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鳳[鳳凰的五個種類]

五鳳[鳳凰的五個種類]
五鳳[鳳凰的五個種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鳳凰分五種,鳳,鵷雛,鸑鷟,青鸞,鴻鵠。鳳凰作為古代和龍一樣重要的中華文明重要象徵,深入地了解鳳凰的分類是必不可缺的。 《永樂大典》:“(漢)太史令蔡衡曰:凡像鳳者有五色,多赤者鳳,多青者鸞,多黃者鵷鶵,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鴻鵠”,五鳳之中並沒有朱雀存在,現代小說家卻將“五鳳”中的“鳳”篡改為朱雀,將朱雀也劃入五鳳。

基本信息

五鳳介紹

《國小紺珠》卷十,五鳳謂:“赤者鳳、黃者鵷鶵、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鵠。”

鳳象者五,五色而赤多者,鳳;黃多者,鵷鶵;紫多者,鸑鷟;青多者,青鸞;白多者,鴻鵠。

鳳皆五色,為瑞者一,為孽者四,此處指五方神鳥。

似鳳有四:一叫鷫鸘,鳩喙圓目,到則旱役之感也。

二叫發明,烏喙,大脖子大翅膀大腳趾,到則喪之感也。

三叫焦明,長喙疏翼圓尾,到則水之感也。

四叫幽昌,銳目小頭,大身細足,腳趾像磷葉,到則旱之感也。

《樂緯葉圖徵》謂鳳、鷫鸘(音“肅霜”)、發明、焦明、幽昌。】

鳳介紹

鳳是鳳凰的簡稱,神話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稱鳳;雌的稱凰,通稱鳳。在遠古圖騰時代被視為神鳥而予崇拜。比喻有聖德之人。

它是原始社會人們想像中的保護神,經過形象的逐漸完美演化而來。它頭似錦雞、身如鴛鴦,有大鵬的翅膀、仙鶴的腿、鸚鵡的喙、孔雀的尾。居百鳥之首,象徵美好與和平。是封建時代吉瑞的象徵,亦是皇后的代稱。

近代由於受到西方不死鳥(Phoenix)浴火重生的神話以及日本流行文化的影響,華人在翻譯與認知上也有把不死鳥當成朱雀或鳳凰的情況,但是實際上朱雀、鳳凰以及不死鳥這 三者完全不同

昔蔡衡云:“鳳之類有五, 其色赤文章鳳也,青者鸞也,黃者鵷雛也,白者鴻鵠也,紫者鸑鷟也。”

可見鳳凰並不是指單一一種鳥種,而是泛指一種鳥類,有許多不同的亞種,各種不同的鳳凰顏色也不同。

關於鳳凰的原形有很多。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等等。 黃帝大臣天老云:“鳳之象也,鴻前麟後,鸛顙鴛腮,龍文龜背,燕頷雞啄,五色備舉”。由於它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中國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鳳由於五行屬火,因此一度被視為陽,代表雄性;而龍五行屬水,被視為陰,代表雌性。後因為龍的形象更為帝王所喜歡,所以改為以龍象徵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凰為雌)在跟龍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

鵷鶵

•中文名

•鵷鶵

•拼音yuān chú

•分類神鳥

•出典

•《山海經·南山經》等

鵷鶵,在中國傳說中是與鸞鳳同類的鳥。古書上指鳳凰一類的鳥。釋義

鵷鶵 鵷鶵

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諷刺惠子醉心於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醜態。表現莊子天道無為而自然的哲學思想。

出典

《山海經·南山經》:“(南禺之山)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海,有鳳皇、鵷鶵。”郭璞註:“亦鳳屬。”

《莊子·秋水》:“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金 元好問 《南冠行》:“王孫上客生光煇,竹花不實鵷雛飢。”

《莊子·惠子相梁》: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

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於是鴟(chī)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鸑鷟

中文名

鸑鷟

拼音

yuè zhuó

注音

ㄩㄝˋ ㄓㄨㄛˊ

特點

雌雄雙飛

出自

《國語·周語上》

歸類

五鳳

五鳳[鳳凰的五個種類] 五鳳[鳳凰的五個種類]

鸑鷟是古代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五鳳之一,身為黑色或紫色,鸑鷟象徵著較為堅貞不屈的品質。在《國小紺珠》中指一種水鳥,似鳧而大赤目。它們總是雌雄雙飛,比鴛鴦更恩愛。當它們中有一隻死去時,另一隻就會悲鳴三個日夜。最後熱血冷了,血液幹了,它也就相從於九泉。鸑鷟是五鳳之一。鳳象者五,五色而赤多者,鳳;黃多者,鵷鶵;紫多者,鸑鷟;青多者,青鸞;白多者,鴻鵠。

人們之所以把鸑鷟與鳳凰等同起來,是因為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把鸑鷟解釋為鳳凰的一種。更有甚者,陝西的鳳縣就是由於其境內的鸑鷟山而得名,並且以鳳為城標。

基本信息

【注音】:ㄩㄝˋ ㄓㄨㄛˊ詞語解釋

(1).鳳屬。古時候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五鳳之一,身為黑色或紫色。

【出處】:《國語·周語上》:“ 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韋昭註:“三君云:鸑鷟,鳳之別名也。《詩》云:‘鳳皇鳴矣,於彼高岡。’其在岐山之脊乎?”

