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知識總動員

亞運知識總動員

亞洲運動會(Asian Games)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一屆,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間舉行。最初由亞洲運動會聯合會主辦,1982年後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Olympic Council of Asia)主辦。

亞運會簡介

亞洲運動會(Asian Games)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一屆,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間舉行。最初由亞洲運動會聯合會主辦,1982年後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Olympic Council of Asia)主辦。自1951年第一屆始,迄今共舉辦了13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亞洲運動會為正式的亞洲地區運動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許多國家先後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了獨立和解放,建立了新的社會制度。隨著戰爭創傷的平復,人民生活日趨安定,體育運動也逐漸活躍起來。因戰爭中斷了12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又恢復舉行。在這一歷史背景下,亞洲體育界人士產生了組建一個統一的亞洲體育領導機構,以推動亞洲體育運動發展的積極願望。1949年2月13日,來自亞洲各國體育組織的代表在新德里簽署了亞洲運動會聯合會憲章,亞洲運動會聯合會正式成立。亞洲運動會聯合會的任務是:按期主辦亞洲運動會和亞洲冬季運動會,弘揚奧林匹克精神,鼓勵和引導亞洲體育運動的發展。亞洲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不像奧林匹克運動會那樣有嚴格的規定,除田徑、游泳、足球、籃球等廣為開展的項目每屆都必須列入外,主辦國可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運動技術水平適當增減。如第三屆亞洲運動會在日本舉行,日本增加了自己的強項桌球、排球、網球等;第四屆在印度尼西亞舉辦時,印尼增加了該國擅長的羽毛球;第十屆南韓列入了跆拳道;第十一屆我國則取消了跆拳道,增加了武術等項目。當然,比賽項目的增減與變換都必須得到亞奧理事會的同意和批准,東道國無權隨意安排。亞洲運動會迄今已舉行了13屆,比賽項目也經歷了從少到多的發展過程--從第一屆的6項逐漸增至第13屆的36項。前13屆運動會舉辦過的項目分別有射箭、田徑、羽毛球、棒球、籃球、檯球、保齡球、拳擊、皮划艇、腳踏車、馬術、擊劍、足球、高爾夫球、體操(含藝術體操)、手球、曲棍球、柔道、卡巴迪、空手道、現代五項、賽艇、橄欖球、藤球、射擊、軟式網球、壘球、壁球、游泳(含水上芭蕾、跳水和水球)、桌球、跆拳道、網球、排球(含沙灘排球)、舉重、摔跤、武術、帆船共37項。1951年,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在印度新德里舉行時,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應邀參觀了大會。1954年,菲律賓舉辦第二屆亞洲運動會時邀請台灣參加,使台灣加入亞洲運動會聯合會。此後,我國未同亞洲運動會聯合會發生任何聯繫。1973年9月18日,亞洲運動會聯合會執委會在曼谷會議上確認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為該聯合會會員。同年11月16日,亞洲運動會聯合會理事會在德黑蘭會議上批准了執委會9月18日的決定。