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五七幹校]

五七[五七幹校]
五七[五七幹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七幹校,是中國文革時期根據毛澤東《五七指示》興辦的農場,是集中容納中國黨政機關幹部、科研文教部門的知識分子,對他們進行勞動改造、思想教育的地方。

基本信息

五七幹校,是中國文革時期根據毛澤東《五七指示》興辦的農場,是集中容納中國黨政機關幹部、科研文教部門的知識分子,對他們進行勞動改造、思想教育的地方。“幹校”是“幹部學校”的簡稱,名實相差懸殊,其實是一種“變相勞改”的場所。

1966年5月7日,毛澤東看了總後勤部《關於進一步搞好部隊農副業生產的報告》後,給林彪寫了一封信。在這封后來被稱為《五七指示》的信中,毛澤東要求全國各行業都要辦成“一個大學校”,這個大學校“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生產自己需要的若干產品和國家等價交換的產品”,“這個大學校,又能從事民眾工作,參加工廠、農村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又要隨時參加批判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鬥爭”。毛澤東還要求學校縮短學制,教育要革命,不能讓“資產階級統治”學校。 這類幹校一般選址在偏遠、貧窮的農村,去幹校的人被稱為“學員”。無論資歷深淺、品級大小,所有人都叫“五七戰士”。直至1979年2月國務院發出《關於停辦“五七幹校”有關問題的通知》,各地此類幹校方陸續宣告正式撤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