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村

五里村

五里村是中國的一個村莊的名稱,在中國的一些地區有以它為名稱的村莊。本詞條介紹了福建南平市武夷山市五里村、湖北省鶴峯縣五里鄉五里村、重慶市萬盛區萬東鎮五里村、廣東湛江市徐聞縣南山鎮五里村和廣東省興寧市福興街五里村這五個村莊。

基本信息

福建南平市武夷山市五里村

隸屬位置

福建南平市武夷山市五里村福建南平市武夷山市五里村

五里村系武夷山市新豐街道行政村,位於武夷山市市區南部,在秀麗的武夷山風景區北面崇陽溪畔,東與綜合農場交界,西與樟樹村交界,北連城南村,南鄰武夷街道。  

村落居民

村落面積2.5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1078人,253戶,有5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

村風村貌

五里村民風淳樸,尊老愛幼,村黃泥壠安置小區按照國家規劃建設起一個花園式小區。上、中、下洲路,祥明路,五里庵等約2.5公里安裝了路燈,各自然村的自來水、電、水泥路、通訊、閉路電視等基礎設施全部配套建成。村民自辦機磚廠、加工廠、機械服務公司、賓館、交通運輸戶、旅遊服務 等專業戶私營企業的規模和數量穩步增長,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農民人均收入達4310元;2006年村里實行60周歲以上的老人發200元的生活補助金;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5%;村民安居樂業。

物產經濟

五里村人均耕地不足0.3畝,主要以種植蔬菜為主,建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推廣無公害優質蔬菜種植;推廣無公害茶葉種植200畝、板栗每年產量60多噸、花卉盤景種植10畝、發展珍珠養植業50畝。

獲得榮譽

1999年度被武夷山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先進村、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六星村”,2002年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授予五里村“科技示範村”,2003年武夷山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授予“優秀調委會”,2004年被武夷山市司法局、民政局評為“全市民主法治示範村”,2005—2006年武夷山市“平安家庭”創建活動領導小組授予:“平安家庭”示範村,2006年中共武夷山市委授予:中共武夷山市新豐街道五里村支部委員會“先進基層黨組織”。

湖北省鶴峯縣五里鄉五里村

五里村位於湖北省鶴峯縣五里鄉集鎮,轄2個村民小組,245戶,792人。

該村集體所有農用地總面積3055畝,其中耕地面積395.7畝。2005年糧食總產量171噸,人均達到216公斤;全村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業、養殖業和二、三產業,二三產業收入比重占全村總收入的60%以上。

2005年,該村納入全縣整村推進規劃,縣委宣傳部、縣農業局、縣廣播電視局三家單位駐村幫扶。通過一年的幫扶,該村面貌煥然一新,戶間路全部實現水泥硬化,新的街道建設初具雛形。

重慶市萬盛區萬東鎮五里村

五里村位於重慶市萬盛區萬東鎮,在1983年6月前名稱為五里大隊,6月後改為五里村。2004年6月建制調整後,由原來的三個村(五里村、鶴林村鳳凰村)合併為一個村,名為五里村。

該村位於萬盛區萬東鎮正南面,距萬盛主城區3公里,幅員面積8.72平方公里;有10個合作社,1107戶,3780人,全村有村、社集體企業8個,其中,煤礦企業3個,建築建材企業3個,紡織企業1個,商貿企業1個,2005年全村工農業總收入86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50元。

該村地處川東平行嶺谷區與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山地,雲貴高原銜接過渡地帶,海拔320-900米。村內平壩、丘陵具有,土壤以黃壤和紫色土為主,土地微酸性至微鹼性,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暖春旱夏熱,無霜期長,熱量豐富,年均降雨量為1310毫米,年均氣溫為18.4℃,不同區域適宜不同經濟作物的種植。

該村農業和產業結構調整可用地5070.9畝,其中森林面積2073畝,鳳凰社就有屬亞原始森林1260畝,與該區旅遊景區黑山谷相連,是天然氧吧,公路已修建到社,有多處泉水,並生產質量高的名茶“毛峰”,茶葉基地近1000畝,如加開發是度假休閒絕佳地,是開發森林資源的理想地。

