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營鄉

五營鄉

五營鄉地處黑龍江省綏化市東北部,東經127°13′,北緯46°36′,距市區38公里,南靠呼蘭河與東南的慶安縣隔河相望,北監諾敏河西南與雙河鎮接壤,東北同三河鎮比鄰,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勢屬於衝擊平流總面積92.4平方公里,轄前五、吉利、齊心、互相、東圍、金伏9個行政村,45個自然屯,65個村民組,鄉政府所在地為前五村。此外還有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五營鄉。

基本信息

領導資源

五營鄉五營鄉
五營鄉黨委書記李福,鄉長郭曉明,副書記張金生張孔富,副鄉長陳井寬王煥軍。五營鄉地處第三積溫帶,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有效各溫年達2300℃至2100℃,無霜期125至130天,年均降水量550毫米。五營鄉現有5630戶,23210口人,其中農業戶5590戶,農業人口2188人,當地居民全為漢族。五營鄉耕地總面積6239公頃,是以水田為主的鄉鎮,水田面積5327公頃,旱田面積912公頃,旱田主要種植大豆高粱玉米薯類。五營鄉現有民營企業10個,職工總數350人,總產值1833萬元,年創利稅20萬元,05年招商引資480萬元,新引進企業3個,05年共引進項目資金580萬元。

社會事業

全鄉現有中學一所,國小十所,現有教職員工117人,全鄉教育雙基工作進入了全區先進行列,學校建設達到了綠化、美化、香化標準。全鄉道路實現了砂石化,其中互相村、前五村05年各新修水泥路面一條,計畫生育工作有所加強,人口控制增長率在96%,鄉現有衛生院一所,衛生所十個,新增X光、外科化驗設備,方便了全鄉百姓的就醫,結束了五營百姓有病出鄉的歷史。

五營鄉五營鄉
為了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北林區五營鄉標本兼治,從精簡村組幹部和壓縮不必要的支出入手,年節省支出35萬元。五營鄉有6個行政村,43個自然屯,65個村民組。精簡前,全鄉共有村組幹部180人、民辦教師44人,年支出達68萬元。年初,五營鄉大膽對臃腫的村級幹部隊伍進行了“消腫減肥”。通過村民選舉和組織把關,取消專職村民組長。該職由村兩委成員兼任,民兵連長、團總支書記兼職兼薪。對專兼職幹部實行定崗、定責、定酬一補,分解目標,年終考核;對村專職幹部,要求年工資不超過4500元,兼職村民組長不開支。精簡後,五營鄉共減下村組幹部142人,年節省支出25萬元。與此同時,他們還對鄉村教師隊伍進行了核編、清退,並通過嚴格考核,一次性清退民辦教師33人,節省支出10多萬元。

精簡村組幹部和教師隊伍,採取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不但精練了隊伍,節省了支出,同時也增加了在職幹部教師的危險感,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精簡後,五營鄉的農村工作輕裝前進,不但沒有影響工作,而且各項工作都能搶前抓早,圓滿完成。

經濟發展

五營鄉五營鄉
全鄉現有大牲畜存欄2616個,其中牛2312頭,馬295匹,羊3515隻,豬19012頭,全鄉發展養豬一條街4條,養牛專業屯5個,畜牧小區一個,養殖大戶30戶。

全鄉人均收入3022元,社員儲蓄1000萬元,住房磚瓦率達到67%,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齊頭並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強。近幾年,全鄉無大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發生,被評為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五營鄉交通便利,距綏化45公里,有一條白色路面貫通境內,五營人熱情、仆實、勤勞。

招商項目

五營現有兩個項目誠信對外招商,一是萬噸山泉水項目:在五營鄉吉利村有一眼泉井,常年噴涌,水質清澈透明,符合國家開發的泉水和礦泉水標準。省級論證報告具全。只待有識之士前來開發。二是有一棟閒置中學,總面積2萬平方米,有校舍1270平方米,適宜興建中型企業用房用地,現對外出售。五營鄉對前來投資者政策優惠一是全力協助辦理建廠手續,二是保證當地治安穩定。三是可適當優惠轉讓廠房廠地及現有固定物資。四是按當地標準安排子女就學。

秦安縣五營鄉

五營鄉五營鄉
地處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東北部,距縣城45公里,是聞名中外的大地灣遺址所在地。全鄉轄32個行政村,7731戶,39851人,區域總面積9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8500畝。

多年來,五營鄉黨委、鄉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保持農村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堅持“農業穩鄉,工業強鄉,科技興鄉,旅遊富鄉”的發展思路,積極實施項目帶動、小城鎮拉動、產業帶動戰略,逐步走出了一條以“山果川菜辦企業,一、二、三產業齊發展”的經濟發展路子。主要實施了“112233”工程(即抓住西部大開發的這一歷史機遇,穩定糧食生產這一基礎,發揮旅遊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裕兩大優勢,走好旅遊興鄉、勞務富民兩條路子,建成規模養殖、瓜果蔬菜、中藥材種植三大基地,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規模養殖、勞務輸轉已成為我鄉的兩大支柱產業,果品蔬菜生產初具規模,旅遊業已見雛形。2004年,五營鄉黨委被省委評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五個好”鄉鎮黨委,五營鄉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鄉鎮”。

五營鄉五營鄉
三年來,五營鄉共新修優質梯田5800畝,實施退耕還林、荒山造林10500畝,新修、拓寬農路27條185公里,完成東部人飲水窖3046眼,新建電提飲工程3處,爭取並實施了投資49萬元的邵店至魚尾13.7公里農路以工代賑項目,實施了投資25萬元8公里的王五公路村村通達建設項目,完成了投資52萬元的邵店小河橋工程項目,建成了投資45萬元的五營工商樓,投資78萬元的五營鄉文化站大地灣文化中心。完成了蔡蓮路五營段7公里的拆遷、擴建工程。爭取投資276萬元的楊梁公路以工代賑項目正在實施。完成了五營鄉小城鎮建設地形測繪,小城鎮規劃修編工作正在進行。2004年底,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259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77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27元,財政收入120萬元,勞務輸出1.1萬人(次),勞務收入3100萬元,建成規模養殖示範村3個,規模養殖戶325戶,養殖收入2400萬元。

近年來,五營鄉多方籌資285萬元新建了五營中學薛李國小羅灣國小教學樓,改建、擴建了蔡河、閆溝、楊灣等15所國小,調整了教學布局,最佳化了教學結構,學校的軟硬體建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積極引進了油葵、中藥材、農作物、果品蔬菜等優良品種,大力推廣農業新科技,全鄉果園面積14680畝;蔬菜面積5400畝,新建冬暖

五營鄉五營鄉
棚38座,發展蔬菜塑膠大棚500個;中藥材面積3000畝;良種覆蓋率達85%,科技貢獻率達46%。2002年8月成功地舉辦了文化部青聯志願者藝術團赴大地灣慰問演出。鄉政府多次配合縣上承辦了“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大地灣的知名度。

今後,五營鄉將深入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鞏固“五好”鄉鎮黨委為起點,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這一目標,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把我鄉建設成為以旅遊業、果蔬生產業、養殖業、勞務輸出四大產業為支柱的文化旅遊型小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