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非運動會

亞非運動會(Afro-Asian Games)是亞非運動會聯合會主辦的世界上惟一一個以大洲為參賽單位的綜合性運動會。

構想

亞非運動會的構想可以溯源到10年到12年前,當時就有人提出讓亞洲和非洲這兩大洲舉行一項綜合性運動會。在5年前的國際奧委會成員大會上,這個建議被正式提出並得到了支持,但直到2003年才得以舉辦首屆運動會。原計畫首屆亞非運動會應該於2001年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由於財政、安全等諸多方面的因素,比賽被延期了兩年,比賽地點也由新德里改換到了海得拉巴。

首屆亞非運動會

首屆亞非運動會於2003年10月24日至11月1日在印度的海得拉巴舉行。這是印度海得拉巴有史以來舉辦的最大的體育盛會,僅次於即將到來的2010年大英國協運動會。來自96個國家(地區)的20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比賽設立8個大項:田徑(42小項)、拳擊(10小項)、足球(1小項)、曲棍球(2小項)、射擊(14小項)、游泳(38)、網球(7)、舉重(15小項)。參賽的國家(地區)有43個亞洲國家(地區)和53個非洲國家(地區):阿富汗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巴林、孟加拉國、貝寧、不丹、波札那、汶萊、布吉納法索、蒲隆地、高棉、喀麥隆、維德角、中非共和國、查德、中國、中國台北、葛摩、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吉布地、埃及、衣索比亞、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加彭、甘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拉克、象牙海岸、日本、約旦、哈薩克斯坦、肯亞、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寮國、黎巴嫩、賴索托、賴比瑞亞、利比亞、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拉威、馬爾地夫、馬里、茅利塔尼亞、模里西斯、蒙古、摩洛哥、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尼日、奈及利亞、朝鮮、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菲律賓、卡達、盧安達、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烏地阿拉伯、獅子山、塞內加爾、塞席爾、新加坡、索馬里、南非、韓國、斯里蘭卡、蘇丹、史瓦濟蘭、敘利亞、塔吉克斯坦、坦尚尼亞、泰國、多哥、突尼西亞、土庫曼斯坦、烏干達、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葉門、尚比亞、辛巴威。
“兩個大洲,同一精神”,黑色非洲和黃色亞洲在南亞次大陸展開了激烈而友好的碰撞。在吉祥物獅子“沙魯”威武雄壯的叫喊聲中,“非洲雄獅”和“亞洲猛虎”走到了一起,歷史上第一次兩大洲之間的綜合運動會於2003年10月24日在印度的海得拉巴開幕。
印度人民有理由為這次盛會驕傲。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在度過了2001年未能在新德里如期舉行首屆運動會的難關之後,他們沒有放棄,耗資1億300萬盧比(1美元約合45盧比),今天終於在印度新興的高科技和文化城市海得拉巴迎來了這次盛會。
在開幕式上,組委會組織了盛大的表演,共有12000多名學生參與了開幕式的演出,還有4000多人為開幕式工作。中國獲得了金牌總數第一,東道主印度獲得獎牌總數第一。
雖然國際奧委會也派高官自始至終地觀摩了這次大會,但是對於亞非運動會聯合會的合法身份卻還沒有準備做出肯定的答覆。在本屆運動會上,亞、非兩個大洲的主要足球強國都沒有派隊參賽,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國際足聯沒有認可本次大會的足球賽事。
非洲國家奧委會協會主席、亞非運動會理事會主席拉薩納·巴蘭福2007年7月21日在阿爾及爾說,由於參賽人員不足,原定於7月25日至8月4日在阿爾及利亞舉行的第二屆亞非運動會將無法按期舉行。巴蘭福在記者招待會上說,他已向阿爾及利亞體育部長致信要求推遲本屆亞非運動會的舉辦時間,理由是亞洲方面對參加亞非運動會不夠積極。他說:“非洲人已經完全準備好舉辦亞非運動會,但亞洲卻沒能把他們在多哈亞運會上獲得金牌的運動員名單報過來。”巴蘭福說:“我們計畫接待500多名亞洲運動員參賽,但他們僅有150名運動員準備參賽。”他說,第二屆亞非運動會何時能夠舉行還要再和亞洲方面協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