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層天

二十八層天

二十八天,佛教專有名詞。佛教認為天界依次向上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共二十八層。其中欲界天有六層天、色界天有十八層天、無色界天有四層天。印度教及佛教等宗教專有名詞在地居天中,除了四王天與忉利天,還有堅手天、持華鬘天以及長放逸天,此三天皆不屬於二十八天,故而二十八天中,只有欲界天的四王天與忉利天,因依須彌山的地界而居,屬於地居天。忉利天以上,都是凌空而處,故屬於空居天。

另解

佛教也有三十三天的說法,三十三天特指第二層“忉利天”。佛經上所說的欲界六天的第二天,居“四天王天”之上,“夜摩天”之下。《大智度論》卷九:“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在須彌山頂中央,為“帝釋天”,四方各有八天,合為“三十三天”。四方各有金剛手藥叉為守護神。俗語亦用“三十三天”指地位極高、財富極多、處境極好。如《金瓶梅詞話》第十九回:“你在三十三天之上,他在九十九地之下。”又如朱自清《論且顧眼前》:“於是富的富到三十三天之上,貧的貧到十八層地獄之下。”

欲界六天

第二十八層天二十八層天
堅手天(修下之下品十善則生其中)。
持華鬘天(修下之中品善則生其中)。
長放逸天(修下之上品十善則生品十其中)。
註:以上三天皆不屬於欲界天,但屬於界欲

欲界六天:
第一,四天王天(修中之下品十善則生其中)。
第二,忉利天又名三十三天(修中之中品善則生其中)。
註:以上五天皆為地居天,以下為空居天:
第三,夜摩天(修中之上品十善則生品十其中)。
第四,兜率天或兜率陀天(修上之下品十善則生其中)。
第五,化樂天(修上之中品十善則生其中)。
第六,他化自在天(威力自在故稱為魔王修上上品十善則生其中)。六欲天的天神和人間一樣,有身體形相,並有物質生活的需求與精神生活的享樂,尚且耽溺於飲食男女的欲望之中,因此稱為欲界。
欲界除六欲天之外,還包括人界的四大部洲、阿修羅,以及畜生、餓鬼、地獄等五趣。

色界四禪

二十八層天二十八層天
色界四禪合十八天
初禪(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第二禪(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第三禪(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第四禪(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此四天是凡夫。無煩惱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從無想天以後五天是阿那含人。
依第四禪修五品動禪生五天中。名五淨居天)。色界的天神雖然沒有財、色、名、食、睡等欲望,但是還有殊勝的形色、精神上的愛情、國家的型態、社會的組織等現象,此天以禪悅法喜為食,因此稱為色界。

無色界

無色界四天
1.空無邊處天
2.識無邊處天;
3.無所有處天;
4.非想非非想處天(凡夫爾時謂心都盡。名為涅盤。聖者以理集之。怛無粗想。由有細想具足四心。是以更施後句情理合說故。曰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此三界中最上。名曰有頂。亦名第一有也)。無色界的天神已經完全超越男女飲食、身體形質的障礙,不執著於任何的形色,只有純粹精神的存在,和色界一樣以禪悅法喜及識為美食。三界二十八天的果報雖然各有優劣、苦樂等差別,都屬於迷界,仍然難脫生死輪迴之苦,因此《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意思是說,三界充滿了生老病死等眾苦,逼迫著眾生的身心,就如一幢著火的房子,不能安居。因此眾生唯有修行精進,以求出離三界,進而證悟涅盤,這才是究竟解脫之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