該村經濟發展廣闊:有日供應600立方米水的小石林供水站,屬優質泉水,有區教委留下的原“魚田堡中學”校舍,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有今年土地整治後,可供可開發和觀光農業的優質土地500畝,有麻竹種植面積700畝,有計畫擴大花生種植面積1000畝,荷花園300畝,山地雞20萬隻,該村社社通公路、通電(包括動力電),鶴林片區人飲工程完成後,基本實現全村使用自來水。對招商引資創造了有利條件。

廣東湛江市徐聞縣南山鎮五里村

廣東湛江市徐聞縣南山鎮的五里村,探訪清代總戍將軍鬱林州守府翁魁的故居。村中有翁氏祖祠──“醇雅公祠”,該祠為清代建築,現已破殘,廳堂內尚存一石匾,長2.4米,寬55厘米,厚12厘米,匾上刻有“醇雅公詞”四字。慶幸的是,村內還存有一座保護完好的四合院式古屋,以及村東南有一棵“酸豆”古樹(樹幹直徑1.6米,高達10多米,樹冠覆蓋面積300多平方米)和一塊罕見的六角石桌(桌面直徑126厘米,厚16厘米)。

村前的水塘上建有徐聞名勝──“水月亭”。水中的亭隔開南北兩小塘,北塘為方形,面積達300多平方米,圍堤用條石構砌。南塘為圓形,面積達500多平方米。“水月亭”東西兩端均為石橋,橋中有拱,亭基全用條石疊砌。亭下為半圓拱門,南北兩塘可相通。亭的四圍設有欄桿,可以憑欄遠眺,欣賞風景。

據清宣統三年《徐聞縣誌》卷三十二中的《選舉志武官記》中記載:“翁魁,生於大明崇禎戍辰(1628年)卒於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卒年69歲。翁魁字端清,謚莊嚴,行伍出身,職總戍將軍鬱林州守府,誥封宣武大夫”。村中的《翁氏族譜》中也記載:“清初,翁魁的長兄翁棟(1624—1678)以軍功升補徐聞海安營千總署府篆時,喜報傳到家鄉,翁氏族人及眾多鄰居百姓爭相傳頌,為家鄉出了千總銜武官而感到高興。翁氏家中更是喜氣洋洋,登門道喜的鄉鄰絡繹不絕。其中有一族人見到高大魁梧地站在一旁的翁魁便信口說道:‘年輕人身強力壯,一表人材,將來跟你哥哥一樣,也從事軍旅以報效家國!’誰料翁魁自此發憤攻讀兵書,練功習武,後來翁魁也投身軍伍,並榮任總戍將軍鬱林州守府掛印鬱林府總兵,誥宣武大夫,令族人和鄉親意外地感到驕傲與榮耀!”

翁氏家族本籍不在徐聞,而是在廣東恩平明代翁姓先祖由於從軍行伍,從原籍廣東恩平出任自高州電白營把總,而後又遷任徐聞海安營任千總武職官員,退休後遂在此建村定居,生息繁衍。定居後,翁氏家族興建水月亭、祖祠、慈義廟,教化子孫,注重辦學培育人才。自清代始,翁姓曾出功名者達60多人,成當地一大名門望族!

據村中的翁氏後裔翁為經老人的介紹,翁氏家族生息繁衍至今,已有13代,現健在的達1000多人(最老的93歲,最小為2歲)。後裔多為教師,也有不少是經商、從政。

廣東省興寧市福興街五里村

五里村位於福興街道辦事處中部,毗鄰205國道,交通便利。2005年全村有1080戶總人口3980人,其中勞動力有1899人,有53個村民小組,村“兩委”幹部9名,黨員85名。現有耕地面積1719畝,魚塘面積有60畝。在黨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村“兩委”班子樹立“團結、務實、開拓、進取”的精神,帶領全體黨員和廣大民眾,找準強村富民的路子,艱苦奮鬥,真抓實幹,較好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一、努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在村辦有龍眼基地、花卉基地共250畝,出租門店、穀米加工廠等,使村級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人平收入4800元。全村85%以上農戶住上新樓房、裝上電話、飲上自來水,100%以上農戶用上電燈。

