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蕊柳(原變種)

五蕊柳(原變種)

五蕊柳,屬於楊柳科、柳屬,灌木或小喬木,高1-5米。樹皮灰色或灰褐色;一年生枝褐綠色,灰綠色或灰棕色,無毛,有光澤。產內蒙古東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新疆等省區,朝鮮、蒙古、蘇聯、歐洲等地均有分布,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楊柳科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五蕊柳(原變種)五蕊柳(原變種)
種中文名:五蕊柳(原變種)
種拉丁名:SalixpentandraLinn.var.pentandra
科中文名:楊柳科
科拉丁名:Salicaceae
屬中文名:柳屬
屬拉丁名:Salix
國內分布:產內蒙古東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新疆等省區。
國外分布:朝鮮、蒙古、蘇聯、歐洲等地均有分布。
中國植物志:20(2):115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1-5米。樹皮灰色或灰褐色;一年生枝褐綠色,灰綠色或灰棕色,無毛,有光澤。芽卵形或披針形,披針狀長圓形,發粘,有光澤。葉革質,寬披針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13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或楔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無毛,邊緣有腺齒;葉柄長0.2-1.4厘米,無毛,上端邊緣具腺點;托葉長圓形或寬卵形,或脫落。雄花序長2-4(7)厘米,粗1-1.2厘米,密花;軸有柔毛;雄蕊(5)6-9(12);花絲長約4.5毫米,不等長,至中部有曲毛;苞片綠色,長約2.5毫米,披針形、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圓或鈍,邊緣具腺齒稀全緣,具2-3脈,雄花有背腺和腹腺,離生,背腺棒形,長0.8-1毫米,腹腺略短小,常2-3深裂;雌花序長2-6厘米,粗8毫米;子房卵狀圓錐形,無毛,近無柄;花柱柱頭明顯,2裂;苞片常於花後漸落;腹腺1或2裂,或全裂為2,狹卵形或卵形,先端截形。蒴果卵狀圓錐形,長達9毫米,有短柄,光滑無毛,有光澤。花期6月,果期8-9月。

生長地區

產內蒙古東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新疆等省區。生於海拔600-1200米的山坡路旁、山谷林緣、河邊或山地林間的水甸子及草甸子中。朝鮮、蒙古、蘇聯、歐洲等地均有分布。

用途

木材可制小農具或作柴薪用,樹皮及葉均可提制栲膠,也是蜜源樹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