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鬼扳跤

二鬼扳跤是由一個演員扮演雙人摔跤的舞蹈形式。 是固鎮縣劉集鎮傳統舞蹈,是蚌埠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項目簡介

董廟村隸屬固鎮縣劉集鎮,原名青風鎮。至清初,地方董姓人氏較多,作為董姓家廟所在地,於同治年間改名董廟,並逐漸發展為集鎮。

二鬼扳跤是由一個演員扮演雙人摔跤的舞蹈形式。身上綁一個假人,成為一對。演員和假人畫以鬼臉。扑打相摔,以示鬼邪遠離,人們平安之意。道具為一個特製的架子,架子上部設兩個跤手的頭像,與真人大小相同,面容猙獰,俗稱“二鬼”。現在的表演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其面具時常更新,亦有二鬼為男女者,只需將二鬼的頭部與面容化妝成男女二性即可,仿若是一對情侶冤家由相愛到反目成仇的戀愛鬧劇,其表演仍如此。

表演時,表演者被固定在一塊約九十公分長,三十公分寬,四公分厚的木板上。實際上它們只有頭頸和上半身,他們的下半身是由表演者的上下肢來充當的。演員身背架子,雙腿雙臂各扮二鬼的下肢。二鬼分別穿兩色袍服,長裙垂下來剛好到腳踝之處,將表演者全部遮蓋嚴實。表演時,手腳並用,翻騰閃躍,猶如兩個摔跤健兒臨場較技。他們伸出胳膊相互摟抱著對方的腰部,互瞪雙眼,呲牙咧嘴。

二鬼扳跤的基本動作有扳腳、勾腿,動作套路有走、跑、縱、摔等,其中以“摔”(俗稱“扳跤”)最為精彩。演員紮下場子後,伴以音樂、鑼鼓等節奏,開始表演摔跤。但見“二人”在地上翻滾壓挪,十分賣力,動作連貫,表演形象,還輔以吶喊,精彩紛呈。

二鬼扳跤在表演時分三個場合,分別是:平地、凳子、桌面。表演時分三段:第一段,地上摔跤,操作者運用推、踢、抱、壓等動作表現二鬼抱著摔,你推我踢,互相壓倒對方的摔跤場面。第二段,桌上摔跤,二鬼由地上摔到桌上,操作者運用翻、滾、旋、掃等動作,表現二鬼桌上摔跤的進退攻守,推、摔到桌沿,壓倒翻滾,抱起旋轉等驚險場面。第三段,二鬼由桌上摔到桌下。操作者運用快速推、踢、抱、翻、滾、旋等動作,把二鬼摔跤推向高潮。

二鬼表演者多是年輕力壯的男子,他們掌握要領快,身手敏捷,反應靈活,動作麻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