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鵲

乾鵲

qián què ㄑㄧㄢˊ ㄑㄩㄝˋ
乾鵲(乾鵲)

釋義

即喜鵲。其性好晴,其聲清亮,故名。 漢 王充 《論衡·龍虛》:“狌狌知往,乾鵲知來。”《西京雜記》卷三:“乾鵲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嘉。”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二:“北人喜鴉聲而惡鵲聲,南人喜鵲聲而惡鴉聲。鴉聲吉凶不常,鵲聲吉多而凶少。故俗呼喜鵲,古所謂乾鵲是也。”《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 馬瑞辰 通釋:“鵲即乾鵲,今之喜鵲也……鵲性喜晴,故名乾鵲。”一說,“乾”音“虔”(qián)。鵲為陽鳥,先事物而動應,故名。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辨誤一》:“前輩多以‘乾鵲’為‘乾’音‘乾’,或以對‘濕螢’者有之。唯 王荊公 以為‘虔’字,意見於‘鵲之彊彊’,此甚為得理。余嘗廣之曰,乾,陽物也。乾有剛健之意。而《易》統卦有云:‘鵲者,陽鳥,先物而動,先事而應。’《淮南子》曰,‘乾鵲知來而不知往,此修短之分也。’以是知音‘乾’為無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