自1974年第七屆始,中國派隊參加了歷屆亞洲運動會的比賽。在已舉行過的13屆亞洲運動會中,亞洲的老牌體育強國日本前8屆金牌數一直都穩居首位。1974年第七屆亞洲運動會,中國首次征戰,金牌數列第三。1978年,中國金牌數升至第二位。在1982年第九屆亞洲運動會上,中國終於打破了日本長期獨霸亞洲體壇的局面,金牌數越居第一。從那以後,中國體育運動的總體水平穩步提高,在歷屆亞洲運動會上都名列金牌榜首,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體育強國。迄今為止,共有8個國家主辦過亞洲運動會:其中泰國4次,日本和印度各2次,中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伊朗和韓國各1次。1990年,北京成功地舉辦了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來自亞洲37個國家和地區的4655名運動員參加了27個大項(308個小項)的角逐,中國獲得183枚金牌,幾乎相當於第二名韓國(54枚)和第三名日本(38枚)金牌數總和的兩倍。該屆比賽也創造了優異的成績--破4項世界紀錄、平1項世界紀錄、破42項亞洲紀錄、破98項亞洲運動會紀錄。第十三屆亞洲運動會於1998年12月6日至20日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的70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36個項目的比賽。在本屆運動會獎牌榜上列前三名的國家是:中國(129枚金牌、77銀牌、68銅牌)、韓國(65枚金牌、47枚銀牌、52枚銅牌)和日本(52枚金牌、61枚銀牌、68枚銅牌)。東道主泰國獲得了24枚金牌、26枚銀牌和40枚銅牌,在"亞洲三強"之後居第四位。本屆亞運會的獎牌流向了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共有23個國家和地區獲得金牌,33個國家和地區獲得獎牌,創下了亞運會的歷史紀錄。第十四屆亞洲運動會將於2002年在韓國釜山舉行。亞洲冬季運動會原定與亞洲運動會同年舉行,迄今共舉辦了4屆。第一屆和第二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分別於1986年和1990年在日本札幌舉行。因改變原定東道國等原因,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推遲了兩年,於1996年在中國哈爾濱舉行。第四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於1999年1月30日在韓國江源道舉行。在迄今舉辦過的4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上,曾分別舉行了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現代冬季兩項、自由式滑雪等8個大項或分項(43個小項)的比賽,還舉行過跳台滑雪表演。在前兩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上,東道國日本實力突出,以很大優勢奪走了大部分金牌。日本、中國、韓國在兩屆比賽中都分別名列金牌榜前三位。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由於前蘇聯中亞地區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加盟,以及我國冬季運動項目技術水平的提高,實力格局發生了變化,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分別以15枚和14枚金牌排在第一、二位,日本僅以8枚金牌名列第三。在第四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上,中國派出92名運動員參加了全部7個大項的比賽,結果以獲得15枚金牌、10枚銀牌和11枚銅牌的成績再次名列第一。東道主韓國獲得11枚金牌、10枚銀牌和14枚銅牌,排名第二。哈薩克斯坦獲得10枚金牌、8枚銀牌和7枚銅牌,排位第三。亞洲的老牌冰雪強國日本第一次被擠出前三名,僅以獲得6金、14銀、9銅的成績位居第四。

