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公糧

交公糧

指的是農民將所種收穫的糧食,按標準無償交給國家。交公糧就是其中一種,秦國民眾除了到軍隊服役的,絕大數要種糧,而且收成好壞也可以評功受爵。交公糧的歷史淵源有近和遠兩種情況。後來的漢也受到此影響,對 農民的稅收往往是糧食,以後各代沿用,直到不久前。近的情況也和戰爭有關,共和國建立前的 武裝鬥爭就在徵收公糧用於戰爭,簡單講就是軍糧攤派到每戶種糧人手裡。這一制度在現執政時代結束,交公糧的歷史至少在中國維持了兩千三百年以上。

基本信息

一般含義

交公糧的歷史淵源有近和遠兩種情況。

遠的要從 商鞅變法說起,那時是 中國的戰國時期,做為法家的商鞅為了實行兼併戰爭的需要,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 秦國變法。主要內容就是圍繞耕戰,制定政策法規然後堅決實施。交公糧就是其中一種,秦國民眾除了到軍隊服役的,絕大數要種糧,而且收成好壞也可以評功受爵。後來的漢也受到此影響,對 農民的稅收往往是糧食,以後各代沿用,直到不久前。所以有皇糧國稅的說法。

近的情況也和戰爭有關,共和國建立前的 武裝鬥爭就在徵收公糧用於戰爭,簡單講就是軍糧攤派到每戶種糧人手裡。但是和 前代的不同是革命者發動了 土地革命,剝奪了 地主的特權,分給更廣大的窮人土地。

建國後建立了糧站系統,繼續徵收公糧。

這一制度在現執政時代結束,交公糧的歷史至少在中國維持了兩千三百年以上。

當然追溯歷史可能可以追溯到井田制,但是井田制還存在爭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