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腳豬

五腳豬

五腳豬,又名老鼠豬、五指山豬,原產于海南省五指山地區,因其體型小、靈活、體型似鼠、頭尖,俗稱“老鼠豬”,是我國著名的小型豬種。20世紀80年代,五指山豬已處於瀕危狀態,1998年,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在海口市靈山鎮建立了國家級五指山豬資源保種場,使得該豬種的數量開始有所恢復。

基本信息

名字來源

其實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多情豬”,據說這種豬是五指山農民放養的家豬整天在山地里尋食時與野豬偷情產生的後代。五腳豬這個名字很怪,怪就怪在第五隻“腳”上。海南本地的小種母豬在其發情期,就被放到山裡去找野豬配種,然後生下具有野豬習性與體質的小豬。這種豬像野豬一樣腳短小,個體不大,重量輕,養一年也只有百來斤,嘴尖且長,喜歡在野外到處拱土覓食,走起路來嘴巴貼著地,嘴不離土,從後面看就像五隻腳,所以當地人認為它的嘴也是一隻腳,就稱之為“五腳豬”。

雖然它也是家豬,可是飼養過程中未加圈養,一日飼養二至三次後任其在外自由覓食和活動,因而它皮厚油少,肉質結實,鮮嫩爽口,味道芳香,多吃不膩。不管是白切、燒烤或火鍋都味道具佳,風味獨特。

定義

五腳豬 五腳豬

五指山豬是我國著名珍稀地方豬種,原產于海南省五指山區,是當地少數民族飼養的一種小型豬。海南山區因交通不便,過去沒有外來豬種,飼養的豬採取自繁自養的方式,長期的極度近親交配,使其主要特徵如體型、外貌、毛色等穩定地遺傳下來,成為該地區特有的小型豬種,俗稱“老鼠豬”。1986年被收錄到《中國豬品種志》,2000年又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品種。五指山豬還被列為國家二類重點保護動物,收入由國家環境保護局主持編寫的《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之中。五指山豬從上世紀70~80年代,由於外來豬種的衝擊和政府政策的一度誤導,頭數劇減、種群混雜,幾乎瀕臨滅絕邊緣。現除海南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五指山豬原種場存欄有1000多頭外,產地已很難再見到五指山豬 。

五指山豬原產于海南省五指山地區,因其體型小、靈活、體型似鼠、頭尖,俗稱“老鼠豬”、“五腳豬”,是我國著名的小型豬種。20世紀80年代,五指山豬已處於瀕危狀態,1998年,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在海口市靈山鎮建立了國家級五指山豬資源保種場,使得該豬種的數量開始有所恢復 。

外貌特徵

體型小、靈活、體型似鼠、頭尖 。

養殖五腳豬

五腳豬 五腳豬

“五腳豬”目前在海南各大酒店和食客餐桌上是一道佳肴,同時也是許多農戶增收致富的“金豬”。2012年,海南省保亭縣加茂鎮的幾戶村民瞄準養殖五腳豬這一商機,組建起保亭野黃金五腳豬養殖專業合作社,規模發展五腳豬養殖,並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合作社社員胡呼上告訴筆者,如今該合作社裡飼養了300多頭五腳豬。五腳豬屬生態豬。它體積不大,但具有皮厚油少,肉質結實的特點,屬於典型的瘦肉型豬,肉質鮮美、獨特,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目前價格和銷路都不錯。

合作社理事長黃秀娥說,和普通生豬相比,五腳豬體型小,重量輕,生長周期較長,養一年也沒有百來斤,短期內難見經濟效益。但五腳豬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容易飼養,平時主要是餵食番藤、玉米、米糠等飼料。關鍵的是放養,讓它自主覓食,這樣不僅可以保證五腳豬的肉質,而且降低養殖成本。

黃秀娥告訴筆者,在成立合作社之前,她和合作社的其他4名社員,也一直是發展養豬業的,但養殖的生豬品種都是三四個月就出欄的二元豬和三元豬,投入多但市場競爭大,獲利少。而養殖五腳豬則成本低、市場競爭小,效益還高。

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合作社養殖的五腳豬已由當初的50頭髮展到現在的300多頭。黃秀娥說,由於是放養,而且飼養的材料都是天然的五穀雜糧,所以五腳豬的肉質和普通的生豬有很大的區別。

黃秀娥說,五腳豬現在是18元~25元一斤,而且都是預定的,根本不愁銷路。

五腳豬良好的市場前景,讓黃秀娥和社員們信心大增。“我們這裡地方很多橡膠園、檳榔園,五腳豬可以放在裡面養,又可以利用糞便來種那些檳榔。”他們打算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帶動村里更多農戶養殖五腳豬,形成產業化規模,讓更多的農戶一起通過養殖五腳豬奔上小康路 。

品種保護

近幾年,海南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在各界的支持下,開展五指山豬的品種保護工作並取得了較好的結果。

開展資源調查和收集種源

保種的首要工作就是採取措施,收集種源,並加以保護。為此,1998年開始我們組織人員深入五指山區的三亞、樂東、昌江、保亭、白沙、東方、通什、瓊中等交通閉塞的少數民族居住地,對產區五指山豬的分布、數量、生態條件、飼養管理、生產性能、品種特性進行了調查,並將種源收集起來。

建立五指山豬資源保種場

五指山豬是在海南熱帶條件下形成的小型豬種,其生物學特性對海南熱帶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與生態條件有特定的適應性。遺傳特性的表現與自然生態條件密切相關,如在與原產地條件相差太大的地區建立資源場,有可能因條件的改變而影響資源的保存。海南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從考慮建立資源場與科研和長遠利用的需要出發,多方籌資在海南省海口市郊建立了五指山豬保種場。五指山豬資源保種場現存欄五指山豬1000多頭。場內分兩大區,一區為保種、育種區,飼養核心群基礎母豬121頭和近交群167頭;另一區飼養生產群,包括種公豬生產群、肉豬生產群和特種野豬生產群。該場飼養的五指山豬基本覆蓋了產地現存五指山豬的所有血統,遺傳基礎較寬,是很好的遺傳資源基因庫和遺傳育種實驗動物材料。

取得的結果

有效地進行了五指山豬產地活體保種,挽救了這一瀕臨滅絕的寶貴遺傳資源。

擴增了種源的數量,保種群的規模為我國地方豬種之最。

基本形成了保種與開發利用相結合的資源保護可持續發展模式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