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宙碑

二宙碑

二宙碑是《尹宙碑》和《孔宙碑》的合稱。

介紹

《尹宙碑》全稱《漢豫州從事尹宙碑》,又名《尹宙碑額》。東漢熹平六年(177年)四月立。192廈米。橫89.6厘米。14行。行27字。額篆書“漢豫州從事尹公銘”8字,僅存“從、銘”二字,存河南鄢陵縣孔廟。今廟已改為鄢陵縣初級中學,此碑位於中學操場。

目錄

1 釋文

2 發現

3 特點

4 價值

5 保護

6 尹宙

釋文

1、君諱宙,字周南。其先出自有殷。乃迄於周,世作師尹,赫赫之盛,因以為《尹宙碑》 2、氏。吉甫相周宣,勛力有章,文則作頌,武襄獫狁。二子著詩,列於《風雅》。及3、其玄孫言多,世事景王,載在史典。秦兼天下,侵暴大族,支判流遷,或居4、三川,或徙趙地。漢興,以三川為潁川,分趙地為巨鹿。故子心騰於楊縣5、致位執金吾。子孫以銀艾相繼。在潁川者,家於鄢陵,克纉祖業,牧守相6、亞。君東平相之玄,會稽太守之曾,富波侯相之孫,守長社令之元子也。7、君體溫良恭儉之德,篤親於九族,恂恂於鄉黨,交朋會友,貞賢是與。治8、《公羊春秋經》,博通書傳。仕郡,歷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守昆陽令,州辟9、從事,立朝正色,進思盡忠,舉衡以處事,清身以歷時,高位不以為榮,卑《尹宙碑》 10、官不以為恥。含純履規,秉心惟常,京夏歸德,宰司嘉焉,年六十有二,遭11、離寢疾,熹平六年四月己卯卒。於是論功敘實,宜勒金石,乃作銘曰:12、於爍明德,於我尹君。龜銀之胄,弈世載勛。綱紀本朝,優劣殊分。守攝百13、里,遺愛在民。佐翼牧伯,諸夏肅震。當漸鴻羽,為漢輔臣。位不福德,壽不14、隨仁。景命不永,早即幽昏。名光萬世,萬祀不泯。

發現

元皇慶元年(1312年)正月,汴梁路(今河南)鄢陵縣達魯花赤阿巴赤,以重修孔子廟廣求石材,於洧川(今河南洧川縣境)發現此石,後移至鄢陵孔廟內。不知何時又沒入土中。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一說萬曆間(1573-1619),因棺水泛漲,岸崩而重出,復遷回鄢陵孔廟。據《金石萃編》載:碑高八尺一寸,橫三尺九寸,字共十四行,滿行二十七字。書法方整渾穆,萬經《分隸偶存》評為“漢碑之尤者”。碑石初出土時字基本完整,一字不缺。清乾隆、嘉慶間拓本則“德壽不”等字已泐。碑陰有元皇慶三年題記。

特點

《尹宙碑》 《尹宙碑》結體內緊外拓,筆畫細瘦圓健,整篇碑文為隸書,體勢近似楷書,元明以來書家多稱之。字型風格俊逸灑脫,頗具秦小篆之遺風。清王澍評其書云:“漢人隸書,每碑各自一格,莫有同者,大約多以古勁方拙為尚,獨《尹宙碑》筆法圓健,於楷為近。”(《虛舟題跋》)後世每多以此碑與《孔宙碑》並稱“二宙”。清翁方綱《兩漢金石記》謂:“(《尹宙》)碑字較諸碑稍大,而沖和有度,正與《孔宙碑》可同玩之。”郭尚先雖以為《尹宙碑》比《孔宙碑》“不及遠甚”,但他臨寫“二宙”時,仍說“筆下覺有秦篆氣”,並說《尹宙碑》“其神逸固不及《史晨碑》、《韓勑》諸石,而圓到整麗,要非魏人所能仿佛。”(《芳堅館題跋》)至乾隆時,全碑仍一字不缺。其後拓本,泐字漸多。

價值

此碑書法筆法圓健,與楷相近。書法風格工整中透出灑脫,統一中富於變化。行筆一波三折,有金石之氣。結體顧盼有神,若群鶴起舞,堪稱漢碑中的上乘之作。古代書家給以較高的評價,“無一字不生動,無一字不規矩”,《尹宙碑》是漢隸高峰期的碑刻。

保護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該碑的保護十分重視。鄢陵縣和河南省文物局先後於1957年、1960年兩次對該碑進行普查登記,整理文字和圖片資料。1963年尹宙碑被正式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73年,碑刻拓片應邀赴日本國展出,受到日本友人的讚譽。1990年,河南省文物局曾撥專款對碑體進行保護,對文廟戟門進行維修,使這通珍貴的漢碑得到了較好保護。

