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盟

亞盟

目前,研究和關注亞洲未來政治與經濟問題的機構與學者不乏其人,所持觀點也各不相同。諾貝爾獎得主曼德爾多次發表談話並預測,在未來的20年裡,一個統一的亞洲貨幣可能會成為現實,世界最終將出現歐元區、美元區和亞元區。同時,歐洲的許多大學(如德國的海德堡大學、佛雷登索大學、英國的牛律大學)里,也有一些人在研究和探索一個未來統一的亞洲的可能性,希望會出現一個“亞盟”與歐盟、美國一起構成一個多極化的世界。 國內外學術界也有人對亞洲統一持懷疑態度,認為亞洲與歐洲存在太大的差異,亞洲國家(地區)之間的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巨大的文化差異、不同的政治制度、各國的經濟實力也存在較大懸殊,人口眾多、地域廣闊而布局分散,“亞盟”的出現幾乎不可能。美國哈佛學者亨廷頓認為,亞洲國家之間所存在的“文化裂痕”將難以逾越,甚至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在亞洲區域內爆發。 因此,研究未來“亞盟”,倡導亞洲國家(地區)之間的緊密型社會、經濟合作,不僅具有學術前瞻性,而且對於修復和消除所謂的“文化裂痕”、維護亞洲地區和平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亞盟

目前,研究和關注亞洲未來政治與經濟問題的機構與學者不乏其人,所持觀點也各不相同。

諾貝爾獎得主曼德爾多次發表談話並預測,在未來的20年裡,一個統一的亞洲貨幣可能會成為現實,世界最終將出現歐元區、美元區和亞元區。

同時,歐洲的許多大學(如德國的海德堡大學、佛雷登索大學、英國的牛律大學)里,也有一些人在研究和探索一個未來統一的亞洲的可能性,希望會出現一個“亞盟”與歐盟、美國一起構成一個多極化的世界。

國內外學術界也有人對亞洲統一持懷疑態度,認為亞洲與歐洲存在太大的差異,亞洲國家(地區)之間的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巨大的文化差異、不同的政治制度、各國的經濟實力也存在較大懸殊,人口眾多、地域廣闊而布局分散,“亞盟”的出現幾乎不可能。美國哈佛學者亨廷頓認為,亞洲國家之間所存在的“文化裂痕”將難以逾越,甚至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在亞洲區域內爆發。

因此,研究未來“亞盟”,倡導亞洲國家(地區)之間的緊密型社會、經濟合作,不僅具有學術前瞻性,而且對於修復和消除所謂的“文化裂痕”、維護亞洲地區和平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多元化

前蘇聯陣營崩潰之後,美國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並充當著國際警察的角色。但是,歷史的經驗證明失去了制約的權力必然會腐敗。法國總統席哈克最近向國際社會發出警告,在這個世界裡如果只有一個主宰力量是危險的匕這種危險明確地表現在美國推行其國家戰‘略的時候相當傲慢,甚至有時對其歐洲盟國也不管不顧。一個鮮明的事例就是其近年所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以及曾經用巡航飛彈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和處理科索沃問題的做法0美國的這種強權政治違反了民主的基本價值,因為所有國家,不論大小,在國際法面前都應平等。但是,目前美國一意孤行使用不公正力量和手段加強其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國的單邊主義引起了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俄羅斯甚至其盟國德國、法國和印度等國家的憂慮和不滿。

事實證明,世界確實需要多極化,因為只有多極化才能建立一種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以最近發生的伊拉克戰爭為例,歐盟在努力與美國抗衡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一個多極化的世界需要“亞盟”的出現。從另一角度講,“亞盟”的出現同樣符合美國的利益。在一個多極化的、有多個警察的世界裡,美國遭遇的風險也自然會大大減少。實際上,如果沒有與之配套的相適應的先進的文明、文化和科學的政策策略,即使具有強大的具有威懾力的飛彈防禦系統也難以使美國固若金湯。“亞盟”的概念必將對未來世界的政治和經濟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實現未來

聯合國憲章的第八條款是專門為鼓勵區域性社會經濟合作而設立的。而且聯合國成立了專門的委員會(ESCAP)負責協調亞太地區國與國之間的社會經濟合作事宜。

與歐盟相比,亞洲各國、地區之間的社會與經濟合作顯得比較鬆散,也缺乏相應的組織形式,在某些國家間存在著世人所知的歷史遺留問題和爭議。近年來隨著東亞經濟的迅速增長,亞洲各國(地區)加強區域社會經濟合作以維護本地區經濟利益的要求日益迫切,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向前推進。