二、近年來,籌資660萬元,為民多辦實事好事,努力搞好村里基礎設施建設,儘快改變村面貌。(1)農業基礎設施方面:實現全村大小主灌排灌溝道,全長10公里,全面石砌,覆蓋率達90%以上。(2)道路基礎設施方面:實現全村主鄉道4.7公里,全面水泥硬底化,13條自然村道,全面石砌,7條水泥硬底化。(3)文化陣地基礎方面:興建大樓(五里國小教學樓、老年人活動中心樓、村兩委辦公會址、村文化活動中心樓)共4座。(4)衛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主鄉道1.5公里裝上路燈,種上樹木,85%以上農戶用上衛生廁,興建衛生公廁一座(60平方米),村建立了環衛隊,做到村屋垃圾天天清理。

所在黨支部榮譽

2000年至2004年被梅州市組織部評為“五好黨支部”、被梅州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被興寧市委組織部評為先進黨支部、被興寧市委評為“紅旗”黨支部,2004年被廣東省委組織部授予省“固本強基”工程省級示範點,被梅州市委組織部授予梅州市“固本強基”工程市級示範點,2005年被梅州市委組織部授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示範點。

所在村委榮譽

2001年被省計生委授予“計畫生育重心下移”示範村、2002年評為梅州市級計生先進村、2003年授予全國計生協會先進單位、評為興寧市“依法治村”先進單位、2004年授予梅州市交通安全村,2003年被興寧市委評為“創先爭優”先進村,2005年被評為“廣東省衛生村”榮譽稱號,2006年3月被評為“潔淨家園 綠滿梅州”創建活動先進村,2006年被梅州市、興寧市定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點。

貴州省平壩縣城關鎮五里村

自然資源

五里村距平壩縣城約2.5公里,清黔公路和珠六複線穿寨而過,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已有90%以上的人家安上了電話和閉路電視,家家戶戶進行了農網改造;中日合資的蘆茅塘水廠和青島幫扶的人畜飲水工程,完全解決了村民的生活用水問題和牲畜飲水問題。村民的總體素質較好,致富能力強。地貌以稻作壩區和山區為主,海拔13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4.5℃,無霜期280天左右,適宜發展多種水果種植、蔬菜種植、養殖業等。

社會經濟狀況

五里村轄一個自然村寨,七個村民小組。全村349戶,1352人,男741人,全村現有勞動力870人,外出務工勞動力312人。全村耕地面積1548畝,田790畝,人均為耕地1.15畝。森林面積150畝,荒山荒坡面積3000餘畝,宜林荒山500餘畝。村民主要經濟來源於建築業、種植業、養殖業、務工,種養業主要以傳統種養為主, 2006年人均占有糧食200公斤,人均純收入3500元。農業生產逐漸由糧食種植轉向蔬菜種植、經果林種植等,養殖方式逐步由傳統的養殖業向規範化、規模化養殖轉變。

安徽省含山縣仙蹤鎮五里村

五里村地處安徽省巢湖市含山縣仙蹤鎮的北面,東與昭關鎮大宣行政村相連,半山半圩,易旱易澇,導流河貫穿於6個自然村,仙河路貫穿於村。全村98名黨員,8個黨小組,22名黨員議事會代表,44名村民代表。轄21個自然村,43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3817人,3894畝耕地。水泥路2.4公里,砂石路各村連通。一所全日制國小,一所新型醫療室。五里村民勤勞、善良,民風淳樸,鄰里和睦,團結互愛,全村有經紀人27人,從事農副產品、家禽羽毛等。全村以一油一稻為主。

近兩年來,以簡道傳為龍頭的大棚蔬菜生產成直線上升趨勢。導流河由原來的天然養殖改成現在的人工養殖,養殖戶簡道龍現在準備網箱養魚、養蝦、養蟹;黑馬塘近50畝的水面現在出租給他人進行魚、蝦、蟹精養,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白馬塘的60畝水面現在正在與外地養殖大戶進行洽談合作事項,全村的農村現在進行了產業大調整,實行訂單農業,發展小五早經濟農業,正在走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之路。

2006年區劃調整後,五里村兩委一班人,在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兩委幹部團結一致,勤奮工作,緊緊依靠廣大黨員、村民代表、黨員議事會代表和廣大村民,把五里村的各項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名列全鎮先進行列。