尹宙

碑主人尹宙,字周南,河南鄢陵人。博通經傳,官至豫州(治在今安徽亳縣)從事。其先祖出現於殷、周之際,“世作師尹,赫赫之盛,因以為氏。”至秦王嬴政時,“秦兼天下,侵暴大族,”尹氏宗族開始流遷。一部分仍居住於三川郡,也有遷徙到趙地的。到了漢代,又有從三川郡遷至潁川郡鄢陵的。家族中人世代為官,尹宙乃是東平相的玄孫,會稽太守的曾孫,富波侯相的孫子,守長社令的長子。他具有“溫良恭儉之德”、“交朋會友,貞賢是與”,並經常學習《春秋·公羊傳》和《書傳》。在仕途上,他歷任郡主簿、督郵、五官椽、功曹、守昆陽令、州辟從事等官職。官場生涯中,尹宙始終“進思盡忠,舉衡以處事,清身以歷時。”不以官職的顯赫卑微為榮辱,以一顆平常之心,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和義務。漢靈帝熹平六年(177年)四月他因病逝世,終年62歲。這通《豫州從事尹宙碑》,主要記述了尹宙的家世、履歷及德行。 參考資料

1.圖片來源:書法藝術網 .

2.資料來源:漢尹宙碑 .

3.《尹宙碑》 .

4.圖片來源:博品拍賣網 .

5.尹宙碑 .

6.豫州從事尹宙碑 .

7.《豫州從事尹宙碑》

孔宙碑《孔宙碑》全稱《漢泰山都尉孔宙碑》,碑主孔宙,是孔子的第18世孫,是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之一的北海太守孔融的父親。碑文稱頌孔宙,價值不是很大,但其書法精美,是漢隸中的精品。

目錄

1 簡介

2 碑主信息

3 《孔宙碑》拓片釋文

▪ 碑陽 ▪ 碑陰

孔宙碑2(17張)漢隸風格多樣,許多人都對它們進行過分類。如朱彝尊分為方整、流麗、奇古三類;王澍分為古雅、方整、清瘦三類;康有為分為駿爽、疏宕、高渾、豐茂、華艷、虛和、凝整、秀韻等類。 《孔宙碑》屬流麗疏宕一類。此碑文字結體端莊而飄逸,風度翩翩。清楊守敬跋此碑說:“波撆並出,八分正宗,無一字不飛動,仍無一字不規矩。”清朱彝尊說:“《孔宙碑》屬流麗一派,書法縱逸飛動,神趣高妙。”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本漢》說:“《孔宙》《曹全》本是一家眷屬,皆以風神逸宕勝。《孔廟》用筆旁出逶迤,極其勢而去,如不欲還。”評價都極高。《孔廟碑》通高3.02米,寬1.07米,厚0.24米,碑圓首有穿。碑額題篆書兩行十字,布於穿兩側,陰刻有“漢泰山都尉孔君之碑”九字。碑陽隸書十五行,行二十八字。今在山東曲阜孔廟同文門東。

碑主信息

孔宙碑(30張)碑主人孔宙,字季將,孔融之父,孔彪之兄,孔子的第18世孫。歷官郎中、都昌長、元城令、泰山都尉,卒於延熹六年正月,年六十有一。死後,門生故吏勒銘頌其德。是碑自歐陽修《集古錄》收載之後,代有著錄,對後世影響較大。其書風屬方整秀潤一路,與《史晨》《乙瑛》、《華岳廟》諸碑相近。結字中宮綿密,左右開張,橫畫甚長,波磔分明,用筆圓轉遒麗,有篆書意味。碑陰字尤方正蘊籍,與碑陽之字非出一人之手。明清以來,金石書家多稱譽之。明郭宗昌《金石史》謂:“其書尚存分法,且結體古逸,殊不易造。……漢碑陰字多潦倒,此獨超逸古雅,非魏人所及。”清初朱彝尊云:“《孔宙碑》屬流麗一派,書法縱逸飛動,神趣高妙。”(《曝光亭集》)翁方綱謂:“碑與碑陰書出二手者,獨是碑耳。然皆漢隸之員醇美者。”(《兩漢金石記》)萬經謂:“規矩整齊,一筆不苟,而姿態卻自橫溢。有《卒史》(《史晨》)之雄健而去其板滯,化《韓勑》(《禮器》)之方輻而有其清真。”(《漢魏碑考》)郭尚先稱其“結體寬博而綿密,是貞觀諸大家所祖。褚中令(遂良)勒筆皆長,亦濫觴於是。”還說:“近人每以《豫州從事碑》(《尹宙》)與此並稱‘二宙.’,實則《尹碑》不及遠甚。其結體運筆已開《受禪》、《大饗》二石意矣。”(《芳堅館題跋》)楊守敬跋其碑云:“波磔並出,八分正宗;無一字不飛動,仍無一字不規矩。視《楊孟文頌》之開闔動宕、不拘於格者,又不同矣。然皆各極其妙,未易軒輊也。”

