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蘭科維奇

亞歷山大·蘭科維奇

前南斯拉夫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副總統。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務活動家。

人物:

亞歷山大·蘭科維奇AleksanderRankovic(1902年11月28日——1983年8月19日) 
亞歷山大·蘭科維奇亞歷山大·蘭科維奇
 

生平:

參加革命:
1902年11月28日生於塞爾維亞的奧布連諾瓦茨,塞爾維亞族。出身於貧苦農民之家,童年時期學習手工業。1927年加入南斯拉夫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加入南斯拉夫共產黨。
..
1924年開始在獨立工會中活動,1927和1928年多次入獄並流放。1929年任共青團塞爾維亞省委員會書記。因從事革命活動而再次被捕入獄。1935年出獄後服兵役。從軍隊復員後回到貝爾格勒從事黨的工作。1937年任南塞爾維亞省委書記。1938年任南斯拉夫共產黨臨時領導成員,參與重建南共中央。1940年10月在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會議上當選為南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抗擊法西斯:
納粹德國入侵巴爾幹並占領南斯拉夫後,1941年10月在薩格勒布舉行的南共中央委員會會議上,蘭科維奇與其他南共領導一致決定繼續抗擊法西斯侵略者。南共中央政治局從薩格勒布遷到貝爾格勒後,蘭科維奇與南共其他領導人一起,共同組織人民解放運動和反對法西斯占領者的武裝鬥爭。1941年7月被蓋世太保逮捕,3天后被貝爾格勒的共產黨人營救出獄。在人民解放戰爭中,蘭科維奇任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最高司令部成員、南共中央組織書記、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委員和主席團委員。1943年1月,蘭科維奇等領導人不顧共產國際要求南共不要反對在倫敦的南斯拉夫王國流亡政府的建議,為取消南斯拉夫流亡政府代表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權利和譴責流亡政府同占領者合作而鬥爭,並為此給各盟國政府發出照會,指出南斯拉夫流亡政府同德、意法西斯占領者合作的事實,使英國政府最終放棄了原來要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接受南流亡政府領導的立場,並開始於南人民解放運動建立接觸。之後,蘭科維奇與南共其他領導人一起,為使南人民解放運動得到國際承認而做出了重大努力。
建立人民政權:
1943年10月16—18日,有蘭科維奇參加的南共中央委員會會議決定建立國家政權機關,並發表《告南斯拉夫人民書》,宣布“只有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及其產生的機構才最有資格成為真正人民政權的體現者。”1943年11月29—30日,蘭科維奇參加了在亞伊策召開的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會議宣布,南斯拉夫全國解放委員會是臨時的最高人民政權機關;剝奪在國外的所謂南斯拉夫政府作為合法政府的權利。由於蘭科維奇和其他南斯拉夫領導人的共同努力,南斯拉夫的人民解放運動獲得了盟國的大量武器和其他物資援助。蘭科維奇為南斯拉夫全國解放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解放後:
1946年開始擔任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政府內務部長後,蘭科維奇領導內務部同賣國賊和恐怖叛亂分子進行了頑強的鬥爭,制止了他們的破壞活動,保衛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國。1948年開始任聯邦政府副總理兼內務部長。
..

蘇南關係破裂後,蘇聯操縱九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於1948年6月《共產黨情報局關於南斯拉夫共產黨情況的決議》,1949年11月又次通過《關於南斯拉夫共產黨在殺人犯和間諜掌握中》的決議。作為南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蘭科維奇參與決定了南共對於情報局的態度,向南共第五次代表大會(1948年7月召開,討論情報局關於南共狀況的決議)作了報告,並再次當選為南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在此期間,蘭科維奇領導內務部大規模鎮壓和清洗那些同情和支持情報局決議、反對南共領導的人,其中包括23名聯邦和各共和國的部長。
1951年6月,南共召開五屆四中全會,研究了偵查和審判機關工作中的法制問題,蘭科維奇在會上作了報告,批評了司法政策方面的偏差和有關機關在工作中的違法行為,要求嚴格遵守法制。四中全會通過了蘭科維奇的報告,並在以後的幾年裡糾正了某些錯案,為一些人平了反。
1952年11月,南共召開第六次代表大會,南斯拉夫共產黨改名為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蘭科維奇當選為南共聯盟中央委員和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57年11月,作為南共聯盟代表團成員,參加了慶祝十月革命40周年和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會議。由於與蘇聯分歧嚴重,蘭科維奇與南共聯盟代表團其他成員一起,拒絕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各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會議和簽署會議通過的宣言。1958年2月,蘭科維奇參加南共聯盟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會議討論並通過了南共聯盟綱領草案。1963年4月當選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副總統。1964年7月,在南共聯盟八屆一中全會上,蘭科維奇當選為南共聯盟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和中央書記,領導中央書記處。此時,他實際上已成為僅次於狄托的第二號人物。

蘭科維奇事件”:

長期以來,蘭科維奇利用由他控制的國家保全部門,監視黨的領導人和黨的領導機構。為此,在1966年6月16日舉行的南共聯盟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上,成立了調查蘭科維奇領導的國家保全部門狀況的委員會。
1966年7月1日,在南共聯盟八屆四中全會上討論了該委員會的報告。會議批評了蘭科維奇濫用職權,監視包括狄托在內的所有黨政領導人,甚至在狄托等領導人的寓所和辦公室安裝竊聽器,進行置國家保全部門於南共聯盟之上的反黨活動。會議決定撤銷蘭科維奇的黨內外一切職務。1966年9月14日,塞爾維亞共盟中央委員會舉行會議,決定將蘭科維奇開除出黨。

局及評價:

蘭科維奇下台後,領取養老金,過著退休生活,直到1983年8月19日逝世。南共聯盟譴責蘭科維奇主張官僚集權,反對民族平的原則和社會主義自治。蘭科維奇曾榮獲南斯拉夫人民英雄勳章。1983年,蘭科維奇去世後,按“人民英雄”勳章獲得者所應享有的榮譽舉行了葬禮,南斯拉夫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葬禮的悼詞中說,蘭科維奇是卓越的革命家和南斯拉夫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之一,但他在進行了40年的不斷革命活動之後,未能跟上社會主義自治社會的民主發展進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