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WTO

了解WTO

WTO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共同構成世界經濟三大支柱,規範著世界90%以上的貿易活動,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服務貿易和智慧財產權活動。在全球經濟區域集團化日益增強的情況下,WTO被認為是惟一可能協調區域經濟集團關係的國際機構。 在新世紀開端,中國即將加入WTO之際,了解WTO是非常必要的。該書全面闡述了WTO的原則、組織、機構、規則,剖析了WTO的運作機制,是你了解WTO的必備工具書。

內容簡介

WTO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共同構成世界經濟三大支柱,規範著世界90%以上的貿易活動,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服務貿易和智慧財產權活動。

在全球經濟區域集團化日益增強的情況下,WTO被認為是惟一可能協調區域經濟集團關係的國際機構。

在新世紀開端,中國即將加入WTO之際,了解WTO是非常必要的。

該書全面闡述了WTO的原則、組織、機構、規則,剖析了WTO的運作機制,是你了解WTO的必備工具書。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市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 ,以取代成立於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gatt)。  建立世貿組織的構想是在1944年7月舉行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提出的,當時構想在成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同時,成立一個國際性貿易組織,從而使它們成為二次大戰後左右世界經濟的“貨幣-金融-貿易”三位一體的機構。1947年聯合國貿易及就業會議簽署的《哈瓦那憲章》同意成立世貿組織,後來由於美國的反對,世貿組織未能成立。同年,美國發起擬訂了關貿總協定,作為推行貿易自由化的臨時契約。1986年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啟動後,歐共體和加拿大於1990年分別正式提出成立世貿組織的議案,1994年4月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關貿總協定部長級會議才正式決定成立世貿組織。

本書目錄

受命於危難之中--GATT的起源 長江後浪推前浪--WTO的產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WTO的基本原則 老少無欺--無歧視貿易 拆除籬笆牆--關稅減讓 暗箭難防--非關稅壁壘減讓 遊子回歸--紡織品與服裝貿易 民以食為天--農產品貿易 後起之秀--服務貿易 焉知非福--智慧財產權保護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反傾銷與反補貼 有話好好說--爭端解決機制 雄關漫道--中國加入WTO的歷程 人心所向,眾望所歸--中國加入WTO的最新進展 後記

受命於危難之中--GATT的起源

長江後浪推前浪--WTO的產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WTO的基本原則

老少無欺--無歧視貿易

拆除籬笆牆--關稅減讓

暗箭難防--非關稅壁壘減讓

遊子回歸--紡織品與服裝貿易

民以食為天--農產品貿易

後起之秀--服務貿易

焉知非福--智慧財產權保護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反傾銷與反補貼

有話好好說--爭端解決機制

雄關漫道--中國加入WTO的歷程

人心所向,眾望所歸--中國加入WTO的最新進展

後記

本書後記

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共同構成世界經濟三大支柱的WTO,吸引著世界134個國有和地區,規範著世界90%以上的貿易活動,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服務貿易和智慧財產權活動。

WTO的吸引力來自於其世界公認的國際經濟通行規則和權威的爭端解決機制。在全球經濟經濟區域集團化日益增強的情況下,WTO被認為是惟一可能協調區域經濟集團關係的國際機構。

作為世界第十大貿易國的中國,長期停留在WTO之外,既是WTO的缺陷,也是中國的遺憾。  中國13年的“復關”、“入世”之路,儘管一路坎坷,但不懈努力使我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中國加入WTO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它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山西經濟出版社李肖敏、寇志宏同志的幫助,在編寫過程中,參考和借鑑了有關方面的資料和研究成果。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書中如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望不吝指正。

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共同構成世界經濟三大支柱的WTO,吸引著世界134個國有和地區,規範著世界90%以上的貿易活動,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服務貿易和智慧財產權活動。WTO的吸引力來自於其世界公認的國際經濟通行規則和權威的爭端解決機制。

在全球經濟經濟區域集團化日益增強的情況下,WTO被認為是惟一可能協調區域經濟集團關係的國際機構。  作為世界第十大貿易國的中國,長期停留在WTO之外,既是WTO的缺陷,也是中國的遺憾。

中國13年的“復關”、“入世”之路,儘管一路坎坷,但不懈努力使我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中國加入WTO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它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山西經濟出版社李肖敏、寇志宏同志的幫助,在編寫過程中,參考和借鑑了有關方面的資料和研究成果。在此,一併表示感謝。書中如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望不吝指正。

本書由李敏主編、陳琳副主編。各章編寫人員(按章節順序)是:深圳發展銀行上海分行李敏(一、二章);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陳琳(三、四、五、六、七章)復旦大學鍾妙(八、十一、十三章)江西財經大學陳琪偉(九、十章)吳易明(十三、十四章)全書由李敏、陳琳修改定稿。

本書節選

何為GATT

GATT,英文全稱為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中文譯名《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簡稱關貿總協定。它既是一整套關於關稅和貿易措施的通行法規,又是進行多邊貿易談判和解決締約方貿易爭端的國際機構。在國際上有“經濟聯合國”之稱。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共同構成了調節世界經濟、貿易、金融的三大支柱。

雖然GATT只是一個準國際性組織,但其任用和影響都超過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2.GATT的產生背景  GATT的產生要追溯到半個多世紀前的世界經濟危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世界經過了短暫的恢復和發展,其工業產生都超過了一戰前的水平。但各國勞動者遭受壟斷資本的剝削,生活水平長期停留在甚至低於戰前水平的狀態,