五里村兩委一班人,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指導下,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勵精圖志,把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放在首位,以人為本,提高服務意識,為把五里村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安徽省黟縣碧陽鎮五里村

五里村位於黃山黟縣縣城近郊,緊鄰世界文化遺產地和全國十大魅力名鎮——西遞宏村,總面積1.6平方公里,該村四個村民組,近500人口。全村桃園面積1100餘畝,是一個以種桃為主的水果專業村。

每年陽春三月,春筍露尖、柳樹吐嫩、桃花飄香,而到了6月初,桃樹上掛滿了誘人的鮮桃,整個桃園果香四溢;置身其中,往往讓人流連忘返。該村以其優越的生態環境和良好的水果經濟效益,先後榮獲 “全國綠化千佳村”、“全國農科教示範村”、“全省綠化百佳村”、“黃山市生態文明村”、“黃山市環保生態村” 等稱號。2006年被確定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近幾年來,該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 著力打造桃產業, 引進“安農水蜜”、 “中國沙紅” “牛心桃” 等優質新品種,多次聘請省果樹專家到村授課,並聘請高級園藝師吳劍權擔任技術顧問,推廣果樹栽培管理、低產果園改造等技術,通過施用農家肥,使用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提高了水果的產量和質量,生產綠色無公害水果。形成了 “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2005年水果總產量達到1600噸,總產值170萬元,人均產值3500元,人均純收入4330元,其中水果業收入占60%。

目前,該村為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目標,積極引導農民圍繞桃產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把五里建成高標準的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優美農村觀光園區。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五里村

位於柳城鎮以北,東鄰三井村,西靠天鄉路社區,南鄰長石社區,北鄰七里村。交通便利,可乘城市公交205、604直接到達。全村幅員面積1.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67 畝,轄 9 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17人,455 戶,設7個黨小組,有黨員 42 名,其中有鎮黨員代表4名,其中村(社區)黨員代表11名。村兩委班子3 名,助理1 名,村會統人員1 名,工作人員1 名。2006年,村人均純收入達 7500 元。

集體資金情況

每年集體資金收入50000 元,其中租金50000 元。2006年,全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50000 元。

特色產業

花木種植業及養殖業,主要種植桂花和廣玉蘭,養殖業主要為大規模雞養殖場 。

發展方面及措施

在產業機構調整和“三個集中”過程中,抓好失地農民勞動力轉移培訓,切實解決農民生活問題,實現農民增收。

雲南省普洱市景東縣漫灣鎮五里村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漫灣鎮,地處鎮政府西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城135公里。東鄰溫竹村,南鄰安樂村,西鄰瀾滄江,北鄰安召村。轄大溫力、中村、等1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12戶,有鄉村人口2168人,其中農業人口 2168人,勞動力137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53人。

全村國土面積7.16平方公里,海拔1,120米,年平均氣溫22.5℃,年降水量1,12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茶葉、甘蔗、核桃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768畝,人均耕地1.3畝,林地7,967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07.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30元。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雲南省傈僳族自治州貢山自治縣五里村

雲南省傈僳族自治州貢山自治縣五里村雲南省傈僳族自治州貢山自治縣五里村

五里村共有48戶人家,202人,主要居住的民族是怒族,五里村是貢山縣境內怒族民居建築格式及建築風格保留較完整的村寨,對於深居在這裡的怒族民眾來說,這片土地顯得足夠的奢侈,土地帶來的豐衣足食,讓靈魂有了棲息之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仿佛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理想樂園,不少有旅遊專家和外界人來到這個地方都被它的寧靜而感嘆,所以便稱之為淨化心靈的天堂。

浙江省寧波市慈谿市觀海衛鎮五里村

公元1336年左右,由河南省南陽韓氏,與餘姚陸家埠以經營竹木器為業,後往返慈谿做生意,並與五里橋南莫家漕人交往為友,因本人勤勞肯苦,忠厚誠實,於是便在莫家漕定居下來,至今已有30多代。隨著年代的推移,4—7房仍在韓家及祝家乾居住,另有義橋韓家,天妃宮韓家,因三個地方成三角形,且相隔距離均為5華里,故名五里韓家。

