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經濟區

京津冀經濟區

京津冀經濟區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一個省會城市和11個地級市,是我國重要的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中心,也是我國北方地區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經濟區,同時還是環渤海經濟區的核心區域。

經濟區概況

京津冀經濟區,是中國主要的規劃經濟區之一,被業界廣泛認為將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的“第三極”。它是中國城市分布最密集、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整個沿海經濟布局中將與長三角、珠三角處於同等重要位置。這一經濟區規劃按照“8+2”的模式制定,地域範圍涵蓋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的石家莊、秦皇島、唐山、廊坊、保定、滄州、張家口、承德等8個地市。

經濟區由來

早在2004年2月,京津冀三地政府就一體化事項達成“廊坊共識”,被認為是鋪就了京津冀一體化的深度合作之路。隨後,以京津冀為核心的環渤海合作機制建立,三地合作開始從務虛轉為務實,區域規劃開始進行調研編制。
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在2007年就基本編制完成,形成以北京-天津-濱海新區為發展軸,以京津冀為核心區、以遼東、山東半島為兩翼的環渤海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大格局,已經進入報批和實施的階段。該區域的整體定位是以我國首都為中樞,具有京津雙核結構特徵和較高區域和諧發展水平的新型國際化大都市圈;以技術、信息、金融、客貨交流樞紐為依託,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具影響力和控制力的門戶地區。

經濟區優勢

一是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是首都所在地。其地緣經濟地位在國際經濟格局中表現為輻射東北亞,連線歐亞大陸橋;在國內是北方核心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環渤海城市群的中心地位。
二是中國科技教育文化的中心,是全國智力資源最富集的地區。其中北京是全國高科技人才密集、高科技創新能力最強的省市之一。
三是豐富的資源為京津冀都市圈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天津濱海新區有1214平方公里的灘涂,曹妃甸有310多平方公里的可開發空間;有大港油田等油氣資源和豐富的海鹽資源;京津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此外,河北省在土地資源、海岸線、勞動力資源、生態旅遊資源等方面有明顯優勢;鐵礦、黃金等資源在全國占有一定優勢;農業優勢突出,是全國重要的糧、棉、油、蔬、果、畜、禽、魚等生產基地。
四是具有發達的交通運輸條件,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海洋經濟”與“大陸經濟”的連線樞紐。交通便利,沿“C”字形的海岸線密集分布著大中小型各具特色的現代化港口群;鐵路網是貫通南北東西的樞紐,鐵路貨運年周轉量占全國的比重大於30%;是全國公路最稠密的地區。
五是產業基礎雄厚,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經濟中心,居於北方經濟發展的中心地位。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天津濱海新區、河北唐山市的曹妃甸港區將成為京津冀都市圈快速發展的增長極。
六是初步具備世界城市與發展總部經濟的條件。在全球122座城市中,北京屬於首三級的世界城市,北京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國際化大都市,“總部經濟”的雛形初步顯現,一些“總部經濟”的發展條件也正趨於完善。
最終京津冀將聯合打造城市群,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未來還將注重培育發展四大產業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