比賽項目簡介

亞洲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不像奧林匹克運動會那樣有嚴格的規定,除田徑、游泳、足球、籃球等廣為開展的項目每屆都必須列入外,主辦國可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運動技術水平適當增減。如第三屆亞洲運動會在日本舉行,日本增加了自己的強項桌球、排球、網球等;第四屆在印度尼西亞舉辦時,印度尼西亞增加了該國擅長的羽毛球;第十屆南韓列入了跆拳道;第十一屆我國則取消了跆拳道,增加了武術等項目。
今年10月14日,第16屆亞運會組委會召開了競賽項目設定新聞發布會。廣州亞組委發布了2010年廣州亞運會設42個競賽大項、464個競賽小項的具體設定。比如:
. 棋類 水上項目 . 射箭 . 田徑 . 羽毛球 . 棒球 . 籃球 . 拳擊 . 皮划艇 . 腳踏車 . 馬術 . 擊劍 . 足球 . 體操 . 手球 . 曲棍球 . 柔道 . 現代五項 . 賽艇 . 帆船 . 射擊 . 壘球 . 桌球 . 跆拳道 . 網球 . 鐵人三項 . 排球 . 舉重 . 摔跤 . 保齡球 . 檯球 . 板球 . 體育舞蹈 . 壁球 . 武術 . 藤球 . 橄欖球 . 輪滑 . 空手道 . 卡巴迪 . 高爾夫球 . 龍舟
歷屆亞運會舉辦地點
歷屆亞運會簡介
●●第一屆新德里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51. 3. 4 ~ 3. 11 (8日)
-參加國:日本、泰國、印度、菲律賓、緬甸、伊朗、印尼、新加坡、錫蘭(現 斯里蘭卡)、阿富汗、尼泊爾(一共11個國家)
-參加者:489名
-比賽項目:田徑、游泳、足球、籃球、舉重(一共6個項目)
■ 備註
-韓國戰爭爆發,因此韓國沒有參加本屆亞運會。
-以加入國際聯盟為條件,容許了日本的參加。
●●第二屆馬尼拉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54.5.1—9(9日)
-參加國:韓國、日本、台灣、泰國、印度、菲律賓、緬甸、印尼、新加坡、錫蘭(現 斯里蘭卡)、阿富汗、巴基斯坦、越南、馬拉西亞、汶萊、香港、以色列、高棉(一共18個國家)
-參加者:1,280名
-比賽項目:田徑、游泳、足球、籃球、舉重、摔跤、射擊(一共8個項目)
■ 備註
-創立亞運會的會員國——敘利亞脫離會員國組織。
-韓國首次參加。
●●第三屆東京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58.5.24—6.1 (9日)
-參加國:韓國、日本、台灣、印度、菲律賓、緬甸、印尼、新加坡、錫蘭(現 斯里蘭卡)、阿富汗、巴基斯坦、越南、馬拉西亞、汶萊、香港、以色列、高棉、伊朗、巴林、尼泊爾(一共20個國家)
-參加者:1,280名
-比賽項目:田徑、游泳、足球、籃球、舉重、摔跤、射擊、網球、排球、桌球、曲棍球、腳踏車(一共13個項目)
■ 備註
-指定了“不斷前進”做標語。
-具備了亞洲國際綜合性體育大賽的面目。
●●第四屆雅加達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62. 8. 24 ~ 9. 4 (12日)
-參加國:韓國、日本、泰國、印度、菲律賓、緬甸、印尼、新加坡、錫蘭(現 斯里蘭卡)、阿富汗、巴基斯坦、馬拉西亞、汶萊、香港、高棉、越南(一共16個國家)
-參加者:1,460名
-比賽項目:田徑、游泳、足球、網球、籃球、排球、桌球、腳踏車、拳擊、摔跤、射擊、曲棍球、羽毛球(一共13個項目)
■ 備註
-由於政治的和宗教的問題跟主辦國發生矛盾,台灣和以色列沒有參加。
-“平和和友誼”的亞運會理想受到損害。
●●第五屆曼谷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66. 12. 9 ~ 12. 20 (12日)
-參加國:韓國、日本、台灣、泰國、印度、菲律賓、緬甸、伊朗、印尼、新加坡、阿富汗、尼泊爾、巴基斯坦、馬拉西亞、香港、以色列、越南、錫蘭(現 斯里蘭卡)(一共18個國家)