五里村位於觀海衛鎮西首,西距慈谿市府15公里,東距觀海衛鎮政府2公里,北靠329國道。羅鳴公路貫穿全村,交通十分便捷。 五里有10個自然村,居住面積2平方公里,1950為洋浦鄉五里村,54年變革為衛前公社五里大隊,84年劃為五里鄉五里村,92年為觀城鎮五里村,2001年與林家村合併成為現在的觀海衛鎮五里村。 目前全村現有住戶1026戶,在冊總人口3067人,現有耕地面積2060畝,其中旱地1367畝,水田693畝。村委會下轄28個村民小組,村內現有村辦企業6家,個私企業28家,村主要集體經濟來源有停車場、舊木材市場、農貿市場、工業園區及房屋租賃等,2002年集體可用資金120萬元,二、三產人均收入5000元。 五里村以黨總支為核心及村委會、經濟合作社三套班子為主體,回響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認真貫徹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並以發展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向外地學習先進各種經驗,大膽引進各項產業,充分利用我村優越地地理位置,狠抓機遇,與時俱進,為我村的各項產業迅速蓬勃發展,為實現具有特色的現代化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河南省湯陰縣城關鎮五里村

五里村,原名李村,因村里土居五家姓李的家族而名。建國後,離鎮政府五里,是而更名為五里村。

村中現有2700多人,交通便利,東毗京珠高速,西有環城路, 北靠湯屯路,南望永通路;村風淳樸,人傑地靈。自1997年起,幾乎年年有一名重點大學生。村轄範圍內有永達和眾品兩家企業,他們吸收了村裡的青壯勞動力,實現了村民們在家門口打工的願望。特別是近年來千年古縣湯陰將我村東部規劃為了工業區,多家企業入駐。

村中規劃齊整,正中間有一個圓盤,引開了東西南北四條幹道。村北頭正在興建湯陰第一家四星級賓館------商都大酒店。村中的五里村國小,曾培養出大量人才。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沙坪鎮五里村

川南有名的貧困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丘陵地形,夏天悶熱、冬天寒冷。村民種植作物水稻、玉米、小麥、高粱、花生等。村里至今沒有國小、沒有公共娛樂設施、沒有市場。村民以張姓、李姓居多。

江西省廣豐縣洋口鎮五里村

村里現有5000多人,人均耕地只有0.1畝。因此在以前村民多數去外地務工,近年來當地由於其便利的交通環境以及勞動成本較低吸引了大批企業,村內現有大型企業6家,提供上千個就業崗位。醫療設施齊全,位於廣豐至上饒的交通主幹道之間。

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十里舖鄉五里村

五里村地處安慶市北郊城鄉結合部,占地面積約2.2平方公里,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1185戶、2793人。機構設定為村黨委、村委會、村公司、村紀委四塊牌子一套人馬,交叉任職。村黨委下設6個黨支部,12個黨小組,170名黨員。現有村辦集體企業(含租賃)62家,民營企業79家,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3.82億元,利稅超20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9200元。

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村黨委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目標,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以全民創業為重點,以村民增收為核心,以城鄉一體化建設為發展方向,堅持科學發展,帶領全村乾群勵精圖治,艱苦創業,大力發展經濟,“四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一是加快全民創業步伐,發展村域經濟。抓企業改制、激勵能人創業;抓招商引資,帶動全民創業;抓園區平台打造,方便全民創業,先後引進發展個私企業65家,投入資金7900萬元。二是打造全民創業平台,為村民創業、就業提供舞台。2005年創辦了“五里全民創業工業園”,652畝園區規劃被市政府批准,並融入了城市總體規劃,園區建設分三期進行,現已進入二期工程建設,園區平台的打造不僅壯大了集體積累、引進了稅源,同時也為本村青壯年勞動就業解決了出路,提高了村民收入,形成了由過去企業選擇用工到村民選擇企業這種勞動用工雙向選擇的良好態勢。三是探索股份合作的路子,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村黨委經過深思熟慮,集思廣益,並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決定大膽探索和實踐股份合作、利潤分享、共同致富的路子,引領村民變“股民”,採取以村集體和村民自願入股的方式,順利實現了村民由傳統農民向“股民”的角色轉換。每位入股村民每年可分得股金紅利1500多元,省電視台新聞觀察欄目組為此還作了專題報導。四是利用區位優勢,大力發展三產。依託城北集貿市場、五里家禽批發交易市場、南方汽配市場,在集賢北路、腈北路主幹道兩側,發展以商業、服務、餐飲、加工等行業為主的商業網點,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引導村民發展民營個私經濟,實現村民由過去的田間勞動到企業職工或私營業主的有序過渡,參與全民創業,形成“工業為主、城鄉互補、拉動三產”的良好發展態勢。

