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香棒蟲草[中藥]

亞香棒蟲草[中藥]

亞香棒蟲草,中藥名。為麥角菌科真菌亞香棒蟲草 Gray的菌核及子座。分布於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具有補益肺腎,益精止血之功效。常用於肺結核,咳嗽痰血,身體虛弱,陽痿,遺精。

入藥部位

菌核及子座。

性味

味甘,性溫。

歸經

歸腎、肺經。

功效

補益肺腎,益精止血。

主治

肺結核,咳嗽痰血,身體虛弱,陽痿,遺精。

相關配伍

治肺結核咯血:亞香棒蟲草6g,白及12g,貝母9g,百部9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或與雞、鴨燉食。

使用注意

一次食用超過100g以上時,有頭暈、嘔吐等中毒現象,所以不能過量食用。

採集加工

冬季採收,采後曬乾。

形態特徵

亞香棒蟲草,又名霍克斯蟲草。子座由寄主頭端伸出,頂端露出地面,細圓柱狀,多單生,罕為2-4個,長4-8cm,粗3-5mm,基部稍粗,為7-8mm。柄多彎曲,灰白色至灰褐色,上有縱皺紋和微細絨毛。子座橢圓形至圓柱狀;頂端鈍圓,無不孕先端,長1.4-2.5cm,粗4-5mm,茶褐色。子囊殼埋於子座的四周,橢圓至卵形,(640-800)μm×(224-320)μm,殼孔點粒狀,直徑35-53μm。子囊埋生於子囊殼內,蠕蟲形,上部寬,下部略細,頂端具8個平行排列的孢子。子囊孢子線形,長短几與子囊相等,粗1-1.8μm,光滑,無色,孢子彈射後橫斷成(3.5-5.3)μm×(1-1.8)μm的小段。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中落葉層下鱗翅目的幼蟲上。分布於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性狀鑑別

本品為蟲體及其頭部長出的子座組成。蟲體似蠶,長3-4cm,直徑4-5mm,頭部紅黃色或紫黑色,體表類白色,有20-30個環節,近頭部有足3對,尾部1對,中部4對,氣門點狀,黑色,颳去外層灰白色菌膜,可見褐色或栗褐色蟲體角皮;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黃白色。子座單生,間或2-3個,長4-8cm,頭部短圓柱形,頂端圓鈍,長1-1.2cm,直徑3-6mm,茶褐色,柄多彎曲,直徑2-4mm,灰白色或灰黑色,具縱紋;質脆,易折斷,斷面疏鬆或空癟。氣香,味微鹹(菌核)或淡(子座)。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的影響:抑制作用。

2、耐缺氧作用。

3、毒性:極小。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保肺益腎,補精益髓,止血化痰。治虛勞咳嗽,陽痿遺精,肺結核咯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