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橋明月夜:唐詩經典解讀

二十四橋明月夜:唐詩經典解讀

《二十四橋明月夜:唐詩經典解讀》是2009年上海百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琴安。

圖書信息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47500170

條形碼: 9787547500170

尺寸: 22.4 x 15.2 x 1.6 cm

重量: 422 g

作者簡介

孫琴安,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古代室主任、碩士生導師。已出版的菱有《中國評點文學史》、《中國性文學史》、《毛澤東與文化名人》、《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唐詩與政治》、《徐志摩傳》、《現代詩四十家風格論》、《唐人七絕選》、《唐七律詩精評》、《名家讀書法》、《名家寫作法》、《朦朧詩二十五年》、《性文學十講》等二十多部,主編《歷代名臣上書錄》等多種,並發表了大量的散文和評論。

內容簡介

《二十四橋明月夜:唐詩經典解讀》內容簡介:唐詩是中國詩歌的瑰寶。有唐一代,就有無數詩星飛升太空,熠熠生輝,出現了一派繁星麗天的璀璨景觀。而像李白、杜甫、王維、李商隱、岑參、白居易等星辰,則更是光耀千古,格外明亮,至今閃爍。許多名句名篇,代代相傳,至今仍傳播人口,婦孺皆知。這種現象,不但中國歷史上少有,就是在整個人類歷史文化中,也是十分罕見、獨一無二的。

目錄

插圖 插圖

前言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

蘇味道 正月十五夜

王勃杜 少府之任蜀州

劉希夷 代悲白頭翁

宋之問 題大庾嶺北驛

沈儉期 雜詩

獨不見

賀知章 詠柳

回鄉偶書

陳子昂 登幽州台歌

感遇三十八首(其三十四)

張說 蜀道後期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張九齡 望月懷遠

感遇十二首(其一)

感遇十二首(其七)

賦得自君之出矣

照鏡見白髮

王之渙 登鸛雀樓

涼州詞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與諸子登峴山

過故人莊

夏日南亭懷辛大

秋登萬山寄張五

春曉

宿建德江

王灣 次北固山下

常建 題破山寺後禪院

三日尋李九莊

崔顥 黃鶴樓

李頎 古從軍行

送魏萬之京

王翰 涼州詞

王昌齡 出塞二首(其一)

從軍行七首(其一)

從軍行七首(其二)

從軍行七首(其四)

從軍行七首(其五)

閨怨

長信秋詞

芙蓉樓送辛漸

祖詠 望薊門

高適 燕歌行

封丘作

送李侍御赴安西

塞上聽吹笛

別董大

王維 渭川田家

觀獵

使至塞上

漢江臨泛

送梓州李使君

終南山

終南別業

酬張少府

積雨輞川莊作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送沈子福之江東

送元二使安西

少年行

相思

辛夷塢

鹿柴

竹里館

鳥鳴澗

雜詩

山中送別

李白 關山月

古風(其十九)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行路難三首(其一)

將進酒

蜀道難

夢遊天姥吟留別

宣州謝胱樓餞別校書叔雲

塞下曲六首(其三)

贈孟浩然

渡荊門送別

送友人

送友人人蜀

聽蜀僧睿彈琴

夜泊牛渚懷古

登金陵鳳凰台

朝發白帝城

望廬山瀑布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贈汪倫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山中問答

望天門山

峨眉山月歌

靜夜思

秋浦歌

玉階怨

怨情

獨坐敬亭山

勞勞亭

儲光羲 江南曲

杜甫 望岳

麗人行

兵車行

羌村三首(其一)

石壕吏

無家別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序言

唐詩是中國詩歌的瑰寶。有唐一代,就有無數詩星飛升太空,熠熠生輝,出現了一派繁星麗天的璀璨景觀。而像李白、杜甫、王維、李商隱、岑參、白居易等星辰,則更是光耀千古,格外明亮,至今閃爍。許多名句名篇,代代相傳,至今仍傳播人口,婦孺皆知。這種現象,不但中國歷史上少有,就是在整個人類歷史文化中,也是十分罕見、獨一無二的。

不過,唐代的歷史畢竟長達三百年之久,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唐代的詩歌也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其間不僅湧現了許多優秀的詩人詩作,而且也產生過許多不同的思潮流派。

早在初唐時期,詩壇士大夫中多仿效上官儀的詩,故“上官體”在朝廷中曾流行一時。稍後,高官中蘇味道與李嶠的詩名也相當大,少時兩人即以文辭齊名而合稱“蘇李”,同時又與杜審言、崔融並稱“文章四友”。如從文學史的意義上來說,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似乎更為後人所知,他們在五言詩和長篇歌行上所取得的成就,儘管後人有著不同的見解與認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清峻的詩風,及其對唐代詩文風氣轉變中所起的積極作用,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王楊盧駱當時體”已作為一種初唐的文學現象,永遠定格在中國文學史中,而“初唐四傑”的英名,也與唐詩的光輝互為掩映。其實,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等長篇歌行,幾乎與盧照鄰的《長安古意》等並駕齊驅,可以視為那一時代的同一詩歌現象,都是初唐長篇歌行的傑作。

然而,初唐詩壇有一個更重要的詩歌現象,便是今體律詩的出現和形成。在唐之前的庾信、江總等詩人的筆下,雖然已出現過一些近體詩意義上的五言絕句,但五七言律詩的形成與成熟,卻是在唐初。雖然王勃、駱賓王、楊炯等初唐四傑和“蘇李”手中已經出現過五言律詩,但七言律詩的出現與成熟,卻要在沈儉期、宋之問二人的手中。

文摘

張若虛

張若虛,揚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之職。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傑”。《全唐詩》存其詩僅二首。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