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守恆定律

人品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依附於“人”這個平台而存在,每個人的人品是獨立的,不等的。它可以從一個時間轉移到另一個時間,可以從一個空間轉移到另一個空間(例如你現在浪費的人品太多,將來可用的就會越少,反之亦然),也可以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別的形式(如將你足夠的人品轉化中了五百萬大獎),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其總量不變。在靜止狀態下,人品總量為常數。(今天少用一點,多積累一點,以後可用的就越多,反正總量是不變的);不可能憑空地從低人品升級到高人品(要想提高人品,需要一些其它的動作來轉化)。

概念

,

“人品”守恆定律:網路流行辭彙,意思是在任何過程中,宇宙中運勢總量保持不變。遇到好事的同時也是在消耗運勢,遇到壞事是在為以後積攢運勢,告訴人再倒霉的時候也不要放棄希望,而幸運的時候也需要看到隱憂。

人品存在形式

人品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滅,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事物轉移到另一個事物,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人品的總量不變。人品守恆定律如今被人們普遍認同。
(1)自然界中不同的人品形式與不同的存在方式相對應。
(2)不同的人品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我國偉大的家禽飼養專家、社科院院士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命運為你關上一扇窗,就會給你打開另一扇窗。這說明了不同形式的人品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且是通過做善事來完成的這一轉化過程。
(3)某種形式的人品減少,一定有其他形式的人品增加,且減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某人人品的某個方面減少,一定存在其他方面人品增加,且減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攢人品”風靡大學校園

人品論就像是阿Q精神

嗎
“爆發吧,我的人品!”就要期末考試了,望著書桌上一摞怎么也看不完的複習資料,在北京上學的王松仰天長嘯,把最後過關的希望寄託於他積攢已久的人品上。
為了積攢人品,王松和他宿舍的5個哥們兒絞盡了腦汁:把之前欠全班同學的飯補上,去圖書館也不再敢那么囂張地占座了,借同桌很久的錢也趕緊還上,就連每天上網偷菜的“必修課”也暫時戒掉了……“積攢這么久,就等著考試的時候拼人品!”
在大學校園,人品已成為學生們的口頭禪。很多人動不動就把人品太差,或者人品爆發掛在嘴邊。事實上,他們口中的人品,並不是傳統意義上人的品質和儀表,而是一種朋友間互相調侃戲謔的流行語。東西丟了,是人品問題;考試不理想,是人品問題;就連生個病受個傷,統統都算是人品問題。總之,所有的倒霉事,都可以用人品問題一言以概括。

人品背 百事衰

北京科技大學馬東明最近愛上了風靡校園的桌遊三國殺,周二剛考完一門功課,他就叫上了7名“殺友”直奔避風塘茶樓
平常玩三國殺,馬東明幾乎每次都能帶著自己的兄弟們奮勇破敵,取得勝利,可這一次他卻連連翻船。在牌局中,有種叫閃電牌的,只要抽中了就要損耗掉3滴血。而在三國殺的遊戲中,每個人只有3~5滴血,因此被閃電劈到的人很難撐到下一輪,但一般抽到這張牌的幾率極小。而這回幾輪遊戲下來,馬東明卻連中5個閃電,幾乎每輪都還沒來得及出牌,就陣亡了。“我的人品是不是都讓考試用光了啊!”他悲嘆道。
在校園,人品問題的適用範圍非常廣,小到玩“三國殺”遊戲、去食堂吃個飯這樣的生活瑣事,大到找工作、談戀愛這樣的“人生大事”都可能受其影響。
前不久,北京大學2010屆畢業生陳暢參加某大型國企總部的群體面試。本來她以為自己應該小有優勢,結果一打聽,跟她一組的有的在國務院實習過,有的有3家世界500強公司的實習經歷,還有的跟導師聯名出過書。
“沒一個比我差啊!好幾十人的面試,我怎么就偏偏跟這幾個牛人分到一組了呢?難道是人品問題嗎?”陳暢的人品悲劇並沒有就此結束,回到學校後,她先是因為一篇論文被導師批得一塌糊塗,緊跟著在食堂吃飯遭遇“潑面”慘劇。帶著一身浸透面味兒的羽絨服回到宿舍的她,在校內日誌上幽怨地寫道:“真是人品背,百事衰啊!”

