,勢失則事敗,唯制之政,強制則反。事以至善,不可唯得,政以至仁,順其民心,不唯得則事成,順民心則政通。《漸·彖》曰:“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
第五十四章 歸妹戀愛、婚姻
婚嫁之事,人生大事,不可不慎,鍾情一見,草率定婚,鄉鄰不知,已成眷宿,非慎重之舉;高低不就,花叢觀花,招搖過市,風騷顯貴,亦非慎重之舉。男歡女愛,共投其志,共養其家,共行正道,人生之幸也,慎重之舉也。是故,《歸妹·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
第五十五章 豐不可求全
天地滄桑,瞬息萬變,不可順其人。人之滄桑,何與天地相齊並論。順時而得,逆時而失,實為常事,何怨天地不公乎?得之不狂,失之不傷,“日中有昃,月盈則食(虧)”。天地盈虛,與時訊息,而況人乎?況鬼神乎?
第五十六章 旅商中之道
商中無父子,非正之商道,誠以信,信以用,唯利是圖,終不得果。勿食小利,勿戀大賈,昧心之財,不可強取。欺詐勒索,欺行霸市,不得商道,終自滅。商中交易,互為樂得,久無悔。終吉也,商道也。故,《旅·彖》曰:“旅之時義大矣哉。”
第五十七章 巽有主見
剛柔相濟,互濟以順,剛從柔,不失其剛,柔順剛,不失其柔。邯鄲學步,非己之足,不論不類,削足適履,何其道也?揚長避短,以守中道。自強以從剛,不息以從柔,志之所成也。訶諛強勉,終不得志。《巽·彖》曰:“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第五十八章 兌和顏悅色對待人
和顏悅色,至善之容。君王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容於心,留於自省,何顯於面而擾民。與人相見,勿以白眼,勿呈冷麵。宜,春風拂面,令人快意;忌,初冬風霜,未見而顫。
第五十九章 渙為官當造福於民
西江石壁,指水為川,造福於萬民,競相傳頌,樂之蹈之。施政當以造福萬民為旨,民以悅順,如與其同舟而行於大海,忘生死而搏激流,不須強令,生死與共也。
第六十章 節節制
欲食而不節,潰之腸胃,欲行而不節,傷之筋骨。食而止,胃之所需,行而止,足之所要。堰之百丈,則患之百丈。適時以疏,何積洪流。為人不可強施所欲,欲之過,亡之近。
第六十一章 中孚 勿求其多
己已有之,勿求其多,人已無之,勿剝其無。損上益下,周濟貧苦,仁者之道。此時所得,彼時所失,失得皆天意。欲得則失,不欲得則不失,得失以平常心而待之,天地之寬也。
第六十二章 小過小錯放過,終釀大禍
僥倖之小過,以得小利,以此度萬事,如飛蛾探火,終自滅也。與時而行,行當自檢,僥倖之行事,悔之不已也。為人當慎獨,天之有眼,地之有耳,萬物皆可為證,何能自欺欺人乎?中正之道,正大之氣,不可不循矣。
第六十三章 既濟注意修養生息
凡成大業,當以休整補給,不可再擾民勞神,修養生息,天地皆以為之,何況人乎?成莫求全,勝莫求多,師勝之後,當以饗民,役成之後,當以彰兵。不唯功,不唯利,惟功惟利,大業終潰。
第六十四章 未濟功在志堅,從零做起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事成於末,敗於末,荊州失於大意,不省也。有始無終,虎頭蛇尾,終不能吉。志成於堅,事成於勤。懈怠之行,水中攬月,終是不得。成就者守中正,苦為先,勤作根,本乎自然矣!
附:導讀
各章要旨
一、乾,講天道。二、坤,講地道。三、屯,講人道。前三章講天、地、人三才之道。是全書的綱。四、蒙,求文(文化教育)。五、需,待事。六、訟,矛盾、爭訟。七、師,兵役、戰爭。八、比,確認朋友、比朋。九、小畜,預防為主。十、履,行路難,適時而行。十一、泰,安泰。十二、否,逆境。十三、同人,朋友之間。十四、大有,大有作為之舉。十五、謙,何以謙。十六、豫,善於明察。十七、隨,隨不苟同。十八、蠱,自己努力做事。十九、臨,君王臨政。二十、觀,施政之道。二十一、噬嗑,食有度、有制。二十二、賁,貴在正德。二十三、剝,謹小、慎為,不可滿足現狀。二十四、復,萬事慎行。二十五、無妄,不可妄行。二十六、大畜,萬事有度、有制。二十七、頤,做正事。二十八、大過,揚長避短。二十九、坎,把事情想得難一些。三十、離,明明白白。三十一、鹹,情感、感情。三十二、恆,持之以恆。三十三、遁,遁世無為。三十四、大壯,恆守中正。三十五、晉,戰爭、戰略。三十六、明夷,重在不失志。三十七、家人,家人之間。三十八、睽,陰陽之辯證。三十九、蹇,艱難。四十、解,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四十一、損,不怕吃虧。四十二、益,能幫人處且幫人。四十三、夬,慎重決定。四十四、姤,父母各守其道。四十五、萃,教民至善。四十六、升,萬事不可久。四十七、困,依法治亂。四十八、井,保護環境。四十九、革,革新。五十、鼎,鼎立而穩。五十一、震,見機行動。五十二、艮,不可勉強。五十三、漸,妥善處理。五十四、歸妹,戀愛、婚姻。五十五、豐,不可求全。五十六、旅,商中之道。五十七、巽,有主見。五十八、兌,和顏悅色對待人。五十九、渙,為官當造福於民。六十、節,節制。六十一、中孚,勿求其多。六十二。小過,小錯放過,終釀大禍。六十三、既濟,注意修養生息。六十四、未濟,功在志堅,從零做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