-參加者:2,486名
-比賽項目:田徑、游泳、足球、網球、籃球、排球、桌球、腳踏車、拳擊、摔跤、舉重、射擊、曲棍球、羽毛球(一共14個項目)
■ 備註
-韓國獲得獎牌榜第二名。
-確定了韓國的漢城第6屆亞運會主辦權。
●●第六屆曼谷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70. 12. 9 ~ 12. 20 (12日)
-參加國:韓國、日本、台灣、泰國、印度、菲律賓、緬甸、伊朗、印尼、新加坡、錫蘭(現 斯里蘭卡)、尼泊爾、巴基斯坦、馬拉西亞、香港、以色列、越南、高棉 (一共18個國家)
-參加者:2,400名
-比賽項目:田徑、游泳、足球、籃球、排球、腳踏車、拳擊、摔跤、舉重、射擊、曲棍球、羽毛球、帆船(一共13個項目)
■ 備註
-韓國放棄了主辦權,因此上屆亞運會主辦國泰國連續承辦。
●●第七屆德黑蘭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74. 9. 1 ~ 9. 16 (16日)
-參加國:韓國、日本、中國、朝鮮、泰國、印度、菲律賓、緬甸、伊朗、印尼、新加坡、斯里蘭卡、阿富汗、尼泊爾、巴基斯坦、馬拉西亞、香港、以色列、越南、谷美爾、蒙古、伊拉克、科威特、巴林、寮國 (一共25個國家)
-參加者:3,010名
-比賽項目:田徑、游泳、射擊、腳踏車、舉重、體操、摔跤、拳擊、桌球、籃球、排球、足球、網球、羽毛球、擊劍、曲棍球(一共16個項目)
■ 備註
-中國、朝鮮、蒙古等共產主義國家首次參加。
-主辦國伊朗不顧各個阿拉伯國家的反對,容許以色列也參加。
●●第八屆曼谷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78. 12. 9 ~ 12. 20 (12日)
-參加國:韓國、日本、中國、朝鮮、泰國、印度、菲律賓、緬甸、印尼、新加坡、斯里蘭卡、尼泊爾、巴基斯坦、馬拉西亞、香港、蒙古、伊拉克、科威特、巴林、沙烏地阿拉伯、黎巴嫩、卡達、敘利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孟加拉國(一共25個國家)
-參加者:3,842名
-比賽項目:田徑、游泳、足球、網球、籃球、排球、桌球、腳踏車、拳擊、摔跤、舉重、擊劍、射擊、體操、曲棍球、羽毛球、射箭、保齡球、帆船
(一共19個項目)
■ 備註
- “亞運會聯合會(AGF)”的解體和“亞奧理事會(OCA)”的創立。
-巴基斯坦放棄了主辦權,因此在泰國的曼谷舉行了本屆亞運會。
-以色列和台灣被禁止參加本屆亞運會。
●●第九屆新德里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82.11.19 ~ 12.4 (16日)
-參加國:韓國、中國、朝鮮、泰國、日本、印度、菲律賓、緬甸、伊朗、印尼、新加坡、斯里蘭卡、阿富汗、尼泊爾、巴基斯坦、越南、馬拉西亞、香港、蒙古、伊拉克、科威特、巴林、寮國、孟加拉國、黎巴嫩、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民主葉門、葉門、阿曼、馬爾地夫(一共33個國家)
-參加者:4,595名
比賽項目:田徑、游泳、足球、網球、籃球、排球、桌球、手球、腳踏車、拳擊、摔跤、舉重、射箭、射擊、馬術、體操、曲棍球、羽毛球、賽艇、帆船、高爾夫球(一共21個項目)
■ 備註
- “亞奧理事會(OCA)”創立,主管亞運會有關事項。
-中國上升為本屆亞運會的獎牌榜第一名。
●●第十屆漢城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86. 9. 20 ~ 10. 5 (16日)
-參加國:韓國、中國、日本、孟加拉國、不丹、巴林、香港、印泥、印度、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黎巴嫩、馬拉西亞、馬爾地夫、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達、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葉門、約旦、伊拉克(一共27個國家)
