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公山

亞公山,位於 年),島上修有大皇公廟,廟內塑有大皇公神像而得名。 島南半崖上棲著大群水鳥,日落歸巢時煞是壯觀。

亞公山,位於 茅尾海與欽州灣的交接處,有一座草木蔥蘢,氣勢雄偉的小島,她就是欽州灣人民在此祈禱,還願的——亞公山,她是北部灣植物種類最豐富的海島,而且還有很多奇花異草和珍稀植物,不久前還在島上發現了十年才開一次花結一次果的人心果,從而被譽為“海島植物園”。亞公山早在清朝就已很出名,那是因為在康熙年間(約 1662 年),島上修有大皇公廟,廟內塑有大皇公神像而得名。島東南面懸崖舊廟址有通天洞和紙寶洞,入通天洞沿洞可直達山頂,紙寶洞洞口已被一巨石堵住,據說洞下是驚險的旋渦,十分神秘。亞公山面積 1.38 萬平方米。其東西南三面陡峭如削,只有西北面可供登岸上島。
島南半崖上棲著大群水鳥,日落歸巢時煞是壯觀。島北面還有一棵許願樹,飄舞的彩帶寄託著漁民們祈求平安富足的美好願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