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慈膏

五慈膏,純植物製劑,可使病變細胞自然凋亡,徹底消滅病毒DNA複製,祛痣除疣無痛無痕,不復發。點後不怕水,不傷害皮膚,不留疤痕。

藥品簡介

【五慈膏】運用最新納米分離技術,從多種中藥成份中提取出CAS凋亡蛋白酶,它能安全、快速的作用於變異細胞組織,調節細胞正常生長代謝,促使病變細胞快速凋亡,修復受損細胞,並參與細胞再生。對黑痣、尋常疣(俗稱瘊子、刺瘊)、扁平疣(俗稱扁瘊)、汗管瘤等多種皮膚頑症治療效果極佳。消除病變組織促使細胞自然凋亡
【五慈膏】中的CAS凋亡蛋白酶能有效作用於變異的細胞組織,消炎解毒、去腐生新、消除組織增生、軟化病變組織,使皮膚贅生物細胞快速凋亡。
阻斷病毒複製杜絕復發
【五慈膏】中的CAS凋亡蛋白酶能快速阻斷病毒DNA複製,徹底消除變異細胞的生長環境,斬斷病變根源,杜絕痣、痦、瘊、疣的復發。
修復受損細胞還原嬌嫩肌膚
【五慈膏】中的多種中藥成份,能夠滋養肌膚,修復破損的病變肌膚,讓肌膚重現光滑細嫩,安全、有效、不留痕。

主要功效

【五慈膏】三大功效
一、消除病變組織促使細胞自然凋亡
二、阻斷病毒複製杜絕復發
三、修復受損細胞還原嬌嫩皮膚

五大優勢

【五慈膏】五大優勢
天然:純植物祛痣除疣專業配方,不含任何激素,抗生素,不過敏,沒有依賴性,適用於任何膚質。
安全:運用細胞自然凋亡法,通過CAS凋亡蛋白酶使病變細胞自然凋亡,不會對皮膚造成任何傷害。
不留疤:純植物製劑,沒有任何刺激性,不會傷害皮膚,祛痣除疣不留一點疤痕。
簡單:使用方法簡便,一般只需點塗一次即可祛除,如贅生物直徑大於0.3cm,或一次未能祛完的,可精選第二次點塗,點後不怕見水,不會感染。
不復發:通過CAS凋亡蛋白酶,徹底消滅病毒DNA複製,祛痣除疣絕徹底有效,不復發。
藏醫名著《四部醫典》之《秘訣本》記載:“五慈膏,由鴉膽子、山慈菇、苦參、黃柏製成。祛腐肉、爛瘡有奇效”。五慈膏的故事也在西藏民間廣為流傳。
相傳18世紀初,西藏昌都地區貢覺宗(縣)九代名醫比吉後代旦增平措的母親雙手突染惡疾,不出幾日,父親、兄長、姊妹、鄰里均被傳染,速度之快令人恐懼。染疾者雙手、臉頰出現大若黃豆且突出表皮的膿瘡,呈污黃色或黑紫色,一連數十,瘙癢難忍,碰撞、摩擦後易出血,族中人惶恐至極,將此症視為不詳徵兆。族中人均覺旦增平措母親為不詳之物,為防給族人帶來更大的災難,決定將其母水葬。旦增平措萬般懇求族人並保證在30天內一定會醫治好此症,族長遂開恩給旦增平措30天。旦增平措拜別族人來到了當時奇方妙藥珍藏最多的拉扎布楞寺。旦增平措將原委道出,萬般懇求,但拉扎布楞寺的奇方妙藥是專門供上層僧侶和貴族使用的,平民無法享用。班禪拒絕旦增平措的要求並請他離開。旦增平措跪在寺廟門口不肯離去。時至隆冬,風雪交夾,旦增平措這一跪就是15天,拉扎布楞寺班禪終被旦增平措誠心感動,將一小瓶藥膏交給了他並囑咐此藥只需一日塗抹一次,5日惡疾即可痊癒。旦增平措將藥膏帶回族內,給母親和患病的族人塗抹,5日後母親和被染病者均痊癒。旦增平措決心將此膏藥的組方研製出來,以供後人使用,後旦增平措歷時15年,終製成此方,族中人被旦增平措的善心感動,特為此藥取名“五慈”,此事也在西藏民間廣為流傳。

主要成份

五慈膏主要成份
(1)鴉膽子
【來源】為苦木科植物鴉膽子的果實。
【植物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3m,全株被黃色柔毛。羽狀複葉互生;小葉5~11,卵狀披針形,長5~10cm,寬2~4.5cm,邊緣有粗齒,兩面被柔毛。花單性異株,圓錐狀聚傘花序腋生,雄花序長15~25cm,雌花序長不及半;花極小,暗紫色;花瓣4,雄蕊4。核果橢圓形,黑色。花期3~8月,果期4~9月。生於草地、灌叢及路旁向陽處。主產廣東、廣西。
【性狀】核果卵形或長圓形,長6~10mm,寬4~7mm。表面棕色或黑棕色,有隆起的多角形網紋,頂端稍向一邊突出,兩側有稜線。種子卵形,類白色或淡棕色,微有網狀隆起紋,一端較尖。氣強烈特異,味極苦。

