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消雨

人工消雨

人工消雨是通過在降水雲團的上游地區採用大範圍、大規模的人工增雨作業,使天氣系統的能量加速擴散,同時使得空中水滴提前快速形成,並且提前降落地面。這種方式可以使一些降水提前降落,從而保證了預定的好天氣。

形成降水的條件

形成降水要有兩個條件,一是雲中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有適當多的凝結核。因此,人工降雨的方法就是向雲中引入人工凝結核。一般是採用飛機、火箭、高炮、氣球和在上升氣流區地面燃燒碘化銀等手段,把催化劑送入雲中。飛機一般飛到6000米左右高度穿雲播撒催化劑。火箭、高炮則直接轟擊雷雨雲適當部位,彈頭裝載碘化銀送入雲中。氣球下掛碘化銀焰彈,升入雲中零度層以上燃燒,把催化劑釋放出來。對溫度在零上的暖雲一般使用吸濕性物質如鹽粉、尿素、氯化鈣等,使雲中水汽變成大水滴下落成雨。對於溫度低於零度的冷雲則播撒人工晶核碘化銀等,或者播撒乾冰、液體氮氣等,使冷雲中冰晶數量增加而提高降水效率。

原理

人工消雨的原理與人工降雨近似,但也有所區別。人工消雨有兩種方式。一是在目標區的上風方,通常大約是60—120公里的距離,進行人工增雨作業,讓雨提前下完;二是在目標區上風方,通常大約是30—60公里的距離,往雲層里超量播撒冰核,使冰核含量達到降水標準的3至5倍,冰核數量多了,每個冰核吸收的水分就少,無法形成足夠大的雨滴。通俗來講,就是讓雨“憋著不下”。

流程

關於人工消雨作業的大致流程,首先要對天氣狀況及其變化趨勢進行細緻的觀測和預測,確定是否存在降雨的可能。如果發現有降雨的可能,則需要進一步了解本次天氣系統對本地的可能影響趨勢,何時、何地可能產生降雨。之後就要針對擬保護地區制定人工消雨方案。一有作業條件,則立即啟動飛機或地面火箭和高炮等設備進行作業。如果是受移動天氣系統的影響,則在擬保護地區的上游地區進行人工增雨作業,讓本地未來的可能降雨在其上游地區提前降到地面,從而達到擬保護地區減緩或消除降雨的目的;如果是局部雲系發展產生降雨,則需對目標雲系進行過量播撒作業,充分“爭食”雲中的水分,使雲滴很難長大成為雨滴降落到地面,達到減弱或消除降雨的目的。

影響力

目前人工消雨的影響力是比較有限的。對範圍小、強度弱的降水天氣過程會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但遇上強降水天氣過程,就目前的技術手段,還達不到人工消雨的效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