村級經濟的發展為新農村建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形成了村工業園區、商貿區、林業區、蔬菜區、生活區和園區路、五里路、腈新路、向陽路“五區四路”的新格局。為切實提高民眾物質文化生活。村黨委堅持在為民辦實事上下功夫,做到發展成果共享,村里成立了為民服務全程代理領導小組,設立了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大廳。幾年來,曾先後投資400多萬元,增容了全村自來水,實施了農網改造,新修了村組及園區水泥道路10公里,砂石道路13公里。對五里國小教學樓進行了修繕,對村內有線電視主幹線進行了整改。2004年在全市率先實行了村民養老生活補貼。即凡年滿60周歲男性、55周歲女性村民均可享受村里發放的養老生活補貼。同時還根據殘聯核定的等級,對本村殘疾村民和困難民眾發放生活補助,老年村民每年農村醫療保險投保金全額由村集體承擔。村里對每年考取大學的本村學子給予獎勵。僅此,村里每年支出費用近70萬元,惠及村民460多人。為改善居住環境,村里及各村民組成立了村容整潔理事會,發動村民管理村容,並抽調了專職保潔人員對村內主幹道進行清掃保潔,從而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美化了居住環境。生活條件的改善,促進精神文明的發展,村里曾先後組建了“合唱團”、“舞蹈隊”、“腰鼓隊”。每逢“七·一”、“國慶”、“春節”、黃梅戲藝術節等重大喜慶節日都舉辦文藝演出,2006年村合唱團在省“金色晚霞”中老年合唱比賽中榮獲銀獎,是所有參賽隊伍中唯一的一支農民代表隊。

村黨委不斷夯實村黨組織建設,利用黨員“主題教育活動”、“三會一課”和“黨員電教活動”等多種形式有計畫,有步驟地組織黨員幹部對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法規、實用技術、致富技能進行學習培訓。村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參加每周六開展的“中心組”學習,同時將黨員教育與黨的活動結合起來,認真組織開展了先進性教育、國小教、主題教育、民主評議黨員、結對幫扶和黨員奉獻日等活動,狠抓“六項載體”建設,紮實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嚴格按照“三室”、“六有”的要求,先後投資120多萬元,完善了辦公室、會議室、黨員活動室、流動黨員服務室、圖書閱覽室和檔案室,開通了“電視上網工程”,添置了投影機、電腦、複印機、電視機VCD等電教設備,規範健全了黨建檔案,做到了管理有專人,活動有記錄。村黨委以“三學三帶”活動為契機,以村業餘黨校為陣地,不定期開展活動。完善規範了村級民主政治建設,讓黨員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議事權、決策權,村黨委成立了“黨員議事會”,充分發揮黨內民主。制定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方案,設立了10個不同崗位,制定了崗位職責和活動制度並付諸實施,全村50名無職黨員自願申報上崗,做到了“有崗有位、有職有責、有位有為”。同時,村里還成立了老年學校,定期開展教學活動。豐富了老年人的業餘文化生活,真正做到了“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為加強橫向聯繫,共同發展提高,2005年五里村黨委與宿松縣青雲鄉高嶺村進行了結對幫扶,即為他們提供致富信息、發展項目和幫扶資金,同時也學習他們艱苦創業的精神。2007年7月1日五里村還與菱湖新村結對共建,為紀念建黨86周年,共建單位開展了同台文藝演出,揭開了大觀區城鄉合作的新篇章。

五里村被大觀區委、區政府命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平安村”,並連續多年榮獲發展鄉鎮企業“十強村”、“小康明星村”、“發展經濟先進單位”和“綜合考評第一名”等光榮稱號;五里村黨委分別於99年、2007年、2010年三次被省委組織部授予“五個好”村黨組織標兵;全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村;曾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全國先進計生協會、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等殊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