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麻鄉

交麻鄉

交麻鄉是貴州省長順縣最為貧困的“麻山”極貧鄉鎮之一,位於長順縣西南部,地處東經106°13′16″至106°36′4″,北緯25°38′48″至25°7′之間,距長順縣城57公里,北接貴州長順縣鼓揚鎮,東連貴州省長順縣代化鎮,西面和南面分別與貴州省安順市紫雲縣板當鎮和水塘鎮接壤。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交麻鄉 交麻鄉

全鄉平均海拔1144米,鄉政府駐地海拔960米,全鄉最高海拔1455米,最低海拔842米。年均氣溫15.5℃,無霜期315天,年均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間。境內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容地貌,地形地貌複雜,岩溶發育強烈,嶺大溝深,岩石裸露,亂石磷峋,耕作困難。由於歷史和自然原因,

交麻鄉 交麻鄉

全鄉經濟發展極為落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低下,人民生活水平不高。2003年底,全鄉工農業產值僅為569萬元,財政收入僅為19.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750元,有53%的民眾仍在貧困線以下生活。

基本信息

交麻鄉為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順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長順縣西南部,北接鼓揚鎮,東連代化鎮,西面和南面分別與安順市的紫雲縣板當鎮和水塘鎮接壤,

交麻鄉 交麻鄉

距縣城46公里,轄區總面積54平方公里。

行政區域面積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21畝,其中:田69畝,土6352畝,人均耕地1.41畝。全鄉轄交麻村、坡腳村、新關村、長易村、翁落村5個行政村,36個村民組,69個自然寨,總戶數948戶,總人口4521人,人口密度為84人/平方公里,少數民族占58%,其中翁落、新關兩個村全為苗族聚居。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034
2065
1969
家庭戶戶數 934
家庭戶總人口(總) 4011
家庭戶男 2043
家庭戶女 1968
0-14歲(總) 1484
0-14歲男 709
0-14歲女 775
15-64歲(總) 2366
15-64歲男 1270
15-64歲女 1096
65歲及以上(總) 184
65歲及以上男 86
65歲及以上女 9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948

現狀

交麻鄉貧困的主要原因和特徵表現在:

一、自然條件惡劣

交麻鄉 交麻鄉

交麻鄉屬於深山區、石山區,岩溶發育強烈,岩石裸露占總面積的95%以上, 山峰林立、溝壑縱橫,山高坡陡、亂石叢生,是“山窮水盡”的真實寫照。耕地貧乏,生存條件惡劣。一是水源奇缺。絕大部分村民組沒有固定水源點,人畜飲水全靠水池水窖蓄水,全鄉戶均1~2個30m3左右小水窖,遍及房前屋後、田間地角,星羅棋布的小水池,是交麻的一道風景線。2000年前,過半農戶要到5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每戶都要用一個強勞力解決飲水問題,民眾苦不堪言;二是耕作困難。耕地多分布於陡坡山腰上,石多土少,山地多平地少,離村寨較遠,一半耕地無法用畜力耕種,只能靠人工勞作,勞動生產率低下,加之耕地質量差,“三保”性能弱,糧食產量低而不穩;三是生態惡化。由於生活燃料、人口增長快耕地變少導致生活困難,砍伐樹木嚴重,交麻鄉光山禿嶺隨處可見,森林覆蓋率只有15%左右,土地石漠化日趨明顯,水土流失加劇,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山窮水盡人貧”愈演愈烈;四是人居環境惡劣。村寨多分布在山頂或半山上,山寨比比皆是,平寨(坐落在平地的村寨)微乎其微,農戶房屋大部分是土木結構,2005年後政府把這此貧窮的鄉村劃規為:“麻山”即重點扶持對象,加上2010年的建設新農村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很多村民都自願搬遷到公路邊,到2013年已大有好轉,現大部分村民住的都是樓房了。全鄉已經沒有青黃不接的現象了,但居住環境仍要持續改善。

二、區位優勢較差

交麻鄉不沿城、不沿邊、不沿交通主幹道,處於交通死角,只有紅岩—交麻公路進鄉,與相鄰縣份和鄉鎮沒有其它公路出口,本鄉民眾有“來到交麻,無路可走”之戲說。由於區位優勢差,沒有暢通的公路網路,與周邊無法加強人員的交流和經濟的交往,流動人口較少,商業不發達,市場不活躍,農產品交易難,嚴重地影響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制約農民增收。多少有志之士欲打通紫雲縣與交麻的通道,但最主要原因是紫雲縣領導層目光短淺阻攏交麻修通到紫雲縣的公路,認為修通後大量人員會流入交麻、長順,自己縣城就不繁華了。因紫雲縣屬安順地區管轄,而交麻屬於長順、都勻管轄,所以帶來阻擾交麻與紫雲兩地人民的發展。

