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石人群像

他在乾陵時,發現仍有20餘尊番臣像倒在地上。 在乾陵的東側陵園區,研究人員發現了兩塊未完成的毛坯石料。 如果加上那個石人毛坯和這兩尊半成品石像,乾陵的番臣像正好是64尊。。

在乾陵陵園朱雀門外的東西兩側,分布著61尊石人像,其中東邊29尊,西邊32尊。據史書記載,石人群像最初建立有兩座大型側殿房和偏房,石刻群像就放置於殿中據《陝西通治》記載,乾陵石人群像是參加唐高宗葬禮的少數民族首領和特使。葬禮過後,武則天為紀念這件事,命人刻石像立在乾陵陵園朱雀門外兩側,象徵著唐王朝的國威以及和這些邊境民族的睦鄰友好關係。 然而,研究學者們發現,有的乾陵石人群像背後有不少開頭寫有“故”字,說明他們在石人像未雕刻完成時就已經去世。如西側的阿史那彌射石人像名字前就帶有“故”字。據記載,阿史那彌射是西突厥的首領,曾經被封為驃騎大將軍。唐高宗繼位後,阿史那彌射成為唐王朝的一名地方最高軍政長官。然而,就是這位名將,卻在公元662年遭人陷害致死。而唐高宗是在公元683年病死於洛陽貞觀殿,並在次年葬於乾陵的。那么,在唐高宗死前20餘年就已經去世的阿史那彌射是不可能參加唐高宗葬禮的。 像阿史那彌射這樣在名前刻“故”字的石人像竟然有十餘個,這足以說明乾陵石人像群並不是唐高宗或武則天入葬時來參加祭奠的人。 對於石人像頭部的去處,在民間有許多說法。最流行的一種說法是:明末清初時,一個外國使節後代到乾陵來遊玩,發現他的祖先在給大唐的皇帝守靈。他們認為有失國格,有辱人格,但又怕若把這些石像打碎會引起當地政府官員的阻攔,所以他想了一個招:每天晚上去到附近的農田裡糟蹋莊稼,糟蹋完以後到附近農民家裡去說這些石人晚上成精,把所有糧食都糟蹋光了。要保護糧食,就必須把這些石人消滅,把他們的頭敲碎,他們就不能成精了。當地農民覺得這話說的有道理,就一氣之下把石像的腦袋都打碎了。 另一種說法認為是八國聯軍侵華時,看見唐乾陵前立有外國使臣的群像,感到有辱洋人的臉面,於是把石人的頭砍掉了。但據歷史學家考證,八國聯軍當時並沒有到過乾陵。 明朝的開國元勛劉伯溫曾到過乾陵,並留下了“番王嚴似立層層,天馬排行勢預騰”的詩句。然而在明朝末年一些詩人描寫乾陵的詩句中出現了“赤馬剝落離倒旁”的詩句,也就是說乾陵的立馬和石像都紛紛地倒在了地上。詩中所描述的石像倒地的情景,似乎於民間傳說在時間上有相近之處。 研究學者通過查閱大量資料,最終將目光鎖定在明朝嘉靖年間那次震驚世界的大地震上。 明嘉靖34年,也就是公元1555年1月23日,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強烈地震,震級達到8至11級。由於地震發生在子夜,人們還在熟睡中,致使80多萬人死於這次大地震。華縣距乾陵只有100多公里,屬於震中地帶,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關中大地震。 專家們推斷,關中大地震是造成61番臣像頭部斷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僅是61番臣像,許多陵前石像石馬毀壞的部分恰好也都是頭部。專家分析:除了石像頸部脆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石像的材質。 因為當時雕刻採用的石料有一些石瑕,即從石料上可以看到的一些淺色的線條。石頭受損時,最容易從這些地方開裂。研究人員推斷:61尊番臣像絕大部分毀於那次大地震。其餘的石像很可能毀於明末清初的戰亂時期。 1906年,日本學者足立習六來到乾陵,開始對乾陵進行實地考察,回國後寫成了《長安史跡研究》一書。他認為:乾陵的61尊番臣像是因為明嘉靖年間大地震毀壞的,而後人又將倒下的番臣像豎立起來。他在乾陵時,發現仍有20餘尊番臣像倒在地上。 當足立習六進一步對61尊番臣像進行考察時,忽然發現這些番臣像在布局上有些讓人困惑。61尊番臣石像放置在乾陵的朱雀門外,東邊29尊,西邊32 尊。然而按照中國古代的建築格局,這樣的放置並不對稱。 在乾陵的東側陵園區,研究人員發現了兩塊未完成的毛坯石料。毛坯石料高2.45米,寬0.86米。根據這個尺寸推測,這應該算是一個石人的毛坯。後來,在這一側又發現了另一個半成品,這尊石像已經屬半成品,人的形態身體已全部刻成。而附近的村民說在距這裡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尊未完工的石像。如果加上那個石人毛坯和這兩尊半成品石像,乾陵的番臣像正好是64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