在世界經濟危機中,許多國家的政府還通過降低本國通貨匯率來擺脫困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1931年英國脫離金本位制,大幅度降低英鎊匯率,1934年美國降低美元匯率。

3.GATT成立的經過 同年10月,第一次籌備會議在倫敦召開,討論美國提出的“國際貿易組織憲章草案”並進行了修改。  命運不垂青於《哈瓦那憲章》國際貿易組織只有胎死腹中了。

GATT的產生背景

GATT的產生要追溯到半個多世紀前的世界經濟危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世界經過了短暫的恢復和發展,其工業產生都超過了一戰前的水平。但各國勞動者遭受壟斷資本的剝削,生活水平長期停留在甚至低於戰前水平的狀態,加之當時各國又大都實行高關稅的貿易保護主義。國際和國內市場的狹小容量,和日益盲目擴大的資本主義生產發生了尖銳矛盾,結果導致了1929---1933年空前的世界經濟危機。  在危機期間,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急劇下降,其中美國下降了55%,德國下降52.1%,法國下降26.2%,英國下降23.8%,工業產量倒退到20世紀初甚至19世紀末的水平。國際貿易的下降更為劇烈,其中德國下降76%,美國下降70%,法國下降66%,英國下降40%。  危機產生的巨大衝擊波迫使各國紛紛行動,“高關稅”被再度委以重任,成為克敵制勝的法寶,到1948年GATT生效前已開發國家工業品關稅稅率已高達40%左右。在此期間,美國更是急先鋒,但它同時也嘗到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惡果。  通過關稅來限制進口,短期內會緩和來自國外的進口壓力,給國內企業以喘息的機會。但是,提高關稅抑制了世界貿易的開展,使出口國企業喪失了出口機會。在世界經濟危機中,由於設定關稅壁壘,互相加重負擔,世界急劇縮小,1929年1月至1933年3月世界貿易狀況,以75個國家的月平均進口總額計算,1929年為28.58億美元,1932年下降為11.22億美元,到1933年3個月只有9.97億美元。  在世界經濟危機中,許多國家的政府還通過降低本國通貨匯率來擺脫困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1931年英國脫離金本位制,大幅度降低英鎊匯率,1934年美國降低美元匯率。  同關稅一樣,如果各國相繼降低通貨匯率,只會加深世界經濟危機,引起國際金融體制的混亂,對世界經濟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  二戰結束後,各個國家都痛定思痛,希望緩解國內矛盾和國際矛盾,恢復國民經濟的發展,為此,必須變“以鄰為壑” 為“睦鄰友好”。

3.GATT成立的經過

兩次世界大戰確立了美國的霸主地位,美國基於其在關稅政策上的經驗教訓,早在二戰結束前,就在盟國中倡議在戰後建立國際貿易組織,以便在多邊的基礎上相互削減關稅,促進世界貿易自由化。

二戰剛結束,美國即向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提議召開世界貿易和就業會議,倡導建立國際貿易組織。  1946年2月,聯全國經社理事會接受美國的這一提議,成立了國際貿易組織籌備委員會。

同年10月,第一次籌備會議在倫敦召開,討論美國提出的“國際貿易組織憲章草案”並進行了修改。

1947年4月,在瑞士日內瓦再度召開籌備會議,討論並通過了“國際貿易組織憲章草案”  同年10月,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聯合國貿易和就業會議正式舉行。會議審議並通過了《國際貿易組織憲章》其全稱為《哈瓦那國際貿易組織大憲章》簡稱《哈瓦那憲章》  當時,哈瓦那憲章的簽字國有53個,簽字後要獲得各國立法機構的批准方能生效。

由於大多數國家的立法機構認為這個憲章與其國內立法存在差異,會幹預國內立法,而未予批准。  在美國,代表國內特定利益集團的國會,正在試圖恢復傳統的貿易保護主義,對具有超國家權力的國際貿易組織也表示反對。

命運不垂青於《哈瓦那憲章》國際貿易組織只有胎死腹中了。  但美國那肯善罷干休  早在1947年7月日內瓦召開的二次籌委會期間,美國就曾邀請了22個與會國舉行了關稅減讓的多邊談判,並達成了123項雙邊關稅減讓協定,為了使關稅減讓談判協定儘快實施,它們將擬議中的《國際貿易組織憲章》中的貿易政策條款摘出,與達成的關稅減讓協定加以合併和修改,形成了一個單一協定,即《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1947年10月30日,23個國家又在日內瓦簽署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臨時適用議定書》宣布在《國際貿易組織憲章》生效之前,臨時適用關貿總協定。憲章一旦生效,即刻取而代之。  由於國際貿易組織的中途夭折,GATT於1948年1月日起臨時生效。  從此,GATT開始了風雨滄桑的漫漫旅程,一路走了47年。  此可謂國,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聊聊成蔭。  當時,在GATT上籤約的23個國家是:澳大利亞、比利時、巴西、緬甸、加拿大、錫蘭、智利、中國、古巴、捷克斯洛伐克、法國、印度、黎巴嫩、盧森堡、荷蘭、紐西蘭、挪威、巴基斯坦、南羅得西亞、敘利亞、南非、英國和美國。它們是GATT的“祖師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