三、交通運輸

交麻地形複雜,山勢陡峭,居住分散,村寨相距較遠,在進幾年公路建設村村通,公路到達每村。路面窄、但路況還可以。目前有三輛客運中巴跑交麻,每天來回三趟。全鄉36個村民組仍有9個村民組已通公路,普遍使用機車,小車和麵包車在不斷增加。

四、基礎設施脆弱

全鄉水利設施匱乏,已有的水利設施只有防洪排洪功能,沒有引水灌溉作用,農業生產全靠望天落雨,抵禦自然風險能力較弱。電力設施經過農網改造後,目前狀況有了良性好轉,但仍有長易、翁落二個村的線路老化,尤其是低壓線路破損嚴重,給農民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醫療衛生條件較差,就醫要到幾公里十幾公里的鄉衛生院,受到衛生院的設備、器械、藥品以及技術等多方面的局限,農民生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醫治,小病拖成大病,輕病釀成重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較為突出,不過,最近幾年政府在此鄉實施低保、綜合醫療保險,現已有所好轉。

五、增收門路狹窄

交麻鄉沒有可開發的礦產資源,尚無工業企業,全鄉以農業為主,種植業和養殖業是主導產業,農民靠種植生存,靠養殖增收的格局沒有打破。由於受到耕地、氣候等條件的限制,產業結構調整步履維艱,僅形成烤菸一項種植產業,年創產值45萬元左右,為農民增加收入23萬元。交麻民眾歷來有養豬、養雞的習慣,但受糧食問題的影響,規模不大,出欄率低、商品量小。因缺乏穩定的經濟來源,交麻鄉民眾大部分處於溫飽狀態,增收極為困難。目前年人均純收入在625元以下的有570戶2850人,常年或階段性靠國家救濟扶貧的農戶仍有234戶1176人,給新階段扶貧開發增加了難度。到2005年開始,鄉里年輕人大部份到沿海一帶打工,給鄉里增加收入,目前年人均收入已大幅提高,詳細數據需核實才報。

六、民眾素質低下

交麻民眾素質較低,這是長期封閉和經濟貧困的結果,主要表現在:一是文化素質不高。全鄉國中以上文化人口240人,占總人口的5.54%,高中以上文化人口,實屬鳳毛磷角,國小文化人口2200人,文盲、半文盲仍占相當大的比重,由於文化素質低,民眾不願接受和不能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新觀念,生產沿襲傳統作法,生活保留落後方式;二是勞動技能低下。除從事傳統種養業外,對其他產業無所適從。交麻鄉外出務工人員每年都在800人以上,但從事技術工種的較少,大多數仍從事重體力勞動,從事非農產業的少,大多數從事農業生產;三是開拓創新能力弱。由於思想觀念比較落後,沒有開拓意識和創新精神。因此,在交麻鄉調整產業結構,拓寬增收門路是非常困難的,民眾對新品種種植、新技術套用普遍存在畏懼心理和牴觸情緒,導致一業為主的經濟格局很難打破。

經過“八七”攻堅,特別是新階段扶貧開發以來,交麻鄉的貧窮落後面貌有了較大改觀,廣大民眾想脫貧、盼致富的要求日益強烈,向貧窮挑戰,對落後宣戰的信心和決心不斷增強,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敢於拼搏的事跡隨處可見。交麻要發展,交麻能發展,這是時代的要求,這是一代又一代交麻人的心愿。要從根本上改變貧窮落後面貌,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進程,必須著力抓好三方面。

一是著力改善生存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解決行路難、飲水難、上學難、就醫難、運輸難等突出問題。逐步改善民眾居住環境,提高生活水平。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徹底擺脫愚昧落後的生活習俗。

二是著力拓寬增收門路。在現有的土地上作好文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改善生產條件,增強抗災能力,在穩定解決溫飽問題的前提下,調整農業結構,提高種植效益,大力發展養殖業,提高出欄率和商品率,增加養殖收入。鼓勵外出務工,多渠道增加收入。利用各種條件,採取各種方式,不斷拓寬增收路子,增加收入總量,穩定解決增收問題;

三是著力提高民眾素質,加強基礎教育。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和升學率,確保全鄉青少年兒童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打好基礎。加強技術培訓,要農業勞動者都能掌握1~2門農業適用技術,增加農業科技含量,提高生產效益,加強掃盲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文盲、半文盲,從而轉變觀念,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勞動技能。長期遠離縣政俯,與紫雲縣交接,處於三不管地帶,政府要加強投資、管理交麻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