【示例】:《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夢兆門中》:“鳳鳥有五色赤文章者,鳳也;青者,鸞也;黃者,鵷鶵也;紫者,鸑鷟也。” 明王廷陳《矯志篇》:“蛟龍雖困,不資凡魚。鸑鷟雖孤,不匹鶩雛。”

(2).鸀鳿的別名。

【出處】:明唐寅《觀鰲山》詩之四:“壁際金錢銜鸑鷟,水中鐵網出珊瑚。”

【示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一·鸀鳿》:“又江中有鸑鷟,似鳧而大,赤目。據此則鸀鳿乃鸑鷟聲轉。蓋此鳥有文彩如鳳毛,故得同名耳。”

文學形象

鸑鷟象徵著較為堅貞不群的品質。據說鸑鷟是恩愛的生物,配偶去世後會為之哭泣至死。古時,由於鸑鷟多被認為是一種瑞鳥,故常見於許多古籍或詩詞中,有時也會出現於小說中。“鸑”“鷟”二字有時也會被分開使用,但仍表示鳳屬神鳥,如“鳳鷟”“鸞鷟鵷鸑”,仍多象徵明臣賢士。 鸑鷟作為一般水鳥的意義,有時也會出現於古代詩詞中。

文學作品

關於鸑鷟的文學作品,有榕樹下作者塗山女所寫短篇詩歌集《塗山女歌·流華賦·鸑鷟賦》,其賦文采華麗優美,意境優雅,內容豐滿,辭藻錦華。

參考文獻^ 許慎,《說文解字》:鸑:鸑鷟,鳳屬,神鳥也。從鳥獄聲。《春秋國語》曰:“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江中有鸑鷟,似鳧而大,赤目。

^ 《國語·周語上》: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韋昭註:“三君云:鸑鷟,鳳之別名也。《詩》云:‘鳳皇鳴矣,於彼高岡。’其在岐山之脊乎?”

^ 《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夢兆門中》:鳳鳥有五色赤文章者,鳳也;青者,鸞也;黃者,鵷鶵也;紫者,鸑鷟也。

^ 《宋書·武帝紀中》:周道方遠,則鸑鷟鳴岐。^ 北周,庾信,《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鸑鷟鳴岐,實始維新之命。

^ 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一·鸀鳿》:又江中有鸑鷟,似鳧而大,赤目。據此則鸀鳿乃鸑鷟聲轉。蓋此鳥有文彩如鳳毛,故得同名耳。

^ 明,王廷陳,《矯志篇》:蛟龍雖困,不資凡魚。鸑鷟雖孤,不匹鶩雛。

^ 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上:登鳳凰台,有小碑在亭,上雲五言三十韻詩一首:“……鑿地養蛟龍,栽桐棲鷟鸑。”

^ 明,孫柚,《琴心記·夜亡成都》:鷟鸑未褷翎,虎豹已張鬣。

^ 明,無名氏,《檮杌閒評》:白玉亭台翻鸑鸑,黃金宮殿起鯢鰲。

^ 明,何景明,《贈范君》詩:翩翩煙霧下鳳鷟,往往霹靂隨蛟龍。^ 明,何景明,《七述》:鳳鷟隱起蛟龍驤兮,乃御飛欞升廣堂兮。

^ 《昭明文選·司馬彪詩》:昔也植朝陽,傾枝俟鸞鷟。張銑註:“鷟,鳳也,鸞亦鳳類,通言之也。”

^ 唐宣宗,《授鄭涯山南東道節度使制》:鄭涯,鵷鸑瑞時,璵璠希代,鑒澈止水,氣融冬曦。

^ 明,唐寅,《觀鰲山》詩之四:壁際金錢銜鸑鷟,水中鐵網出珊瑚。

鸑鷟

通許縣東南部的一個古地名。據《通許縣誌》記載:“鸑鷟崗在縣東南三十里”。另據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鸑鷟崗縣東南四十里,相傳有鳳凰集落此崗,故名鸑鷟崗……”。當時的鸑鷟崗崗巒起伏,雲霧繚繞,景色宜人。清朝縣令王應佩《鸑鷟崗古蹟賦》寫道:“丹穴有鳴鳳,儀於崗之廷……。鹹平古許地,佳氣生崗陵。昔有鸑鷟集,眾鳥瞻文明。五色輝彩翼,五音葉和聲。一時聚觀者,謂此謂祥徵……”
因黃河屢經泛濫等原因,鸑鷟崗究屬何處,今已無可考。

青鸞

•中文名

•青鸞

•別名

•蒼鸞

•出處

•《山海經》

•族種神獸

五鳳[鳳凰的五個種類] 五鳳[鳳凰的五個種類]

