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屋頂

其中人字拱的形象也由起初的生硬平直發展到後來優美的曲腳人字拱。屋頂方面,東晉壁畫中出現了屋角起翹的新樣式,成為角翹,而且有了舉折,使體量巨大的屋頂顯得輕盈活潑。例如敦煌壁畫中的北魏建築形象,高高的重樓,略顯幼稚的屋頂曲線和鴟尾,體現了當時的建築風格。

簡介

木結構角翹

建築藝術及技術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木結構的樓閣式建築相當普遍,平面多為方形。斗拱方面,額上施一斗三升拱,拱端有卷殺,柱頭補間鋪作人字拱。

早在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00年~公元600年),這是我國大分裂的時代,也使我國出現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漢族和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漢族和漢族的封建統治者為了利益相互爭鬥,無休止的戰爭、社會的動盪,使得勞動人民生活沒有保障,只有在佛教中尋找安慰,因此佛道大盛,統治階級大量興建寺、塔、石窟等,寺院經濟強大,數量眾多的佛教藝術作品,使文學藝術得到了解放。總之,這是一個建築技藝大發展的時期,在建築裝飾方面,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在工藝表現上吸收有‘希臘佛教式’之種種圓和生動雕刻,飾紋、花草、鳥獸、人物之表現,乃脫漢時格調,創新作風”,豐富了我中華建築的形象。中國木結構建築的造型手法主要有舉折、角翹、側腳、生起等等,由這些造型組成了奇異精美、變化多端的屋頂形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