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候

亭候

亭候,亦作亭堠。古代邊境上用以瞭望和監視敵情的崗亭、土堡。

基本信息

簡介

亭候亭候
三國中經常出現很多侯,比如關羽是漢壽亭侯,諸葛亮武鄉侯,亭侯和鄉侯都是爵位名。秦漢以二十等爵(一、公土;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賞有功者,最高級叫徹侯。列侯中封邑在鄉的稱鄉侯,封邑在亭的稱亭侯。鄉侯的土地比亭侯的多很多。

出處

後漢書·南匈奴傳》:“﹝朝廷﹞增緣邊兵郡數千人,大築亭候,修烽火。”唐張說《王氏神道碑》:“亭候恃其長城,廟堂賴其神將。”宋司馬光塞上》詩之二:“旌旗遙背水,亭堠遠依山。”清曹寅《馴鷺亭放舟》詩:“隔岸無亭堠,依人只鷺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