青鸞又稱蒼鸞,從古至今,青鸞被賦予了許多層涵義,最常見的一種說法為:青鸞是常伴西王母的一種神鳥,多為神仙坐騎。赤色多者為鳳,青色多者為鸞。也是傳說中的五方神鳥之一。

歷史起源

《山海經 山經》卷二“西山經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郭璞云:“三青鳥主為西王母取食者,別自棲息於此山也。”[1]

自古以來,青鸞被賦予了許多層涵義:

信使

宋趙令畤《蝶戀花》詞:“廢寢忘餐思想徧。賴有青鸞,不必憑魚雁。”

清納蘭性德《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詞:“青鸞杳,碧天雲海音絕。”

相傳罽賓王於峻祁之山 ,獲一鸞鳥,飾以金樊,食以珍饈,但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後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意,鸞睹形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後因以“青鸞”借指鏡。[2]

閩徐夤《上陽宮詞》:“妝檯塵暗青鸞掩,宮樹月明黃鳥啼。”

明湯三江《題唐玄宗還宮感舊·雙調夜行船序》套曲:“侍兒扶傍粧台,懶把青鸞高照。”

清阮元《小滄浪筆談》卷三:“青鸞不用羞孤影,開匣常如見故人。”

外貌形態

北周庾信《謝趙王賚乾魚啟》:文鰩夜觸,翼似青鸞。[3]

《笠翁對韻》:肥對瘦,窄對寬。黃犬對青鸞。[4]

青鸞,體表接近孔雀而體大約如雞,羽色華麗。雄鳥中尖尾羽特別長,兩翼具許多赤黃色及白色眼狀斑紋,展開時甚為顯鳳。古人視赤色者為鳳,青色多者為鸞,傳說中類似鳳凰一類的神鳥,是祥和、喜慶的瑞兆。[5]

神獸寓意

意指女子

唐王昌齡《蕭駙馬宅花燭》詩:“青鸞飛入合歡宮,紫鳳銜花出禁中。”

宋柳永《木蘭花》詞:“坐中年少暗消魂,爭問青鸞家遠近。”

明楊珽《龍膏記·錯媾》:“偷看,分明舊識青鸞,卻做雙棲新燕。”

清吳騫《扶風傳信錄》:“二十八日生歸,見惟空室,悵悢若失,乃為詩曰:‘靈瑣知何處,青鸞杳不回。”天子車架

青鸞亦作“青鑾”。鑾鈴。天子之車衡上有鸞,鸞口銜鈴,故以“青鑾”借指天子車駕。

南朝齊武帝《耕藉詔》:“鳴青鸞於東郊,冕朱紘而蒞事。”

南朝 梁江淹《倡婦自悲賦》:“侍青鑾以雲聳,夾丹輦以霞飛。”

鴻鵠

中文名

鴻鵠

拼音

hóng hú

原意

天鵝

出自

《學弈》

詞語釋義

鴻是指大雁,而鵠則是天鵝。大雁和天鵝是近親,均是鳥綱,雁行目,鴨科,雁亞科。

五鳳[鳳凰的五個種類] 五鳳[鳳凰的五個種類]

鴻鵠是古人對大雁、天鵝之類飛行極為高遠鳥類的通稱。又名鵠、鴻、鶴、

白鴻鶴等。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鴻鵠則是白色的鳳凰。鳳凰共有五類,分別是赤色的鳳、青色的青鸞、黃色的鵷鶵(yuān chú)、白色的鴻鵠和紫色的鸑鷟(yuè zhuó)。

在古時發音中,鴻與黃的發音,及鵠與鶴的發音很容易混淆 。故而鴻鵠也常被誤讀成黃鵠、黃鶴等。

黃鶴樓建於鴻鵠磯上,後世誤傳就變成了黃鶴磯。但要知世間沒有黃色的鶴,最早當應是鴻鵠樓。所以,昔人所乘不是黃色的鶴,而是一隻白鳳凰。

出自

《學弈》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hú)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

1.

《學弈》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hú)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

2.《管子·戒》:“今夫鴻鵠,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時。”《藝文類聚》卷九十引 晉張華《博物志》:“鴻鵠千歲者皆胎產。” 清陳夢雷《西郊雜詠》之十四:“鴻鵠羣南飛,千里共盤桓。”因鴻鵠善高飛,常比喻志向遠大的人。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三回:“夫鴻鵠所以不可制者,以羽翼在也。欲制鴻鵠,必先去其羽翼。”明徐復祚《投梭記·渡江》:“我與你猛拼飲散百壺空,且將鴻鵠意,付作馬牛風。”參見“鴻鵠之志”。[1]

五鳳[鳳凰的五個種類] 五鳳[鳳凰的五個種類]

3.三國魏阮籍《詠懷》之四三:“鴻鵠相隨飛,飛飛適荒裔。”[1]4.“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自《史記》中《陳涉世家》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發起者陳勝在未起義前,在農村被人雇用去務農時對傭者說的話,現已簡化成常用成語“鴻鵠之志”,用來形容遠大的志向。 《隋書·五行志》曰:桃李子,鴻鵠繞陽山,宛轉花林里。莫浪語,誰道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