好人品 得靠攢

人品這么重要,當然大家都需要。但人品可不是隨便就有的,要靠“攢”。校園裡盛行的攢人品方法很多,請同學吃飯、熱情為他人指路、在公車上主動給人讓座、為慈善公益活動捐款、跟其他人分享筆經或面經等,都被普遍使用。
給導師當助教的戴菲,一天由於睡過頭,眼看“老闆”的課就要遲到。碰巧她在公車上聽到有一名乘客問某研究所在哪兒,乘務員也不知道。這時戴菲抓住路上唯一攢人品的機會,擠過好長一段車廂,氣喘吁吁地湊到那名乘客跟前熱情指了路。不知是真靈還是湊巧,反正那天戴菲還真的沒遲到。
和這些方式相比,也有人認為攢人品的最高境界是要靠自覺的行動,積攢於無形之中。
北京理工大學的楊鈞大學期間一直是班裡公認的老好人,但好人歸好人,4年下來他卻連個女朋友都沒交上。有時他自己也犯嘀咕:“難道我真的人品這么差?哪天得好好補補。”
這學期開學,他終於等來了積攢人品的日子。上午的專業課他本來逃課想回宿舍補個覺,結果在教學樓樓道里撿到一個錢包,打開一看,裡面竟有2300元現金和一些信用卡。
“這不是做夢吧!最近我是很缺錢的,可老天也不要這樣吧!”楊鈞忍不住內心一陣狂喜。到底該悄悄花掉還是拾金不昧呢?他把錢包打開又合上,反覆猶豫了好幾次,最後還是心一橫——反正沒有人看見,不花白不花。但騎上腳踏車後,他卻發現自己本能地與宿舍背道而馳,直接奔向了院辦公室方向。
交完錢包後,他依舊一個人在食堂吃飯,依舊偷偷地看身邊的美女,努力使自己的心情平復下來。當天晚上他回到宿舍時,院論壇上最醒目的位置登出一封對他的表揚信,而錢包的失主——院裡的一位老師也向他發來了感謝的簡訊。更神奇的是,幾天后,一個他以前在社團工作時認識的女生突然給他發來問候簡訊,沒過多久,這名女生就升格為他的女朋友。“人品,還是多攢點好。”楊鈞感嘆道。

人品也遵循守恆定律

浙江大學的陸濤在宿舍時也時常把人品這個詞兒掛在嘴邊,他認為拿人品說事,不僅不傷及友情,還能增進感情,更能安撫大家受傷的心靈。“人品的含義其實很微妙,人們通常不會直接說另一個人的好與壞,而現實交往中又會涉及到對他人的評價,通過開玩笑或是自嘲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看法就會無傷大雅,而其他的詞如果用不好就容易讓人誤會。”
由於人品受到如此多年輕人的關注和追捧,網上的好事者還發揮聰明才智,研究出了人品計算器、人品守恆定律等相關的娛樂軟體和哲學理論。
在不少網站論壇上,都能找到人品計算器。玩家只需將自己的姓名輸入,這款小軟體便能通過函式計算求出測試者的“人品值”,並給出相應評價。
“人品得分:93;評價:你的人品太好了,你就是當代活雷鋒啊!”“人品得分:36,評價:你擁有如此差的人品請經常祈求佛祖保佑你吧。”……當人們把自己的名字輸進去後,得出的結果可謂是千奇百怪,但很快大家便發現這完全是一款惡搞軟體。當有人輸入“奧特曼”後,得出的結論是“人品得分:54;評價:你的人品太差了,稍不小心就會去幹壞事了吧?”而輸入“神經病”後,得到的結果卻是“人品得分:82;評價:你的人品不錯,應該一表人才吧?”
和充滿娛樂精神的人品計算器相比,人品守恆定律的作者則是站在了理論的高度,對人品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
在煞有介事的人品學三定律中,作者寫道:
“第一定律:即人品守恆定律,在任何過程中,宇宙中人品總量保持為常數。第二定律:不可能把人品從一個人品高的人傳到一個人品低的人,而不引起其他變化。第三定律:不能用有限的步驟使一個人的人品完全消耗。也就是說,你再怎么倒霉,也還是會有點人品存量的,所以永遠不要灰心喪氣。”
“簡而言之,當你不順不走運的時候就是在攢人品,當你走運的時候就是在用它,攢的和用的是保持平衡的。”濟南大學的李新博這樣概括他對這一定律的理解。他認為,人品論就像是阿Q精神,讓我們自嘲一下,把一些說不清的東西都歸到人品上去,給自己找個台階下。“但是大家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同時,吝嗇的人可以變得大方,苛刻的人可以變得寬容,長此以往,也能在客觀上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