縱觀世界形勢,冷戰體制結束後,亞洲政治局勢的趨於穩定,為亞洲各國、地區間的社會經濟合作創造了前提。在經濟合作方面,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不斷加強是亞洲各國(地區)加強經濟合作的外部因素;亞洲地區經濟聯繫的加強是推動經濟合作的堅實基礎;亞洲各國(地區)間已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國際分工合作關係,經濟發展的多層次性成為促進經濟合作的有利條件;東亞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加強經濟合作的保證。亞太地區的經濟成長,80年代為7%,90年代大體保持在7. 5%一8%左右。這樣的發展速度為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證。

東協10國在區域性社會與經濟合作方面為亞洲國家(地區)做出了榜樣。中國積極地參與了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和區域性經濟技術合作。朱鎔基總理和東協10國領導人於2002年11月簽署了《中國與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計畫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是繼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後,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也是由亞洲開發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未來的“亞盟”需要時間,需要一步一步,分階段實施。如果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進展順利,由於經濟利益和日益增強的外貿依存度,下一步日本和韓國也極其可能加人進來。目前,關於10十3的機制已經在東協、中國、日本和韓國之間多次進行了探討與協商。中國和印度也在探討進一步加強經濟合作,中國政府已經向印度方面提出了建立自由區的建議。經濟利益的驅動終將促使這幾個亞洲的主要國家實現更緊密的經濟合作。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平裝: 26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5892385, 750589238X

條形碼: 9787505892385

尺寸: 20.6 x 14.2 x 1.6 cm

重量: 481 g

作者

陳岩,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後,浙江大學博士後,南開大學博士,美國伊利諾大學高級研究學者,現為寧波大學副教授,杭州江乾全球系統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東亞研究院院長;著有《東亞再崛起》、《亞元》等多部著作,發表近300篇文章,一些思想觀點有一定影響,傾心致力於亞洲的經濟社會發展事業。

內容

《亞盟》內容簡介:東亞地理上的一個顯著特點,在於它的相對統一性與整體性,構成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它的西部聳立著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東面面向廣闊的太平洋。一座喜馬拉雅山,一個太平洋,一個1000年和平的亞盟。一山一水一亞盟。

目錄

導論亞盟宣言

第一章 亞盟的概念

一、中國

二、日本

三、韓國

四、東南亞國家聯盟

第二章 亞洲的和平要義亞洲不再要戰爭

一、亞洲戰爭的代價

二、亞洲的持久和平:亞洲不再要戰爭

第三章 亞盟的經濟可行性

一、東亞模式

二、亞洲單一市場理論

三、中國一東協自由貿易區

四、中日韓潛在自由貿易區

五、亞洲單一貨幣理論

六、對亞盟經濟可行性的評估與判斷

第四章 亞盟的地理可行性

一、亞洲大陸與太平洋

二、亞洲以外各洲地理經濟意義

三、亞洲地理經濟意義

第五章 亞盟的文化可行性

一、中國文化

二、日本文化

三、韓國文化

四、東協文化

五、東亞儒家文化區

第六章 亞盟的政治可行性

一、日本政治制度

二、中國政治制度

三、韓國政治制度

四、東協政治制度

五、新的國家主權理論

第七章 建立亞盟

一、亞盟的共同條款

二、建立亞洲經濟和貨幣聯盟

三、亞盟公民身份制度

四、亞洲議會、理事會、委員會、法院與審計法院

第八章 亞洲中央銀行和亞洲中央銀行體系

一、亞洲中央銀行和亞洲中央銀行體系的目標、任務與職能

二、亞洲-中央銀行與亞洲中央銀行體系的組織結構

三、亞洲中央銀行與亞洲中央銀行體系的貨幣職能和業務

四、亞洲中央銀行的謹慎監督機制

五、亞洲中央銀行與亞洲中央銀行體系的財政條款

六、一般性條款

第九章 亞盟的經濟、貨幣、貿易政策

一、亞盟的經濟政策

二、亞盟的貨幣政策

三、亞盟的貿易政策

第十章 亞盟的環境、外交、安全政策

一、亞盟的環境政策

二、亞盟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