拓片釋文

碑陽

有漢泰山都尉孔君之銘孔宙碑碑陰(10張)君諱宙,字季將,孔子十九世之孫(記載錯誤,實為 十八世 )也,天姿醇嘏,齊聖達道,少習〔家〕訓,治(嚴)氏春秋,緝熙之業既就,而閨閾之行允恭,德音孔昭,遂舉孝廉,除郎〔中〕(都)昌長,祗傅五教,尊賢養老,躬忠恕以及人,兼禹湯之己,故能興(朴)□□雕幣,濟弘功於易,三載考績,遷元城令,是時東黔首,猾夏不□□□祠兵,遺畔未寧,乃擢君典戎,以文脩之,旬月之閒,莫不解甲服〔罪〕□□□,田畯喜於荒圃,商旅交乎險路,會鹿嗚於樂崩,復長幼於酬〔酢〕,□□□稔,會遭篤病,告困致仕,得從所好,年六十一,延熹六年正月乙未,□□□疾,貴速朽之反真,慕寧儉之遺則,窀夕不華,明器不設,凡百卬高,□□□述,於是故吏門人乃共陟名山,采嘉石,勒銘示後,俾有彝式,其〔辭曰〕於顯我君,懿德惟光,紹聖作儒,身立名彰,貢登王室,閽□是虔,夙夜〔在公〕,在公明明,乃綏二縣,黎儀以康,於元時廱,撫茲岱方,帥彼凶人,覆〔俾〕□□,南畝孔饁,山有夷行,豐年多桼,稱彼兕觥,帝賴其勛,民斯是皇,疾□□□,乃委其榮,忠告慇勤,屢省乃聽,恭儉自終,簋不敶,生播高譽,〔歿垂〕(令名),永矢不刊,億載揚聲。 延熹七年□月戊□(造)

碑陰

門生鉅鹿癭陶張雲字子平 門生鉅鹿癭陶趙政字元政 門生鉅鹿廣宗捕巡字升台 門生東平寧陽韋勛字幼昌 門生魏郡館陶張上字仲舉 門生魏郡館陶王時字子表 門生魏郡陰安張典字少高 門生魏郡魏孟忠字待政 門生魏郡魏李鎮字世君 門生魏郡館陶吳讓字子敬 門生魏郡館陶文儉字元節 門生魏郡館陶鄉瑱字仲雅 門生魏郡鄴暴香字伯子 門生東郡東武陽梁淑字元祖 門生東郡公國趙恭字和平 門生東郡東武陽張表字公方 門生東郡東武陽滕穆字奉德 門生東郡樂平桑演字仲厚 門生東郡樂平靳京字君賢 門生東郡樂平梁布字叔光 門生東郡樂平桑顯字伯異 門生陳留平丘司馬規字伯昌 門生安平下博張祺字叔松 門生安平下博張朝字公房 門生安平下博蘇觀子伯台 門生安平堂陽張琦字子異 門生北海安丘齊納字榮謀 門生北海都昌呂升字山甫 門生北海劇秦麟字伯麟 門生北海劇如廬浮字遺伯 門生北海劇薛顗字勝輔 門生北海劇高冰字季超 門生濟南梁鄒趙震字叔政 門生濟南梁鄒徐璜字幼文 門生濟南東平陵吳進字升台 門生甘陵廣川李都字元章 門生甘陵貝丘賀曜字升進 門生魏郡清淵許祺字升明 門生魏郡館陶史崇字少賢 門生魏郡館陶孫忠字府文 門生東郡樂平盧脩字子節 門生任城任□□□字景漢 門童安平下博張忠字公(直) 故吏北海都昌逢祈字伯() 故吏北海都昌章字文(理) 故吏北海都昌魏稱字文(長) 故吏北海都昌呂規字元(規) 故吏泰山費魚淵字漢長 故吏泰山蓋毋樓覬字世(光) 故吏泰山南城禹規字世(舉) 故吏泰山南武陽蕭誨字(伯□) 故民泰山費淳於〔黨字季〕(道)弟子北海劇陸暹字孟輔 弟子陳留襄邑樂禹字宣(舉) 弟子下邳下邳朱班字宣□ 弟子東平寧陽周順字承□ 弟子沛國小沛周升字仲(輔) 弟子魯國文陽陳字聖(博) 弟子汝南平輿謝洋字子(讓) 弟子山陽瑕丘丁瑤字實(堅) 弟子魯國戴章字元珪 弟子魯國王政字漢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