-參加者:4,839名
-比三項目:田徑、游泳、射箭、羽毛球、籃球、保齡球、拳擊、自相車、馬術、擊劍、足球、高爾夫球、體操、手球、曲棍球、柔道、賽艇、射擊、桌球、跆拳道、網球、排球、舉重、摔跤、帆船(一共25個項目)
■ 備註
-韓國在金牌總數上超過了日本隊,躍居第二位。
-本屆亞運會提供了達到奧運會水平的轉機。
●●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90. 9. 22 ~ 10. 7 (16日)
-參加國:一共37個國家(除了伊拉克和約旦以外,亞奧理事會全會員國都參加)
-參加者:6,122名
-比賽項目:田徑、游泳、射箭、羽毛球、籃球、保齡球、皮划艇、卡巴迪、自相車、擊劍、足球、高爾夫球、體操、手球、曲棍球、柔道、賽艇、藤球、射擊、壘球、桌球、網球、排球、舉重、摔跤、武術、帆船(一共27個項目)
-表演比賽項目:棒球、軟式網球(2個項目)
■ 備註
-伊拉克被停止亞奧理事會的會員國資格,因此沒有參加本屆亞運會。
●●第十二屆廣島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94. 10. 2 ~ 10. 16 (15日)
-參加國:一共42個國家
-參加者:約6,824名
-徽章:鴿子
-吉祥物:"Poppo"(公鴿子), "Cuocu"(木鴿子)
-標語:亞洲人的調和
-比賽項目:田徑、游泳、射箭、羽毛球、棒球、籃球、保齡球、拳擊、皮划艇、自相車、馬術、擊劍、足球、高爾夫球、體操、手球、曲棍球、柔道、卡巴迪、空手道、現代五項、賽艇、藤球、射擊、壘球、軟式網球、桌球、跆拳道、網球、排球、舉重、摔跤、武術、帆船(一共34個項目)
■ 備註
-伊拉克被停止亞奧理事會的會員國資格,高棉以準會員國身份參加。
-舉行地在亞運會歷史上首次不是首都而是地方城市。
●●第十三屆曼谷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98. 12. 6 ~ 12. 20 (15日)
-參加國:一共41個國家
-參加者:約9,545名
-標語:超過國境的友誼
-比賽項目:田徑、射箭、羽毛球、棒球、籃球、檯球、保齡球、拳擊、皮划艇、自相車、馬術、擊劍、足球、高爾夫球、體操、手球、曲棍球、柔道、卡巴迪、空手道、賽艇、橄欖球、藤球、射擊、壘球、軟式網球、壁球、游泳、桌球、跆拳道、網球、排球、舉重、摔跤、武術、帆船(一共36個項目)
■ 備註
-阿富汗、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沒有參加。
●●第十四屆亞運會——釜山
日期:2002年9月29日至10月14日(為期16天)
參賽國家及地區:41個國家及地區
參賽人數:9,699名
比賽項目:田徑、游泳、足球、籃球、舉重、摔跤、拳擊、射擊、排球、曲棍球、腳踏車、羽毛球、網球、體操、桌球、射箭、帆船帆板、手球、高爾夫、賽艇、擊劍、柔道、卡巴迪、藤球、壘球、武術、皮划艇、棒球、保齡球、馬術、空手道、現代五項、軟式網球、跆拳道、壁球、橄欖球(共41個)
花絮
1、會徽:
本屆亞運會的會徽是以太極圖案和藍色的海水為主題,代表全體亞洲人民緊密團結、共同發展的精神。藍色的海水巧妙地匯聚成一幅太極圖案,勾繪出滾滾波濤的磅礴氣勢。圖案上方,是代表亞奧理事會的紅色太陽,而太極圖案和藍色海水分別象徵著韓國和釜山。
2、吉祥物:
本屆亞運會的吉祥物是一隻展翅高飛的海鷗,它是主辦地釜山市的市鳥。海鷗周身圖案運用粗線條的墨跡和自由的線條,顯得生動而純樸,散發出韓國傳統文化的韻味,同時粗細線條的搭配也代表著邁向新時代的亞洲各國人民的進取精神和遠大理想。這隻吉祥物的名字叫做“DURIA”,具有“前進中的亞洲(Durative+Asia)”的含義。同時在韓國語中“你和我一起”的發音為“DU-RI”,這也與希望所有參加本屆大會的亞洲國家相互團結友愛,不斷發展的大會理念相吻合。
3、大會口號:New Vision, New Asia
One Asia Global Busan
獎牌榜前3位
第一:中國 金:150 銀:84 銅:74
第二:韓國 金:96 銀:80 銅:84
第三:日本 金:44 銀:73 銅:72
2006年第十五屆多哈亞運會(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
