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和發條老鼠

亞歷山大和發條老鼠

亞歷山大和發條老鼠,是由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亞歷山大和發條老鼠

本書講述的是一隻真老鼠與一隻發條老鼠之間的友誼的故事,故事內容充滿童趣又意味深長。亞歷山大是一隻在夾縫中覓食、終日東躲西藏的家鼠。小老鼠亞歷山大總是被人追打,而他的朋友發條老鼠威利卻是小女孩安妮最喜歡的玩具。亞歷山大羨慕極了,真希望自己也能變成一隻發條老鼠,被人抱著,被人愛。而他只要在月圓之夜帶去一顆紫色的鵝卵石,魔法蜥蜴就可以實現他的願望。因此,希望經由蜥蜴的魔法幫助他變成和發條老鼠一樣。終於,他找到了一顆紫色的鵝卵石,可就在魔法蜥蜴要幫他實現願望的時候,他卻改變了主意…… 亞歷山大才恍然大悟自己擁有的自由,其實彌足珍貴……

作者簡介

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1910.5.5-1999.10.11),1910年5月出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父親是比利時猶太商人,母親是女高音歌唱家。因家在美術館附近,舅舅們又是建築師、畫家和藝術品收藏家,所以他從小就得以浸淫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之中。13歲起,他隨家人輾轉美國、義大利。1935年獲得經濟學博士。1945年,歐洲興起反猶太浪潮,他們被迫舉家走避美國。

李奧尼是一個才華橫溢、不受拘束的藝術天才,繪畫、雕刻、平面設計、印刷、陶藝、攝影……樣樣精通,曾任美國《財富》雜誌設計主管長達10年。期間,他多次在歐洲和美國舉辦個人畫展、設計展,並曾擔任美國平面造型藝術學會主席、1953年度國際設計大會主席。1955年獲美國平面造型藝術協會最佳廣告製作美術指導、1956年獲建築聯盟金牌獎。1984年獲得美國平面造型藝術學會獎時,受獎詞這樣評價他:他通過自己的藝術創作、設計創作、設計領域的領導和人才培養,以及通過為孩子創作繪本,至少深深地影響了三代人,而自始至終,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貫穿著他的作品。

儘管李奧尼開始創作繪本時已經49歲,他卻開闢了繪本的一個新時代。《紐約時報》曾不惜溢美之詞給予他這樣的評價:“如果繪本是我們這個時代一種新的視覺藝術,李歐·李奧尼則是這種風格的大家。”

他的繪本獲獎無數,其中《一寸蟲》(Inch by Inch,1960)、《小黑魚》(Swimmy,1963)、《田鼠阿佛》(Frederick,1967)、《阿力和發條老鼠》(Alexander and the Wind-Up Mouse,1969)分別於1961年、1964年、1968年及1970年四次榮獲美國凱迪克大獎。

1999年10月,這位被譽為“色彩魔術師”的繪本大師在義大利與世長辭,享年89歲。

內容摘要

“救命啊!救命啊!一隻老鼠!”一聲驚叫。然後一陣轟聲。杯子、碟子和勺子滿天飛。

亞歷山大飛快地奔回他的小窩。

亞歷山大所需要的只是一點麵包屑,可每次他們看見他時總會尖叫著喊救命或是用掃帚追打他。

一天,屋子裡沒有一個人的時候,亞歷山大聽到從安妮的房間裡傳來一聲吱吱叫。他偷偷溜進去,啊,他看到了什麼?另一隻老鼠。但不是一隻像他那樣的老鼠。在該長腿的地方他長了兩隻小輪子,背上還有一把鑰匙。

“你是誰?”亞歷山大問。

“我是發條老鼠維利,安妮最心愛的玩具。他們給我上發條讓我打著圈圈跑,他們擁抱我,晚上我睡在一隻柔軟的白色枕頭上,旁邊還躺著布娃娃和泰迪熊。每個人都愛我。”