藥理功效

【藥理作用】從鴉膽子的果實中分離得到了多個天然產物,其中主要是四環三萜苦木內酯類一苦木素類化合物。具有抗腫瘤活性。作用機制是:提高白細胞作用;選擇性破壞癌細胞和線粒體;抑制癌細胞生長和DNA合成,阻斷癌細胞的增殖。對癌細胞有顯著的抑制增生作用,能誘導凋亡、阻滯細胞周期於G0/G1期,抑制p53和Bcl22的表達是其重要機制,其中p53途徑起主導作用。鴉膽子油乳高濃度主要誘導腫瘤細胞壞死,低濃度誘導細胞凋亡。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截瘧,止痢,腐蝕贅疣。用於痢疾、瘧疾;外治贅疣、雞眼。
(2)苦參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苦參的乾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或灌木,高1.5—3米。主根圓柱形,長可達1米,外皮黃色。單數羽狀複葉,長20一25厘米;小葉l5—36,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很少橢圓形,長3—4厘米,寬1.2—2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背面有平貼柔毛。總狀花序頂生,有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花冠淡黃色,旗瓣匙形,翼瓣無耳。莢果長5—8厘米,種子間微溢縮,呈不顯明的串珠狀,疏生短柔毛,有種子1—5顆。花果期6—9月。各地野生,生於向陽山坡草叢中和山麓、郊野、路邊、溪溝邊;南北各省均有分布。根供藥用。
【藥理作用】化學成分含苦參鹼(matrine)、氧化苦參鹼(oxymatrine)、羥基苦參鹼(sophor-anol)、N-甲基金雀花鹼(N-methylcytisine)、安那吉鹼(anagyrine)、膺靛葉鹼(BAP-iifoline)、脫氫苦參鹼(sophocarpine)、d-異苦參鹼(d-isomatrine)、苦參啶(kurarid-in)。去甲苦參酮(norkurarinone)、苦參啶醇(kuraridinol)、苦參醇(kurarinol)、新苦參醇(neo-kurarinol)、去甲苦參醇(norkurarinol)、異苦參酮,另含芒柄花黃素(f-ormononetin)。
苦參及苦參總鹼於體外對該病毒引起的細胞病變有抑制作用,有顯著的抗炎作用。
苦參及其成分抗腫瘤作用包括:①誘導癌細胞調亡;②促進癌細胞分化;③抑制癌細胞DNA合成;④直接細胞毒作用。
苦參總鹼對腫瘤細胞有選擇性殺傷作用,苦參鹼還能通過改變細胞核酸的分子序列,抑制腫瘤的生長,是廣泛的、多部位的。苦參總鹼具有抗柯薩奇病毒的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抗菌消炎,治療濕熱、黃疽、痢疾、腸炎、皮膚瘙癢等症;
(3)山慈菇
【別名】毛慈菇、茅慈菇、冰球子、泥賓子
【來源】本品為蘭科植物杜鵑蘭、獨蒜蘭或雲南獨蒜蘭的乾燥假鱗莖。前者習稱“毛慈菇”,後二者習稱“冰球子”。夏、秋二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開大小置沸水鍋中蒸煮至透心,乾燥。
【性狀】呈不規則扁球形或圓錐形,頂端漸突起,基部有鬚根痕。長1.8~3cm,膨大部直徑1~2cm。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有縱皺紋或縱溝,中部有2~3條微突起的環節,節上有鱗片葉乾枯腐爛後留下的絲狀纖維。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灰白色或黃白色,略呈角質。氣微,味淡,帶黏性。
【藥理作用】中含有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具有抗腫瘤作用。從山慈菇中分離出的irrhopetalanthrin對癌細胞表現出中等強度的細胞毒活性,表現出很強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用於癰腫疔毒,瘰癧痰核,淋巴結結核,蛇蟲咬傷。
(4)黃柏
【來源】本品為芸香科植物黃皮樹或黃檗的乾燥樹皮。前者習稱“川黃柏”,後者習稱“關黃柏”。剝取樹皮後,除去粗皮,曬乾。
【性狀】呈板片狀或淺槽狀,長寬不一,厚3~6mm。外表面黃褐色或黃棕色,平坦或具縱溝紋,有的可見皮孔痕及殘存的灰褐色粗皮。內表面暗黃色或淡棕色,具細密的縱棱紋。體輕,質硬,斷面纖維性,呈裂片狀分層,深黃色。氣微,味甚苦,嚼之有粘性。
【藥理作用】提取液對實驗組細胞線粒體、內質網廣泛腫脹、擴張,細胞核糖體明顯減少。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於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辟},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鹽黃柏滋陰降火。用於陰虛火旺,盜汗骨蒸。
(5)五倍子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青麩楊或紅麩楊葉上的蟲癭,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秋季採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殺死蚜蟲,取出,乾燥。按外形不同,分為肚倍和角倍。
【性狀】肚倍:呈長圓形或紡錘形囊狀,長2.5~9cm,直徑1.5~4cm。表面
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質硬而脆,易破碎,斷面角質樣,有光澤,壁厚0.2~0.3cm,內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蟲及灰色粉狀排泄物。氣特異,味澀。
角倍:呈菱形,具不規則的角狀分枝,柔毛較明顯,壁較薄。
【藥理作用】五倍子提取液有很強的抑制HIV-Rt活性,很有可能發展成為抗愛滋病藥物。 
五倍子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對自由基誘發的生物大分子損傷起到保護,維護細胞膜的流動和蛋白質的構象,防止輻射誘發的DNA斷裂,五倍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較強的癌化學預防活性,同時毒性較低,是一個潛在的比較理想的癌化學預防藥物。發揮抗致突變作用。具有減輕DNA損傷和提高修復作用。
【功能主治】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濕斂瘡。用於肺虛久咳,肺熱痰嗽,久瀉久痢,盜汗,消渴,便血痔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皮膚濕爛。

匯臣PTX對於疣類疾病患者的治療上可以達到99.7%的治癒率,給廣大的疣類疾病患者朋友帶來了福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