日期:2006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參賽國家及地區: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
參賽人數:1.1萬名運動員
項目:西洋棋和鐵人三項首次被列為比賽項目,足球、籃球、排球、游泳、羽毛球、桌球、武術、摔跤、田徑、檯球、壘球、柔道、網球、馬術、皮划艇、藤球、拳擊、手球、賽艇、健美、射擊、擊劍、射箭、帆船帆板、高爾夫、軟式網球、舉重、曲棍球、體操、空手道、棒球、保齡球、跆拳道、腳踏車等
結果排名:1 中國 165 88 63 316 (金 銀 銅 總)
2 韓國 58 53 82 193
3 日本 50 71 77 198
4 哈薩克斯坦 23 19 43 85
5 泰國 13 15 26 54
6 伊朗 11 15 22 48
7 烏茲別克斯坦 11 14 14 39
8 印度 10 18 26 54
亞運知識總動員

“亞運知識總動員第五場複賽走進增城”

12月18日,“亞運知識總動員”第五場複賽走進增城市荔城第二國小。荔城第二國小以420分居增城市國小組榜首,成功拿下決賽入場券,而中學組的第一寶座則由增城中學奪得。

石灘鎮第二中學學生答題
廣州亞運會官方網站12月18日報導(記者 曾錚)12月18日,“亞運知識總動員”第五場複賽走進增城市荔城第二國小。複賽由三個環節組成,分別是“必答題”,“趣味運動”以及“搶答題”,其中答題環節都是圍繞亞運知識展開,而“趣味運動”則讓同學們在團結合作中了解了體育精神的真諦。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最終荔城第二國小以420分的總成績成功取得決賽通行證,而中學組的桂冠則由增城中學摘得。
國小組必答題平局頻頻 難分上下
參加國小組比賽的同學分別來自荔城街富鵬國小,荔城街中心國小,增城市荔江國小以及荔城第二國小。在第一輪的必答題環節中,同學們都表現積極,回答問題從容冷靜。
“廣州亞運會吉祥物阿祥象徵的是什麼?”“珠江!”
“中國哪一年加入亞奧理事會?”“1973年!”
伴隨著提問,上場的同學往往是主持人話音一落,答案也便脫口而出,絲毫不見猶豫。各個隊你爭我趕,比分咬得非常緊。在第一輪環節結束時,四隊的比分分別為:荔城街富鵬國小和荔城第二國小各300分,荔城街中心國小和增城市荔江國小則稍稍落後,都是270分。
隨後的趣味遊戲“四人五足”讓同學們充分體會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而搶答題則是對體力和知識的雙重考驗,同學們紛紛爆發出短跑健將的力量,力爭答題權。最終,由荔城第二國小以420分的總成績順利勝出。
中學組趣味運動爭奪激烈 參與即快樂
增城市中學組則有增城市新塘中學,增城市增城中學,石灘鎮第二中學和增城市小樓中學四所學校參加比賽。
中學組的趣味運動遊戲名稱為“圖示拉力賽”,各學校分別派出兩男一女參加拔河比賽,與此同時,還要聽到主持人的提問,並在終點處一堆圖示里選出代表正確答案的那張。而作為懲罰,輸的隊要面臨答題考驗,回答正確則只扣掉10分,如果回答錯誤,不僅要扣分,還要減少一名參賽隊員。
整個比賽過程十分扣人心弦,各隊都拼出全力不甘落後,參加比賽的同學滿臉通紅,奮力朝著有正確答案圖示的終點沖,場上往往出現難分勝負的局面。而賽場邊吶喊助威的同學也毫不示弱,紛紛給自己的隊友加油鼓勁。第一場比賽結束後,增城市新塘中學的同學很不幸的站上了考驗台,並且十分遺憾的沒能回答上主持人的提問。
當面臨選擇自己一名隊友離開時,站在考驗台上的同學猶豫了很久,最終選擇了參加比賽的其中一位女生。當被問及為什麼做出這個選擇時,她說,因為要拔河,女生力氣小,只有她離開隊伍的競爭力才被削減得最弱。與此同時,離開了競技場的女生也表示,雖然為這次比賽努力準備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但並沒有遺憾。“能夠參加比賽,本身就是快樂的!”女生笑著說。
最終增城市增城中學以290分的總成績,順利取得了進入決賽的資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