“他們可不愛我,”亞歷山大傷心地說。但他依然為找到一個朋友而快樂。“我們去廚房找麵包屑吧,”他說。

“喔,我不能,”維利說。“他們給我上發條時我才能走動。但我不介意。每個人都愛我。”

亞歷山大也愛維利。任何時候只要可以,他就去看望維利。他告訴他關於掃帚、飛轉的茶碟和老鼠夾子的那些冒險事兒。維利則講述企鵝和羊毛熊,更多的還是安妮。兩個好朋友共度了許多美好的時光。

但當他獨自一個在黑暗的洞穴中時,亞歷山大就會帶著一點妒意想起維利。“哎!”他嘆息著。“為什麼我就不能做一隻像維利那樣的發條老鼠呢,那樣人們也會擁抱我,愛我。”

一天,維利講了一個奇怪的故事。“我聽說,”他神秘地耳語著,“在花園裡,在鵝卵石小徑的盡頭,在黑刺莓叢旁邊,住著一隻會魔法的蜥蜴,他能把一個動物變成別的什麼東西。”

“你是說,他能把我變成一隻像你這樣的發條老鼠嗎?”

那個下午亞歷山大走進花園,跑到小徑的盡頭。“蜥蜴,蜥蜴,”他低聲呼喚著。突然面前就出現了一隻身上有著花朵和蝴蝶花紋的大蜥蜴。

“是真的嗎,聽說你能把我變成一隻發條老鼠?”亞歷山大用顫抖的聲音問。

“只要月亮變圓的時候,給我帶一顆紫色的鵝卵石。”

每天亞歷山大都在花園裡尋找紫色的鵝卵石。可是白花力氣。他找到黃色的、藍色的和綠色的鵝卵石――但就是沒有一顆哪怕小小的紫色鵝卵石。

最後,又累又餓的他回到屋子裡。在食品貯藏室的一個角落裡,他看到一隻裝滿了舊玩具的盒子。在那兒,滑車和破損的布娃娃之間,是維利。“怎么了?”亞歷山大驚訝地問。

維利告訴他一個悲傷的故事。在安妮的生日宴會上,每個人都帶了禮物來。“第二天,”維利嘆息道,“很多舊玩具就被倒在這個盒子裡。我們都將被扔掉。”

亞歷山大幾乎要流淚了。“可憐的維利!”他想。但突然間他看到了什麼。難道是……?是的,一顆小小的紫色鵝卵石。

他興奮地跑到花園裡去,那珍貴的鵝卵石緊緊地攥在手中。天空中掛著一輪滿月。亞歷山大上氣不接下氣地在黑刺莓叢邊上停了下來。“蜥蜴,蜥蜴,我在黑刺莓叢中。”葉子刷刷地響,蜥蜴出來了。“月亮圓了,鵝卵石找到了,”蜥蜴說。“你想變成什麼?”

“我想……”亞歷山大頓了頓。然後他突然說,“蜥蜴,蜥蜴,你能把維利變成一隻像我這樣的老鼠嗎?”蜥蜴眨了眨眼。閃過一道令人目眩的光。而後萬物寂靜。紫色的鵝卵石不見了。

亞歷山大飛快地跑回屋子。

那隻盒子還在,但已經空了。“太晚了,”他想。拖著一顆沉重的心,他向自己的洞穴走去。

有什麼東西在吱吱叫著!亞歷山大小心翼翼地向洞口靠近。裡頭有一隻老鼠。

“你是誰?”亞歷山大問,有點害怕。

“我叫維利,”老鼠說。

“維利!”亞歷山大歡叫著。“蜥蜴……蜥蜴真的把你變成老鼠啦!”

他擁抱著維利,他們一起跑向花園。

在那兒,他們跳著舞,直到日落。

魔力、變形,都是傳統民間故事中最常見的因素。而Leo Lionni是以他的繪畫將一個現代故事予以變形的古老魔力。是一本拼貼畫,畫面是渾圓的,鮮艷然而柔和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